新阳中学2014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基础卷)
答题卡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柴建国)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4分) ( ) ( ) ( ) ( )
2. (2分) ( )
3.(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
4.(2分)
修改意见:( )
( )
5.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1)(1分)
(2)(1分)(不超出10个字)
(3)(2分)
第二部分 阅读(35分)
二、诗歌赏析(5分)
6.(1)( 2分)
(2)(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9分)
7.(2分)
①( ) ②( )
③( ) ④( )
8.(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石缝间的生命》,完成10-12题(11分)
1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13-15题(10分)
13.(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名著(15分)
六、名著阅读(15分)
16. (3分)
(1)( ) (2)( ) (3)( )
17.填空。(6分 每空1分)
(1)《 》
(2 ( )和( )。
(3)( ) ( ) 《 》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
(1)《 》 (1分)
(2)(2分)
(3)(1分)
(4)(2分)
第四部分 作文(50分)
七、作文(50分)
19.
有 句 话 儿 在 心 头
200
400
600
PAGE
4新阳中学2014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基础卷)
1.恻 砥 shū bǐng 2、D
3. 金石为开 知彼知己 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求闻达于诸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第③句,修改意见:否定不当,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
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面。
5.(1)犹太民族是一个善于发财的民族,将赚钱看作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犹太人对自己过于直露的精明表现的很坦荡,毫不避讳。(意对即可)
(2)“精明的扶贫方式”、“ 犹太人的扶贫”、“双赢”、“扶你助我”(不设答案,意对即可)
(3)①反映了犹太人有非常好的扶助方式,也反映了犹太人具有较强的扶助精神和经济头脑。②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民族,该民族之所以非常聪明,以及有如此的扶助方式、扶助精神和经商头脑,关键是他们能自觉地遵循许许多多的“客观规律”、“自然法则”,即首先实施好内在教育监督,然后严格按照其“客观规律”、“自然法则”办事。
(结论要正确,语言表达要流畅)
6、(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好客。
(2)①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②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7.① 托付 ②铲除 ③应该 ④正好
8.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9.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10.第一段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末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11.石缝间的野草、山花、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的潸然泪下。
12.答题要点:应表明态度及怎样锻炼、完善自己。如: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
13.不读书将使中国人丧失创造力。(意思对即可)
14.例证法;具体可靠地论证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这一观点。 15,答案不唯一,此略。
16、藤野先生 范爱农 长妈妈17、①无常 ②阿长 和 衍太太③散文集 十 《旧事重提》
18、(1)《阿长与《山海经》》(2)抒情 起总结全文作用
(3)辞 是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重
(4)是一个不幸而又希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9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与基准分 内容 结构 语言
一类卷60-53基准分56 中心突出,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感情真挚丰富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语言优美、流畅、生动
二类卷52-45基准分48 中心明确,思想较深刻,选材较新颖,感情真挚丰富 构思较新颖,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语言通顺、生动
三类卷44-37基准分40 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选材符合要求,有真情实感 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 语言通顺
四类卷36-29基准分32 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基本健康,选材基本符合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层次基本清楚 语言基本通顺
五类卷28分以下 中心偏离或没有中心,思想不太健康,选材不合要求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语言不通顺
PAGE
2新阳中学2014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基础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柴建国)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cè( )隐之心 中流dǐ( )柱 才疏( )学浅 秉( )烛夜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为了打造和谐校园,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相敬如宾。
B.看到王飞同学滑稽的表演,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C.评比文明班级,我们班想必是首当其冲了。
D.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应当妄自菲薄。
3.默写古诗文。(8分)
(1)精诚所至, 。
(2) ,百战不殆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勿以恶小而为之, 。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7)陶渊明的《饮酒》中,最能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名句是, , 。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修改意见:( )
( )
5.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甲)前苏联制定太空计划,德国人.法国人.和.犹太人青睐应征。招考人员问应征的德国人,有什么待遇要求德国人说:我要3000美元。其中,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作为购房基金,1000美元自用。接下来问法国人回答:给我4000美元,其中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还购房贷款,1000美元自用,1000美元给情人。犹太人说;给我5000美元,1000美元给你,因为你把这个项目给我了,1000美元归我,其余的3000美元雇一个德国人来干。
(乙)全球2600万犹太人,虽然不是个个富甲一方,但是,至少你不会见到有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你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只要当地有犹太人组织,只要找到他们,吃饭住宿等问题就会立刻得到解决。当然,犹太人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他们很快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这位犹太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
他的方法很妙。假如他是一个鞋商,他会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个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边还没有一家分店。你就到东面去开分店吧。我借钱给你去租店铺,货由我供给你,等你卖掉了鞋,赚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站住了脚(这没问题,我会帮你站住脚),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
(1)(甲)是一则犹太人自己编的笑话,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分)
(2)概括(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出10个字)(1分)
(3)综合以上两段文字,结合《威尼斯商人》、《生命与和平相爱》你对犹太民族有什么认识?(2分)
第二部分 阅读(35分)
二、诗歌赏析(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9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后出师表》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②攘除奸凶 (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 ) ④今贼适疲于西 ( )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石缝间的生命》,完成10-12题(11分)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0.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的潸然泪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生命的种子也许会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许会飘落在贫瘠的石缝间,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艰难遭遇,该怎样看待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磨难,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13-15题(10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13.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名著(15分)
六、名著阅读(15分)
16.根据下面故事情节写出相应人物(3分)
(1)给鲁迅改正解剖图。 ( )
(2)潦倒一生,最终坠河身亡的同乡好友( )
(3)睡觉时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 )
17.填空。(6分 每空1分)
(1) 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敌。”朝花夕拾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比如其中的:“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的情节
(2)《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和( )。
(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 )集,共( )篇文章。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 》(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 (1分)
(2)这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3)选段中不说长妈妈“死”了,而说“辞了这世”。为什么?(1分)
(4)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2分)
第四部分 作文(50分)
七、作文(50分)
19.十几年的天真无邪,三百六十五天的朝夕相处,寒来暑往的无声关注,你一定有很多的话涌上心头,急于和父母说,和老师说,和同学说。
请以“有句话儿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
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描写细致;
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