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08: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
A.3亿亩 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
《胡雪岩》 《乔家大院》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4.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
6.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B.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商业很发达,商品贸易兴盛 D. 人口不断增加
7.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大力推行(  )
A. 发展对外贸易 B. 生产工具改革 C. 垦荒政策 D. 户籍改革
8.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18世纪的古城苏州。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此画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晋商和徽商出现 B. 市坊分离 C. 农村集市贸易出现 D. 商业市镇兴盛
9.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0.清朝前期的北京城出现了骡马市、缸瓦市、果子市、花市这样的专业市场,此外还有广渠门烟草、琉璃厂旧书、大栅栏餐饮、朝阳门晓市这样的一条街式的分类市场。这说明了( )
A. 当时商业繁荣,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细化趋势
B. 商品流通加快,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C. 北京是全国最有名的商业城市
D. 北京商业的繁荣跟皇帝的支持密不可分
11.康熙统治时期,组织民工修浚永定河,开挖了一条200多里长的新河道,使“往年永定河冲决之处”,“斥卤变为膏腴,不下数百十顷”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皇帝重视( )
A.开垦荒地 B.兴修水利
C.改进种植技术 D.发展商业
12.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晋商活动范围非常广
B.晋商开拓了国外市场
C.晋商贸易枢纽是山西和河北
D.晋商收益最大的行业是票号
13.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下图展示了哪一行业的状况(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矿冶业 D.制茶业
14.据记载在乾隆时期某地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地是( )
A.江宁 B.扬州 C.苏州 D.北京
15.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 工商业市镇兴起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6.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态环境破坏 ③阻碍商业发展 ④粮食产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 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3).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
——章楷《我国古今农业推广事业述略》
材料二以稻而论,清代品种显著增多,不下数百种,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清中期人口成倍增长,增加的劳动力大都是在农村,集约化耕作有了可能,也成为必要。玉米的种植和大量推广是在清代,以北方为主。甘薯的推广,更主要是在清代。二者都属高产,并耐旱,能在砂砾地和山区生长,有不与五谷争地之说。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在交通便利的江南地区,市镇逐渐兴起……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材料四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后期江南地区商业经济发展的变化。
(3)据材料四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1)我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
(2)唐朝时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
(3)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4)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哪一城市
答案
1-5ADBCC 6-10CCDCA 11-16BDACDA
(1)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
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
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18、(1)重视作物良种选育;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新作物的传入和推广等。
(2)形成了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城镇。
(3)全国性网络市场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形成;长江、沿海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干线;工商业市镇繁荣。
19、(1)张骞。
(2)玄奘。
(3)郑和。
(4)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