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
12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你喜欢画画吗?你知道或见过哪些有名的画?
我最喜欢画国画,徐悲鸿的《八骏图》我最喜欢了!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扬:传布。
名:名誉,声誉。
中外:中国和外国。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绘画大师。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资料简介
自读课文,完成: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②了解课文大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择 都城 故宫 摊 贩 官吏 形态
毛驴 一寸 一乘 马笼头 栏杆 风貌
认读生字
zé
dū
gōng
tān
fàn
lì
tài
lǘ
cùn
shèng
lóng
lán
mào
多音字。
“乘”在这里读“shènɡ”,还有一个读音是“chéng”,组词是“乘法” 。
“笼”在这里读“lónɡ”,还有一个读音是“lǒnɡ”,组词是“笼罩”。
识字游戏
宫
贩
摘苹果
吏
乘
栏
摊
择
驴
笼
貌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
摊 贩 笼 栏
形近字比较:
窜一宫 史一吏 乖一乘
组词扩展:
选择 抉择 礼貌 面貌
理解重点词语。
名扬中外: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作坊: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风貌: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一乘: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自学完成活动卡的内容。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画卷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思考:说说自己在读文后知道了什么?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画卷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清明上河图》早已名扬中外,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再读课文,说一说:①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共有5个自然段。
②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
第2~4自然段。
③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总体情况。第5自然段总结这幅画的历史意义。
总结写法:像课文这样的结构叫作“总—分—总”结构。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朗读课文呢?
自主探究,精读全文
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学习本课时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读第2自然段,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课文是怎样来描述的?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读第3自然段,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课文是怎样来描述的?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读第4自然段,思考:第4自然段的写法和前面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不一样?
第4自然段围绕“最有意思的情景”,先写骑马的人及时拽住马,避免和轿子相撞;再写正在下坡的小毛驴脚下不稳,惊扰了欣赏风景的人,是围绕一个场景具体写。而第2、3自然段则是列举式的描述。
读第5自然段,思考: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从《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古都风貌,可以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不少研究者正是通过这幅画对北宋历史展开研究的,因此这幅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是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之一。
课文中描写的内容,都是张择端通过画笔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这幅画能名扬中外的另一个原因。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名扬中外的原因是这幅画记载了一个朝代的文明,彰显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清明上河图当中所展露的各个行业的活动为历史的调查和研究给予了丰富的事实资料。
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如果让你当一回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你会怎样说?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很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以前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认识了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他改进了造纸术,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我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堂小结
想一想
一幅长卷上竟然能容纳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场景,这么丰富的故事情节,怎能不令人称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优秀而多彩的传统文化是我哦们民族的文化根基,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设计
画名
作者
年代
大小
画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