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小夜曲》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1、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和《第九十四交响曲》片段
2、欣赏《小夜曲》
二、教材分析
这首《小夜曲》原为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其他弦乐器自始至终用拨弦伴奏,模仿情歌式的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不少歌曲,欣赏了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也能看着歌谱简单唱出来。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欣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的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六、教学难点
背唱主题旋律
七、教学课时
本教学内容共1课时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音乐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它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所给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1、播放视频:《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让同学感受音乐。
师:这首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同学们有没发现结尾怎样,演奏者们都走光光退场了。这段乐曲的标题叫做《告别》。关于海顿创作《告别》交响曲有个有趣的故事。海顿和乐队成员跟随一位亲王在一座宫殿度假的时间有些长了,按规定,除了海顿,乐队成员不能带家属,眼看回家的时间遥遥无期,归心似箭的乐队队员们恳求海顿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海顿就想到了写一部交响曲……演奏的乐器一件件依次减少,每一位演奏者演奏完自己的声部后,带上自己的乐谱和乐器离开。亲王和观众们随即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第二天,亲王便下令允许乐队队员们回家。
2、欣赏《第九十四交响曲》
师:《第九十四交响曲》被命名为“惊愕”交响曲。据说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在安静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很强的,全乐队合奏的一个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
(二)介绍海顿
师:听了海顿先生这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交响曲。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先来了解一下这位音乐家,请同学们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探究1】请同学们说一说海顿的故事,师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贝多芬的老师……
(3)新课教学
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
【探究2】1、在完整欣赏前,请同学们先听一段旋律,完成填空练习。
合奏,听不出再单音弹奏
【探究3】2、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以及除了主旋律以外,乐器还发出什么声音?
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师:用拨弦奏法模仿情歌式的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1)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这四样西洋乐器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小夜曲》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拨弦奏法模仿情歌式的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
(2)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于青年人于黄昏或夜晚在恋人窗下唱或者弹奏的情歌。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曲。
【探究4】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
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5、唱一唱
(1)用“lu”模唱主旋律
师:我们要把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唱在里面
(2)跟琴声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
(3)采取慢速、中速、快速的速度进行演唱。
6、再次(3次)聆听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每次出现时的变化
这首抒情明朗的小夜曲浅显动听,还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及其他乐器的独奏曲。
(四)小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使分不开的。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反思:
海顿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熟悉。我找出这位作曲家比较有特点的作品放给学生听,尽量缩小学生与作曲家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逐步走进作曲家的音乐世界,融入作品。
我觉得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听中思。在听前我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些带启发性的问题。如乐曲有哪些乐器在演奏?主旋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结果听一遍后学生们就能回答出来。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只要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