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课前导入
葡
萄
牙
中
国
同样开展伟大的远洋航行,为何两个国家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全球航路的开辟
必修下
中外历史纲要
第6课
课程标准: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本单元时间轴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
◎15世纪时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6世纪时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近代的西方人正在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他们以海洋代替了草原,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疾奔驰的马队……将整个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思考:是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一:15世纪以后,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
——《1500年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人们要明白,资本主义从最核心的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内对外都不断扩张的体系。一旦生根,就必然要成长和扩大。
——保罗·斯威齐《再谈全球化》
材料三:14、15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奇缺,严重制约了资本的积累。
1、经济根源: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根本原因)
庄园衰落与瓦解
租地
农场
手工工场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工业文明,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一:西欧本身贵金属就不多,而为数不多的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进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贸易中又大量流向东方,进一步加剧了严重的金银荒。“在15世纪,追求黄金的热病弥漫全欧洲,其中葡萄牙高烧尤甚”。黄金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王室的收入大受影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
——张国君《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二: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黄金能为人的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三: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1493-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要。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对金银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西欧金银储量少,开采缓慢;
③因与阿拉伯贸易,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西欧出现“金银荒”
“黄金热”形成
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金银财富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迫切需求。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一: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纪》
3.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纪》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掀起海上探险的热潮。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一: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摘编自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4.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重要商道,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直接原因)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旧航路路线图
思考:土耳其人有没有阻断东西方交往的商路?
材料一: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事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雷海宗《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材料一: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年份 重大事件
1362年 夺取亚得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
1384年 攻占索菲亚,不久控制整个保加利亚
1389年 科索沃战役中,土耳其人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灭亡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
1516年 占领叙利亚
1517年 征服埃及
年份 重大事件
1415年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
1441年 葡萄牙人发现布朗角,探险队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
1488年 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土耳其人的扩张过程关键事件
新航路开辟的重要事件
土耳其的崛起和扩张过程几乎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活动同时并存
材料一:《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作者在叙述地理大发现前夕的欧洲与东方的贸易时,一再使用了“竞争”或“竞争者”的字眼,特别是意大利各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有意大利人、法国人、阿拉伯人的竞争。
——波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身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身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古兰经土耳其译本
①欧洲人对近东利益的需要②意识形态的需要
思考:为什么西方人要编造“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的借口?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一: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一:“伊斯兰世界仍相当强大的状况,使西欧罗马天主教皇急感不安。如此长久的反异教战争,使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几百年的历史都蒙上了浓重的宗教冲突的色彩,人们长期生活在宗教冲突的战火中,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向异教徒作战’、‘复仇与征服’的战争气氛,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意识必然会受到如此深久的历史影响。”
——吴长春《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
材料二:哥伦布登陆美洲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十字架。……正是陛下,将我派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印度地区 ……把他们都教化为我主的信徒。……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在航海上,虽然这是一件非常艰难,需要付出艰辛的事情,但是为了事业的需要,我必须这样做。
——哥伦布《航海日记》
5. 宗教原因:长期宗教冲突的影响,激励西欧传播基督教。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哥伦布在瓜纳哈尼岛登陆
6.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冒险进取精神的影响。
材料一: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材料二: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星 盘
材料一:航海图是地图的一种,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要工具。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指南针,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位,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使远洋航海成为可能。左图为现存最古老的新型航海图。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材料一: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7. 科学技术进步: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地圆说”的流行,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的逐渐深入,地图的绘制的进步,航海经验丰富。
材料一: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地经带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护,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15世纪初,葡萄牙迎来了雄心万丈的国王若昂一世,他是第一位将海上扩张确立为国家政策的国王。15世纪末西班牙终于完成了统一。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国内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远洋能力,加上两国有利的地理位置,都在大西洋沿岸。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等岛屿中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材料二:葡萄牙亲王亨利王子(1394年—1460年)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船队,拥有优秀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探险家或航海家。
材料三: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1492年1月收复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后一块被穆斯林占领的领土后,立即着手准备哥伦布船队的远航,女王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在国王和王后的鼎力支持下,8月份,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远航。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①掌握了较为先进的航海技术。
②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沿岸。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国王贵族奢侈享受的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航海的精神助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思考:为什么是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完成新航路开辟?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简图
8.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君主强化王权,王室积极扩张,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材料一: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他们有专门技术,有经济实力,有丰富的思想,还有相对抗的君主国之间的竞争,他们的追求必定成功......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5--16世纪之交,西欧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家在欧洲中心论影响下,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新航路的开辟
2
1487-1488年
1492-1493年
1498年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葡王室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王室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葡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王室
好望角
向西:美洲
好望角-印度
向西:环球航行
教皇子午线
1519-1522年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达 伽马 Vasco da Gama
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麦哲伦 Fernando de Magallanes
葡萄牙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 1519年-1522年9月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迪亚士 Bartholmeu Dias
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7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西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 Cristoforo Colombo
意大利航海家,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
1487
1492
1497
1519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
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东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马克坦岛纪念碑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有一座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铜牌的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铜牌的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占领土地
寻找黄金
掠夺财富
传播宗教
材料一:(1492年 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
材料二:( 1492年11月12日,哥伦布航行到古巴角附近)“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整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一旦发轫, 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材料三:(1492年11月27日,船队行至坎帕纳角附近一个秀丽村庄时,哥伦布触景生情地写道)“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孙家垫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思考:哥伦布的航海动机是什么?
材料一:《圣塔菲协议》:
(1)赐予哥伦布“唐”的尊称,并且任命他为他所发现土地的总督。
(2)在哥伦布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布。
(3)哥伦布在大洋西方海域发现的岛屿和陆地,有权在该地推荐三人进行统治。
(4)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城一切贸易纠纷的判决权。
(5)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活动1/8的出资权,以及1/8的利益权。
——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
材料二: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同时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西班牙王室开出的条件,反映了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利益需求。经济利益驱使航海家不断冒险,开辟新航路。
麦哲伦出发时有五条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时损失了两条船,横渡太平洋用了80天,这期间船上的淡水和给养都严重不足。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航行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由于食物和淡水严重不足,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在太平洋上航行期间,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达菲律宾后,麦哲伦死于与当地人的冲突,还损失了一条船。剩余的两条船在收购香料后返回时,一条被葡萄牙人捕获,最后仅有破损严重、水手严重减员的“维多利亚” 号经印度洋和非洲于 1522年9月3日返回西班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吃苦耐劳。
思考:可以从航海家的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思考: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有何不同?
材料一:“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二: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哥伦布同王室签订的合同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背景
影响 消
积
1、宣扬国威
2、获得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汇合
(1)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2)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
率先崛起
落后潮流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中宝船的总长可能超过120米,而晚了郑和将近一个世纪的哥伦布,其远航船队之旗舰"圣·玛丽亚(St. Maria)"号总长仅约25.5米,两船大小比例悬殊。
其他航路的开辟
3
众多航线的开辟。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联系。世界联系加强,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
开辟了高纬度通往亚洲的路线和探寻了南半球新世界,进一步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
1
国家 航海家 时间 成果
英国 卡伯特父子 1497年 发现了纽芬兰岛
德雷克 1578年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荷兰 巴伦支 16世纪 三次航行北冰洋
哈得逊 17世纪初 探索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塔斯曼 1642-1643年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法国 卡蒂埃 16世纪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俄罗斯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
思考:结合地图的变化与教材知识说明欧洲人航海探险的发展趋势。
公元前后
1500年左右
1800年左右
1600年左右
欧洲人了解的区域
(绿色区域)
①从数量上来看,呈现从西欧少数国家到西欧众多国家的趋势;
②地域上来看,范围逐渐变广;
③从对区域的认识上来看,由初步认识到逐渐深入。
材料一: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独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对哥伦布的通缉令
思考:我们要如何去评价那些杰出的航海家,如何去评价他们身后随之而来而来的殖民者?
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律系还专门设立法庭,对哥伦布进行缺席审判,最后以哥伦布犯有谋杀罪、种族灭绝、国际恐怖主义等罪行,判处350年。
对欧洲而言: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了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有功之臣。
对美洲而言:
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迫害土著居民,破坏当地文化,疯狂掠夺财富,是一个千古罪人。
世界航路的开辟的历史意义
对欧洲来说:引起“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对世界来说:①它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②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对亚非拉来说: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开始冲击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并逐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如何评价以哥伦布代表的新航路开辟者们?
观点一: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的航海家,世界市场的开拓者!
观点二:万恶不赦、自私贪婪的殖民者!
欧洲的英雄
美洲的强盗
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律系还专门设立法庭,对哥伦布进行缺席审判,最后以哥伦布犯有谋杀罪、种族灭绝、国际恐怖主义等罪行,判处350年。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菲律宾纪念麦哲伦双面碑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的背面
碑的正面
菲律宾宿雾岛上的双面纪念碑
中西对比
15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关于对外交流政策与活动的时间轴
14世纪,明朝开始施行“海禁政策”
1404-1433年,郑和七次远洋航行,到达阿拉伯、红海、东非沿岸地区
15世纪中期,明朝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18世纪,清朝施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关于对外交流的态度与同时期的西方有何不同?
保守、孤立的态度
中国面对世界潮流错失机遇,逐渐落后于西方
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在追求财富和服务上帝的动机指引之下,历尽艰辛来到东方去寻找香料和基督徒。然而, 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西方的探险家们日益从东方文明的仰慕者转变为贪婪傲慢的掠夺者,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方文明分野》
全球航路开辟后欧洲航海目发生的变化
对外界的探索,获得商品、黄金,传播宗教
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
“全球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斯塔夫里阿诺斯
非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亚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海上阅兵的讲话
7月11日
——中国航海日
顺应时代潮流
持续对外开放
坚持和平崛起
注重经略海洋
大国启示录
课堂小结
全球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其他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动因:根本原因、东方诱惑、陆路受阻、精神动力
条件:经验积累、科技发展、政治条件
迪亚士: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达·伽马: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哥伦布:开辟从欧洲到美洲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对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探索:卡伯特、卡蒂埃、巴伦支、哈得逊
对南半球的探索:德雷克、塔斯曼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
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黄金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2.“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随堂练习
3.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4.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罗盘针
随堂练习
5.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随堂练习
6. 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
A.达·伽马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