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08: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对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安、扬州商业非常繁荣 B.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一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C. 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D.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实力落后于西方国家
3、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下列内容能够入选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 )
①农业生产恢复发展②商业活动限于城镇③手工业工场较成熟④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造成如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朝代年号 公元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73年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53年 6.89
A.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 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D. 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5.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 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6.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7.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8.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9.与汉代“千里不贩柔”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
10.以下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下表中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份 人均耕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年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1.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2.如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13.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前门街市图》(局部,清) 《广州十三行》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C.商业的发展历程 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14.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5.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二、非选择题
16、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和康乾盛世局面有关,该局面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哪几位皇帝统治时期
(2)观察上图,指出这一“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前期几代帝王都把开垦土地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因此清朝前期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一系列鼓励垦荒的政策,使一些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重新得到土地,重新劳动生产。这些措施从政治上看,可以消除社会动荡的因素,以稳固统治秩序;从经济上看,则可以迅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赋税收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要发展农业,应具备哪些条件
18、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 5493576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1724年( 雍正二年 ) 6837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材料三 ( 明清时期 )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人口增加】
材料四 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 1 )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 2 )材料二中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 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答案
1-5ADADC 6-10ACDCC 11-15ACCAA
16、(1)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2)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手工业方面: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商业方面: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在北京、江宁、扬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17、(1)清朝统治者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国之大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安定的环境、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正确的政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达的交通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 )雍正帝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
( 2 )变化: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因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 3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 4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19、(1)主要原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国际贸易的范围;作用:中国茶叶成为当时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润。
(2)特点:物质交流的品种更加丰富;交流的范围扩大;对原产物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