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THE HEADLINE
新课导入
1920 年,美国一个年仅 11 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 12.5 美元。父亲让男孩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男孩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 12.5 美元。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得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看看他对责任又是怎样理解的。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梁启超
(1873.2.23—1929.1.19)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饮冰室”一词最早出现于1902年,那时候的梁启超正流亡日本。他在《新民丛报》上逐期发表《饮冰室诗话》,并以“饮冰室主人”的笔名撰写了《新中国未来记》。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早上受到命令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来缓解内心的焦躁忧虑,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
(1873.2.23—1929.1.19)
THE HEADLINE
02 文章写作背景
PART
梁启超认为责任是公德的一部分,人人尽自己的责任,才能造就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新秩序的文明社会。1918 年10 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 年1月8 日的“星期讲坛”上,意在使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不在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不在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只有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揽 ( ) 契约( ) 监督( )
循环( ) 曾孙( ) 悲天悯人( )
卸却( ) 恩惠( ) 赔礼( )
凡属( ) 纵然( ) 如释重负( )
qì
zēng
xún
dū
mǐn
lǎn
xiè
huì
shì
péi
zòng
fán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jiě )解除
(jiè )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解
得
(dé)得罪
(de)过得去
(děi)得亏
背
(bēi)背负
(bèi)背景
(yīng)应该
(yìng)答应
应
多音字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形近字
péi
péi
bèi
bèi
陪( )
倍( )
赔( )
焙( )
赔偿
陪伴
加倍
烘焙
卸( )
御( )
防御
卸车
xiè
yù
契( )
楔( )
楔子
契约
qì
xiē
锲( )
锲而不舍
qiè
THE HEADLINE
04 准确理解词义
PART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失意:不得志。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达观、乐观辨析
两个词均有精神愉快之意,“达观”侧重对事情看得开。如:遇事要达观些,不要愁坏了身体。“乐观”侧重充满信心。如:对待困难,我们要有乐观的态度。
THE HEADLINE
04 准确理解词义
PART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语出《论语·泰伯》。
THE HEADLINE
05 文体知识
PART
议 论 文 定义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 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 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式 立论 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正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态度的一种论证方式。
驳论 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相结合 先破后立、边破边立。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结构层次 (1)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提出论点) (2)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 (3)解决问题(结论)——怎么样(总结论点) 语言风格 准确、严密、精当、逻辑性强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第一部分(1-3):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第二部分(4):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对想要逃避责任的思想提出反驳,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
听读课文
1.朗读课文,划分层次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标题是论题,即探讨的话题。
本文中心论点: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
人生最乐的事是尽到责任。
2.分析文章标题。
最苦与最乐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3.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4.情节梳理,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什么是未尽责任
未尽这些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有哪些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引用古语、俗语、名人名言充当理论依据
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层层深入论述道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论证方法:引证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
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5.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墨剑飘雨
1
2
贫穷
失意
知足,
虽贫不苦
安分,
虽失意不苦
3
死亡
达观,
死亦不苦
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1)开篇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作者认为贫穷、失意、生老病死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正面论述: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面论述: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3)举例论证: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良心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2.阅读第二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乐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观点:人生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引用
论证: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①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②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结论: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3.阅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要证明什么观点,是如何论证的。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引用论证: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点: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4.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道理论证作用分析法。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什么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重担,但他们却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5. 引用“有人说”的话摆出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并将其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预设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他们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6.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7.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8.为什么人不应当逃避责任?
因为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9.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10.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示例一:人生短暂,何必为了功名利禄而在人生的舞台上痛苦地挣扎 你只需有一颗平常心,便可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示例二:空虚无聊的生活最痛苦,为了工作付出心血,获得成功时最快乐。
示例三:每个人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人生百味,苦乐相随,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要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相信你的人生必定是多彩而快乐的。
1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痛苦”和“快乐”的含义。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12.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13.到底什么叫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先列举没责任的表现: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
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
THE HEADLINE
07 写法探究
PART
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
分论点一: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1.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乐循环”的“苦”指负责任带来的身心劳苦;
“这些苦”的“苦”指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2.“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
1
解除责任
2
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推卸责任”“逃避责任”
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3.“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凸显出文章凝重中的轻灵。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对偶句,从内容上看凝重、深刻;从词句的容量角度看语言简练。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5.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比喻论证。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的感受比作“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6.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举例论证
列举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未赔礼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7.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
对比论证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8.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长成后自然便有了责任且无法躲避。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9.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出生活中不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增强了行文气势,使语句流畅。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10.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和俗语,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一个人尽责任之后内心会感到轻松愉快,语言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THE HEADLINE
08 品味语言
PART
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一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二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已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两个“凡”来表示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11.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已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THE HEADLINE
09 写作特色
PART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串设问句,先问后答,逐一否定,从而指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证尽责任最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责任”二字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方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THE HEADLINE
10 启发思考
PART
①分内应做的事。
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如追究责任。
什么是责任?
①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
②是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
③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字典说:
社会学名词
THE HEADLINE
10 启发思考
PART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雷锋: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陶行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会做人。
什么是责任?
①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
②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THE HEADLINE
10 启发思考
PART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承担家务
作为学生:尊敬师长,增长知识
作为公民:遵纪守法,践行公德
THE HEADLINE
11 课文主旨
PART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THE HEADLINE
12 拓展延伸
PART
最苦与最乐
人生最苦事:背负责任
勇担责任
收获快乐
恩未报、礼未赔
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
人生最乐事: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时时快乐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
正面:责任越大,快乐越大
反面:躲避责任,自投苦海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契约(qiè) 揽住(lǎn)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B.卸却(xiè) 赔礼(péi) 排解(pái) 如释重负(shì)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 自投苦海(tóu)D.坟墓(mù) 大抵(dǐ) 达观(guān) 心安理得(ān)
【答案】A【详解】A. 契约(qiè)改为“qì”。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2.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B【详解】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判断正误。B错,根据文中“又说”“还说”两词即可了解作者的引用都是做论据。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答案】C【详解】“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4.文章开篇就一连用了三个设问句,这样的开头方式有何作用?
①用设问的方式巧妙地提出论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该尽的责任未尽,受到良心责备的各种各样的痛苦滋味,分析了什么最苦。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5.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50字左右)
示例:逃避责任不是解除责任,如果一味逃避,不仅不会减轻痛苦,反而会备受痛苦的煎熬,永远无法解除责任了。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谢谢观赏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