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节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题 平面镜成像
上课时间 上课班级
上课人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认识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3、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材地位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考光学的重点知识;它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二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三是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以及数学知识”对称”,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本节实验探究设计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确定虚像和物的大小及位置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存在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球面镜的作用。 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习用’等效代替”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会利用平面镜原理作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体会科学方法的神奇。(尽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我们却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它的特点。物像对称) 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普遍,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精心备课,课前批阅预案,再次精准备课,准备教具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完成课前预案,并且上交课前预案
重难点 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过程、探究方法、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2、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两人一组)平板薄玻璃板、支架两只、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模型、刻度尺、白纸、铅笔 教师:ppt课件;玻璃板、蜡烛、打火机、烧杯、水用以制作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2min) 【魔术视频】浇不灭的蜡烛 提问:同学们,在这个魔术中谁起到了关键作用? 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蜡烛不会被水浇灭? 利用反常识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入新课 研学: 探究新知 研学: 探究新知 研学: 探究新知 这其中的奥秘就隐藏在本节的知识点中,相信同学们学完本节内容后,能揭开这个魔术的神秘面纱。 1.认识平面镜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以及平面镜的定义。补充:平静的水面、光滑平整的地面也可以看作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镜中的自己,并结合我们生活实际,思考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现象及图片信息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 (引导)1.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与物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以及想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准备:①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镜面? ②如何比较所成像和物? A.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B.比较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③镜面该如何摆放? 实验器材:带支架的薄玻璃板,大小相同的蜡烛模型,白纸,三角板。 根据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前,提示学生“比较一次结果,能否得到科学的结论?”“该怎么办?”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收集数据,填写表格 请几组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实验表格,分析存在问题,引导归纳结论: 教师板书: ①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②像距等于物距 ③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播放实验视频 引导学生讨论: 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还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有何目的?有何优缺点? 解密魔术《浇不灭的蜡烛》,提问:“还记得我们课前看的小魔术吗?能否尝试解释一下魔术的原理?” 回忆小孔成像的现象,引出实像、虚像的概念,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s
s
'
) 根据课前预学的内容及老师讲解,完成学案。 学生观察镜中自己的像,思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中的现象、情景,进行猜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基本思路、实验过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并完成学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录在学案上。 上台展示,共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学案) 小组讨论,回答“用白纸不便于观察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可以改用方格纸等。 首尾呼应,小组讨论,激发求知欲,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尝试解释魔术原理。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面镜,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属于平面镜。 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充分给与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 明确课堂模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自己整合所知信息,提出与物理有关问题,开启探究学习之旅。 引导学生明确探究设计理念,使学生知道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白探究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乐趣,体会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拓展思维,学科渗透,培养核心素养。 通过与小孔成像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实像、虚像的概念、区别。同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形成。
课堂小结 (2min)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梳理知识点,讲述本节所学内容 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进一步巩固知识,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固学: 巩固测试 巩固提升:(限时训练) 例题1: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例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例题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题4:平面镜成像原理 通过所学的知识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习题 通过例题巩固所学,加深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同步冲刺31页 【思考作业】1、阅读课本79页,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2、总结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周末实践作业】利用网络了解“光污染”现象。 推荐:【天文】为什么你看到的星星越来越少?光污染:人造光源下的星空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