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基础:隋唐时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
材料一 在雕版印刷术……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错一字就要毁板重雕。
材料二 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缺点: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泥活字模
毕昇
2.发明: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
泥活字板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
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木活字
《梦溪笔谈》中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沈括在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优点:省工省时,可重复利用,提高印刷效率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的优点
①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转轮排字法
②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
3.发展:
铜活字
隋唐
(基础)
雕版印刷术
北宋
(发明)
毕昇发明
活字印刷术
元朝
(发展)
元朝中期
(发展)
铜活字印刷
王桢发明
转轮排字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影响/意义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影响/意义: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制书成本,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外传播
活字
印刷术
东
朝鲜
日本
南
东南亚地区
欧洲、波斯
西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
1.发展历程
1.基础: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缺点:费工费时。
2.发明: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泥活字。此后,能工巧
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3.发展:①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②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2.影响/意义:
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制书成本,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3.传播: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
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后来经过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
A.草市、夜市兴盛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B
1.“世界千年四大奇,胶泥一版印东西。何凭纸册留青史 赖有江淮隐衣。”材料中发明胶泥印版的“布衣”指的是( )
A.蔡伦 B.王祯 C.毕昇 D.沈括
C
3.“(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得书易”现象出现的原因?
原因:造纸术的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一种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用来判别方位的指向仪器。
③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称为“罗盘”。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
称为“司南”。
二、指南针的应用——发展历程
传播: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二、指南针的应用——对外传播、影响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李约瑟
影响/意义:
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二、指南针的应用
1.发展历程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称为“罗盘”。
③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3.影响/意义:
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1.《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A
2.“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梦粱录》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科技成就的应用?指出该科技成就的历史影响?
科技成就:指南针。
影响: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①唐朝时,中国人发明火药。
三、火药的应用——发展历程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宋代火器(模型)
宋代:突火枪
元代:火铳
影响/意义: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变,加速世界历史进程。
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三、火药的应用——对外传播、影响
1. 发展历程:
2.传播:
3.影响/意义:
①唐朝时,中国人发明火药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三、火药的应用
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变,加速世界历史进程。
1.重庆南宋遗址出土的铁雷,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这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这一考古发现( )
A.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B.说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C.证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
D.论证火药武器使用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2.1161年,宋金采石大战,宋军施放“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之以石灰、硫磺”,爆炸后“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因而打退了金人进攻。这表明( )
A.造纸术具有军事价值
B.火药武器已应用于战争
C.宋朝的军事实力强大
D.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A
B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材料和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发明的认识?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制书成本,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③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火药:①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②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变,加速世界历史进程。
造纸术: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与传播。③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要科教兴国。
看待: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
1.发展历程
2.影响/意义:
3.传播:
指南针
1.发展历程
3.影响/意义:
2.传播:
基础: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缺点:费工费时。
发明: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泥活字。此后,能工巧匠又发明了木活字。
发展:①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②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制书成本,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先传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最后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称为“罗盘”。
③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火药的应用
1. 发展历程
①唐朝时,中国人发明火药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2.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影响/意义: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变,加速世界历史进程。
宋元科技
①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
②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④中外交流十分频繁。
⑤继承了隋唐时期丰富的科技文化。
思考:宋元时期科技发达原因
四、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①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表现——陆上交通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驿站发达
目的:
发展:
作用: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驿站
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材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鸡
鸣
驿
①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②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海上丝绸之路
①宋代的海路有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原因:1.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2.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3.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表现:
2.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表现——海上交通
影响: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进一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②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③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推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①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3.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在改革大潮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适应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大战略谋划,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提升。“一带一路”战略规模宏大,地域跨度大,涉及领域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和高度关注和认可。
拓展延伸:
2.《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1.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唐朝
C
A
宋元发达的对外交通
原因
陆上
交通
表现
影响
①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代的陆路范围
更广,使东西方往来非常方便。
②驿站
发达
目的: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发展:①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②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作用:①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②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海上
交通
表现:
①宋代海路有多条航线
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影响:进一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①促进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②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亚洲各国
③传入: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促进世界文明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