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探究训练(3)【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探究训练(3)【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09: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探究训练(3)
1.蚕在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丝的出丝率。某同学为了寻找“薄头茧”的成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相同数量的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均匀放入6片方格簇中,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结果见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1(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2(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该同学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分析,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
(3)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玻璃杯中的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粒大小相同的小麦种子(乙装置中的种子已切除胚),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滤网(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此作出的假设是切除该结构,种子就不能萌发,用②和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该假设。
(2)用①②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3)若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每组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
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根据方案分析回答问题。
① 取三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 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 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随意分成三份,放入三个鱼缸中。
④ 将三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现象记录。
(1)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实验设计中的一点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
4.中学生小刚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疑问:寝室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吗?干净整洁的寝室与潮湿脏乱的寝室相比较,哪种寝室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多一些?为探究这个问题,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针对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组实验中,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是_________组。
(2)第二步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处理。
(3)接种微生物是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________步完成。
(4)在三组培养基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组。
5.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1)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盖。这种将手上少量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设定实验温度为28℃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完善,为了更充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你修改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条件,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A、B、C三个实验装置,并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l)要探究种子萌发跟水分的关系应选择____和____两个装置。
(2)通过B装置和C装置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种子萌发跟光照的关系,应增加一个D装置,请你写出D装置的设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完整地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请你帮他们提个建议:还应该考虑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放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的馒头表面会很快生出许多霉菌,而放在冰箱内的馒头或是干燥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会霉变。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外界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1)B组实验可与_______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C组实验可与_______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8.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放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的馒头表面会很快生出许多霉菌,而放在冰箱内的馒头或是干燥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会霉变。对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外界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1)B组实验可与A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C组实验可与A组实验形成对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由此可知,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
9.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探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表所示。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厘米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可知,幼苗出土后绿叶开始进行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_______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10.蚊子是夏天常见的昆虫,繁殖能力强,能传播多种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蚊子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__________、成虫四个时期。
(2)某同学听说洗衣粉液能杀死蚊子幼虫,他准备了1%的洗衣粉液等相关实验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①捞取蚊子幼虫60只,__________分成A、B两组,分别置于两个同样的玻璃杯中。
②A组中加入适量的清水,B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③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他预测的实验结果,若A、B两组实验结果均接近曲线__________所示,则说明1%的洗衣液不能杀死蚊子幼虫;若A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Ⅰ所示,B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Ⅱ所示,则说明1%的洗衣粉液__________蚊子幼虫。
11.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号瓶。
(2)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探究方案?请猜想探究的结论。
探究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下表: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所做出的假设是_____,该试验的变量是______。
(2) 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
(3) 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 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5)_______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_______ 。
13.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拱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 800 粒,培养皿(直径 90 毫米),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 6 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 600 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14.春季,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法对柳树进行繁殖。扦插时,柳树枝条是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枝条成活率的关系。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取20根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枝。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分组:A组10根,枝条均保留2~3个腋芽;B组10根,均去掉腋芽,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并在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作好记录。
(5)实验结果:A组成活率高于B组。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提高柳树扦插的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探究性的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15.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如图所示。利用它可对单细胞微生物进行计数。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的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20=5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O.lmL。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1)现观察到如图所示a、b、c、d、e五个大格共90个小室内有酵母菌总数为45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真菌______个。为减小误差,获得较准确的数值,则可___________。
(2)如果在盖盖玻片的过程中产生气泡,那么计数值与实际值相比,要___(填“偏大”或“偏小”)。如果不稀释酵母菌菌液,而用上述方法直接计数,那么所测得的结果将小于实际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光照条件能够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
(2)光线暗而均匀(3)寻找普遍规律(4)实验时间(温度、湿度、蚕的密度等)
2.(1)⑤(2)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吗 (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完整的胚 (4)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3.(1)丙 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数量(2)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3)青蛙受精卵的数量各组没有平分
4.(1)A和B (2)高温灭菌 (3)三 (4)C
5.(1)接种;适宜于细菌的繁殖和生长(2)洗手前在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中央按上指印,迅速洗手后在另一个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中央上按上同一手指印,将两装置分别贴上标签,同时放到28℃相同的环境中培养,过一段时间观察 (3)洗手前按上指印的培养装置中细菌菌落数量多,洗手后按上指印的培养装置中细菌菌落数量少
6.(1)A B(2)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3)再增加一个B装置,并予以遮光处理(4)放在不同的温度下
7.(l)A水分(潮湿、干燥)会影响霉菌的生活(2)A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
8.(1)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2)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3)温度;水分
9.(1)下降,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2)光合;甲
10.(1)蛹 (2)①平均 ②1%的洗衣粉液 ③Ⅰ;能杀死
11.(1)②(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3)增加一个⑤号瓶,条件控制为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避光(合理即可)
12.(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硬币上的擦取物(2)对照实验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乙 对照组
13.(1)25 °C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2)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l次或多次分组实验(3)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14.(1)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①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③相同且适宜 (5)扦插枝条时柳树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6)成活率与枝条的长短有关吗?(枝条的老嫩、切口的形状枝_等合理即可)
15.(1)250000;多次取样,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偏小;酵母菌数目太多,会造成重叠,从而导致计数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