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一课一练:4.3地球的绕日运动【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一课一练:4.3地球的绕日运动【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12: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流传了好些谚语指导着我们的农业生产。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关于这些谚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B.清明(4月5日前后),地球运行到如图所示的ab之间
C.秋分这一天,湖州地区昼夜等长
D.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划分的
2.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6.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7.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8.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 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9.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0.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11.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13.9月23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 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14.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15.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16.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17.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B.北半球处于夏季
C.P点处可能是极夜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18.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建党10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7位置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C.杭州当天昼夜长短情况为昼最长夜最短
D.一周后,杭州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变大
19.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20.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21.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22.在一个时间段中,某两天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3日
D.这两天不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23.如图是“极点上空的地球俯视图”, 图中外圈为赤道,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此时 为 6 月 22 日,则①②③④四地中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9月23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 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25.2021年7月21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拍下了一张地球的照片,如图1所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为图2所示的(  )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DA 之间
26.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7.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29.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30.“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31.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二、填空题
32.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   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   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   黑夜。
33.202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是举行金华市六校联谊模拟测试的日子。
(1)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3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此时的日期是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
④位置北半球昼    夜   (填“长”或“短")。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35.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   。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双选,填字母)。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方时的不同
36.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日期为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37.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地理位置为:42.5°N 111.3°E,请根据如图所示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判断: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_   方。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8.“九九消寒歌"俗称“数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读表中“九九消寒歌”、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入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难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   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   位置。(选填数字序号)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    。
3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2,该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   (填序号)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    ,图中A地将迎来    (填“黎明”或“黄昏”)。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科学兴趣小组观测发现,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   (填“北”或“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厦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且比 A点的白昼时间   (填“长”或“短”)。
三、解答题
40.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
(2)B点表示该日正午太阳的位置,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41.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选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选填“长”或“短”)。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A:“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正确。
B:清明(4月5日前后),位于春分和夏至日之间,地球运行到如图所示的bc之间,故B错误。
C: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湖州地区昼夜等长,正确。
D: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划分的,正确。 故选B。
2.A
【解析】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正确。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错误。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③→④之间,错误。
D:地球处于①③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错误。 故选A。
3.C
【解析】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故选C。
4.B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5.A
【解析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正确。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错误。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③→④之间,错误。
D:地球处于①③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错误。 故选A。
6.B
【解析】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7.C
【解析】A: 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B: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因此可知,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故选C。
8.B
【解析】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A点在昏线上,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B符合题意;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0,C不符合题意;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C
【解析】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这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错误;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冬季和夏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季长、冬季短,与地球的公转有关,B错误;
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这一现象表明地球某处是深夜时另一端是白天,这是由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引起的,与地球公转无关,C正确;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的交替与地球的公转有关,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11.C
【解析】杭州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季,此时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草木繁盛故选C。
12.A
【解析】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 故选A。
13.B
【解析】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A: 太阳直射赤道,A错误。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B正确。
C: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低,D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D
【解析】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故选D。
16.C
【解析】A: 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B: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因此可知,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故选C。
17.B
【解析】由图可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处于夏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B
【解析】A:当天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因此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5位置,A错误。
B:当天7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B正确。
C:杭州夏至日才会有昼最长夜最短,C错误。
D:当天7月1日,夏至日已过,一周后,杭州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变小,D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由图可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判断此时为冬至日,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的特点可判断浙江的白昼长短:①昼长于夜,应该是昼短夜长,错误;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应该是最短的,错误;
③昼短于夜,正确;
④昼夜平分,昼短夜长,错误;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昼最短,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20.B
【解析】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21.A
【解析】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22.B
【解析】A: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9.53天,即一个农历月,A错误。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B正确。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月球的自转周期是27.3天,C错误。
D: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出现月面亏损复圆的现象;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错误。 故选B。
23.C
【解析】6月22日是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中②所在纬线,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图中③位于南极点,有极夜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24.B
【解析】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A: 太阳直射赤道,A错误。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B正确。
C: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低,D错误。 故选B。
25.B
【解析】从图中看出,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C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前后。2021年7月21日,位于6月22日和9月22日之间,也就是在BC之间。 故选B。
26.D
【解析】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7.B
【解析】A、①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 ②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所以B正确;
C、 ③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等长,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8.B
【解析】A、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而a为北回归线,因此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B符合题意;
C、当直射点在b位置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上虞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9.C
【解析A、由分析可知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因此5月15日是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②,A不符合题意;
B、春分之后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长,B不符合题意;
C、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5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才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0.A
【解析】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1.B
【解析】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32.(1)夏至日;冬至日;等长(2)长于;极昼;极夜;短于
【解析】(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等长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33.(1)①(2)四季更替
【解析】(1)3月22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①。
(2)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34.(1)春分日;3月21日(2)北回归线;短;长(3)③④
【解析】(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春分日 ,此时的日期是 3月21日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
35.(1)丁地(2)甲、乙、丁、丙(3)A;C
【解析】(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故结合表格中四地的昼长判断,只有丁地出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2)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故根据表格中各城市的昼长计算其夜长,再计算昼长与夜长的差即可排序四城市的纬度位置。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甲、乙、丁、丙。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故选AC。
36.(1)6月22日;夏至日(2)A>B>C> D
【解析】(1)图示日期为 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夏至日 。
(2)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5 ° 、B点位于北极圈,北纬66.5° 、C点位于北极点北纬90°、D位于南极圈,南纬66.5° 。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A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最大,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越往南或越往北越小。D点到A点距离最远,D太阳高度最小。
故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 D。
37.(1)东北(2)变小
【解析】(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地理位置为:42. 5N, 111.3°E, 在图中太原附近,根据经纬度定向法,可知: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东北方向。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小。
38.(1)丁(2)④(3)变长
【解析】(1)图中丁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因此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丁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为春分日,由于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直至到达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④位置。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由于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为: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故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变长。
39.(1)④;南回归线;黎明(2)北(3)昼最短夜最长;短
【解析】(1)读图2可知,该日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可判断,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④位置;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可知,图中A点位于晨线上,将迎来黎明。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厦门昼最短夜最长,A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比A点的白昼时间短。
三、解答题
40.(1)太阳高度(2)正南;正(3)西南;东北(4)先变大后变小(5)先变短后变长
【解析】(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
(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方向
(3)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后变小;
(5)根据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41.(1)冬至日(2)A;B(3)短
【解析】(1)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因此冬至日这一天, 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影子最长。
(2)A、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因此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A符合题意;
B、b位置的树影最短,即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B符合题意;
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可知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AB符合题意。
(3)当地球运行在丁冬至日—甲春分日—乙夏至日之间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变大,其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
4.3地球的绕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