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家
日本
朝鲜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宗教与城市发展的中心。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与当时的中东和南亚的穆斯林世界相对应的是东亚的儒家世界。正如穆斯林世界为奥斯曼帝国、萨菲帝国和莫卧儿帝国所统治那样,儒家世界为中国所统治;其外围朝鲜和日本。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97页
伊斯兰教
文化圈
儒家文明
文化圈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多元文明交汇融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伊斯兰国家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
东南亚古国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统一 —— 扩张——帝国
商业 受阻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多沙少水环境恶劣
渴望统一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古诗
三洲五海之地
多神信仰
部落混战
外族侵扰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社会:多神信仰,部落混战,渴望统一
宗教: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信仰真主独一,感谢真主,为主道而奋斗。尔等皆当坚持安拉之绳索不得离散。 ——《古兰经》
统一
背景
610年- 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 默罕穆德出走麦地那;
632年-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 建立起跨欧亚非三
中叶 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默罕默德把向来散漫的阿拉比亚人团结起来,
把一个地理上的名称,阿拉比亚改变成一个
有组织的国家,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宗教,
奠定了一个大国的基础。
——菲利普·胡里·希提《阿拉伯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3.帝国统治
(1)宗教:伊斯兰教
(2)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军、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3)经济:
①手工业、商业发展;
②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多,都城巴格达,世界最大城之一
(4)文化:
①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传播: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 梁。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②征服地区 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③广泛吸收融合不同地区 的文化成就。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由几百个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故事组成,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课本P22导言
结合课本P23《学思之窗》,说说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作用?
地理位置、经济、文化(桥梁)
材料1:曼苏尔(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不仅是独揽政教大权的世俗专制君主,同时也是神。……为了贯彻专制集权统治,曼苏尔建立了一套组织庞大而严密的官僚统治机构,并设立“维齐尔”(即宰相),为政府最高长官,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力极大。中央机关设各部局,分掌各种行政事务,……财政和税务收入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各省的财政总监由哈里发直接任命,并不受总督的管辖。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阿拉伯帝国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 《世界历史》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商人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阿拉伯人发明的机械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数字演变图
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复制本
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帝国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位帝国首都
继续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帝国发展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极盛
1. 建立和发展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后期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中亚地区,11世纪迁移到小亚细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
材料1:“奥斯曼帝国作为继阿拉伯帝国之后传承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载体,继承哈里发时代的宗教政治传统,实行君主至上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错综交织,……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可谓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最后的封建帝国。
——哈全安《土耳其通史》
读材料,联系教材说明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情况。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2.统治
(1)政治:
材料2:
特点:政教合一,集权专制
①元首: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苏丹: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意为“力量”、“治权”,后来变成伊斯兰国家世俗君王的称号,被苏丹统治的地方,称苏丹国。
阿拉伯政治体制的延续者,伊斯兰教的传播者。
①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②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2)经济:
材料:“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本手段的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③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宗教和文化中心。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手工业门类,如棉纺织业。但奥斯曼帝国利用对东西商路的控制权,垄断东西方贸易,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由亚洲输往欧洲的重要产品如香料、丝绸等价格上涨,迫使欧洲国家寻求绕过地中海的新航路。
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
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学生分组研读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3.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1: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拉丁商人经常从小亚细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购买奥斯曼帝国生产的地毯,以销往欧洲。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中古时期就以出产铜而闻名。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金银当然也在贸易之列。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2: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 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材料:伊斯坦布尔地处东南欧与亚洲以及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系东西方之间过境贸易的交汇点。……关税和贸易税的征收构成苏丹政府的重要财源。 ……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 ——《奥斯曼帝国史》
思考: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3.影响
(1)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2)经济贸易:①帝国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3)地区局势: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国际关系紧张,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
(4)文化发展与传播:①兼蓄多种文化(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②推动伊斯兰教及其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比较项 内容
相同点 地理位置
宗教信仰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帝国疆域
国家性质
对外征服
不同点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都是发端于西亚的亚洲国家
都是伊斯兰国家,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宗教
多元化
都实施对外扩张政策
均为地跨亚、非、洲三大洲的大帝国
均为军事封建国家
征服地区多为地中海国家
伊斯兰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作用
使亚非欧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并且控制了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在文化、经贸上的陆上交流
继承的表现:
①伊斯兰教;②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③行省制;④伊斯坦布尔取代巴格达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南亚古国
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越南
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朝鲜 日本
结合图文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古代印度是怎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汲取中国“文化因子”?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年,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东南天竺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形象的称谓:震旦。如《佛说灌顶经》卷六载:“阎浮界内有震旦国。”
(一)中古印度
前14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
前6世纪—前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
前4世纪
亚历山大入侵
前4世纪—前2世纪孔雀帝国,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奴隶制王朝
1世纪—4世纪大月氏入侵,建贵霜帝国
4世纪—6世纪 笈多帝国
13世纪—16世纪 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国
中古印度
德里苏丹国(1206-1526),是实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苏丹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伊斯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宗教。中央政府有36个部,还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方军事贵族掌权。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经历了约一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时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经济富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为中心,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在炼铁、棉纺织业和造船上。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另外,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笈多王朝控制着孟加拉和西印度沿海港口,对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主要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印度商人经马六甲海峡到达过中国的广州进行贸易。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一)中古印度
笈多帝国(320---540)
“藩王”
德里苏丹国(1206---1526)突 厥(11世纪)德里苏丹国时期建筑遗址笈多帝国时期建筑遗址 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越南的古装剧
越南春节年货市场
(二)古代越南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梁书·扶桑国传》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乐浪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
------《汉书·地理志下》
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
------颜师古注引《魏略》
汉:倭奴国王金印,公元57年中国东汉光武帝赐(1784年在日本志贺岛发现)
唐:遣唐使 仿唐大化革新 明:倭寇--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
清: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现代:抗日战争
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历史上“闹钟”闹过了几次,中国又有几次惊醒?阅读史料,探讨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三)日本646年,“大化改新”中世纪的日本庄园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茶道、音乐
(三)日本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茶道、音乐
(三)日本
唐代长安城与日本奈良城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三)日本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茶道、音乐(四)朝鲜
4世纪
7世纪
▲朝鲜科举试卷(照片)
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
14世纪末
16世纪末
日本、朝鲜和P25页《历史纵横》中的古代越南有何共同点?
学习中国;同属中华文化圈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儒学影响各国治国理政;
伊斯兰文明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
西亚伊斯兰文化圈
南亚印度文化圈
东亚儒家文化圈
文明的多样性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一、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伊斯兰帝国
1.伊斯兰教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统一
2.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及产生重大的影响
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东南亚古国
1.南海丝路上的古国
2.东海丝路上的古国
3.日本传统文化如何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三、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课堂总结
1.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当时的朝鲜( )
A.民族意识淡薄 B仿效唐朝制度 C.重视制度创新D.对外交往频繁
2.唐朝晚期来华的朝鲜人崔致远在《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中写道,“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由这首诗可以看出( )
A.民族交融空前频繁 B.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C.儒家文化影响四邻 D.晚唐社会走向衰落
3.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表明( )
A.日本推进改革加强天皇统治B.日本文化落后移植唐朝文化
C.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先进文明D.唐朝的国力强盛且世界第一
B
C
C
课堂检测
4、[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 )
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
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