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题A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 40分)
1.(2013·湘潭中考)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3.(2013·海南中考)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4.下列史实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
A.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B.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C.改革漕运制度 D.改国号为 “周”
5.(2013·乌鲁木齐中考)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
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
6.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城市是(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别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唐太宗、唐高宗 D.唐高宗、唐玄宗
9.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在纸上写字 D.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1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C.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孙思邈将他发现的火药配方记录在他的《丹经》一书中
11.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请你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14.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中的共同内容是( )
A.辽、西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岁币”
15.(2013·湘潭中考)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6.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下列有关城市居民主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市民中的官僚、商人、雇工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B.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单独管理,他们是城市居民的主体
C.居住在城市的农业人户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D.知识分子和雇工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17.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太湖流域是主要稻米产区
B.大部分人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
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18.“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是谁发布的诏令( )
A.唐太宗 B.元世祖 C.宋太宗 D.宋神宗
19.(2013·白银中考)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代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20.下面有关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元杂剧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
二、非选择题(21题9分,22题10分,23题11分,24题20分,25题10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则天统治时期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资治通鉴》中,对武则天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材料二中的“开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3分)
(3)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位皇帝的治国措施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22.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外国使团来到长安。如果你是当时政府的接待人员,请完成下列
任务:
(1)向外国使团扼要介绍唐朝经济的发展情况。(4分)
(2)向外国使团简要介绍唐朝政治制度的设置情况。(2分)
(3)向外国使团介绍唐朝选官制度的办法。(2分)
(4)请你最后归纳评价一下唐朝的社会面貌。(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 欣赏唐刻本《金刚经》拓片(局部)(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种东西”分别指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
(2)第三种东西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
(3)材料二画面精美,在当时是采用什么技术印刷而成的?该技术到宋代又有什么新突破?(4分)
2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它犹如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古老而美丽的国度。目光聚焦宋元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史学巨著】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二十四史》是毛泽东最喜爱的书之一,《资治通鉴》则是他的床头书之一。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哪一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这部巨著。(3分)
【人物作品】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三则材料的作者分别是谁?简要谈一谈三位作者各自词的突出特点。(6分)
【文化奇葩】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立,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3)下面是元曲定义概念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充完整。(6分)
(4)写出元朝剧作家的优秀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2分)
(5)据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因素。(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南宋《耕织图》元代摹本(局部)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出图中的人们在从事何种农作物的劳动?这种景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哪些地区?(3分)
(2)阅读材料二,说明宋朝时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联系吗?请简要说明。(5分)
期中检测题A参考答案
1.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相关内容。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创“开元盛世”的是唐玄宗,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①或④的A、C、D三项,B项符合题意。
2.A 点拨:唐太宗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唐太宗经常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告诫臣子。
3.B
4.C 点拨: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
5.D 点拨:本题考查西域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内地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故A、B两项正确。联系唐朝的有关知识可知,C项正确。D项应是纸张和农具从内地运往西域。
6.D 点拨:大昭寺在拉萨,故正确答案为D项。
7.C 点拨:提取题干有效信息“六渡出海,终抵东瀛”,鉴真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故C项正确。
8.B 点拨:玄奘西行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所以B项符合题意。
9.D 点拨:指南针是在宋代时制成,并用于航海事业,所以唐朝时期不可能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10.D 点拨: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故D项符合题意。
11.B 点拨: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所以B项符合题意。
12.B 点拨: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B项符合题意。
13.B 点拨:杜甫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其作品风格的反映。
14.D
15.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秧马是种植水稻时,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出现在北宋时期,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所作,真实地描绘出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综述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
16.B 点拨: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17.D 点拨:本题考查对宋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掌握。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8.B 点拨: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所以B项符合题意。
19.B 点拨: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指南针和火药在宋朝时期得到广泛应用,B项符合
题意。
20.D 点拨:D项的表述应为散曲,故符合题意。
21.(1)武则天打破了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边境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故称“开元全盛日”。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3)应注重以民为本,推行各种关注民生的政策与
措施。
22.(1)经济繁荣,农业上使用先进的灌溉工具筒车和耕作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越窑和邢窑出产的瓷器质量上乘,唐三彩更是闻名于世的陶瓷珍品。此外冶铸业、造纸业等也都有较大发展。有很多有名的大城市,长安城有专门的集市,各族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2)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4)总的社会风貌是昂扬进取,充满活力和开拓创新意识。
23.(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时期:宋代。深远影响:为远洋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3)技术:雕版印刷术。新突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4.(1)司马光。这部书历时十九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 362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材料一词的作者是苏轼;词的特点:豪迈奔放。材料二词的作者是李清照;词的特点: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材料三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的特点: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3)A—F依次是散曲 诗歌 音乐 舞蹈 表演 宾白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5)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继承隋唐时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25.(1)水稻插秧;江南太湖流域。(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3)材料二是材料一的结果。由于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不但包括农业生产的繁荣,还包括工商业的兴盛。因此,这一地区也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地区。
本文为《中学教材全解》配套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提供给老师和学生无偿使用。是原创产品,若转载做他用,请联系编者。编者电话:0536-222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