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目标导学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了解他们的词风特点,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 。
2.“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 这一时期市民生活丰富还有哪些表现 原因是什么
(1)“瓦子”: 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2)戏剧表演—— :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3)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
3.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 、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瓦舍(瓦子)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粱录》
二、宋词
1.特点: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长短句)。
2.代表:
词人 风格特点
苏轼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
2.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通鉴》”的作者是谁 体例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有何历史地位
1.作者:北宋史学家 。
2.体例: 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 到 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资治通鉴》与《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 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
<资治通鉴>》
重点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一 见图
探究1.根据材料说出宋朝市民两种文化生活的形式。说说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出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瓦子与勾栏
宋元时期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民族交融。
(2)两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贸繁荣,物质基础雄厚。
(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业余娱乐生活需求多样化。
素养达标
1.《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数百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贩,提篮挑担的小贩,船夫,丝绸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生动再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该材料直接说明北宋时期 ( )
A.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2.某学者曾描述宋代说: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 )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元曲形成与传播
3.如图是清代的《龙舟盛会图》,请问它描绘的是哪一传统节日的盛景 ( )
A.除夕 B.端午
C.清明 D.中秋
4.(2022·郑州期中)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5.《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文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宏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元曲的产生是由于 ( )
A.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B.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C.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D.恢宏气象与文化政策
6.《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尤其是对于战争的记述,精彩纷呈,充满了辩证法,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以下标题符合上述内容的是 ( )
A.《资治通鉴》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B.从《资治通鉴》中看王朝的兴衰
C.《资治通鉴》:司马光留给后人的财富
D.品读《资治通鉴》,了解北宋的兴衰
7.(2022·洛阳期末)《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 )
A.秦始皇 B.张骞
C.宋高宗 D.唐太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
《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
9.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宋代的城市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作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C”。
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 。
②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 。
③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
④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 。
(2)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表现。
时空连线
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其词气势磅礴,慷慨悲壮,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目标导学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了解他们的词风特点,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2.“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 这一时期市民生活丰富还有哪些表现 原因是什么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戏剧表演——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3)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3.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瓦舍(瓦子)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粱录》
二、宋词
1.特点: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长短句)。
2.代表:
词人 风格特点
苏轼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李清照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通鉴》”的作者是谁 体例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有何历史地位
1.作者: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2.体例:编年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
<资治通鉴>》
重点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一 见图
探究1.根据材料说出宋朝市民两种文化生活的形式。说说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形式:观看蹴鞠表演;观看傀儡戏;观看杂技表演。(两种即可)
特点: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材料二 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出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开明的文化政策;对文人的优待。
瓦子与勾栏
宋元时期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民族交融。
(2)两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贸繁荣,物质基础雄厚。
(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业余娱乐生活需求多样化。
素养达标
1.《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数百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贩,提篮挑担的小贩,船夫,丝绸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生动再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该材料直接说明北宋时期 (B)
A.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2.某学者曾描述宋代说: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A)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元曲形成与传播
3.如图是清代的《龙舟盛会图》,请问它描绘的是哪一传统节日的盛景 (B)
A.除夕 B.端午
C.清明 D.中秋
4.(2022·郑州期中)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C)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5.《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文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宏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元曲的产生是由于 (D)
A.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B.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C.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D.恢宏气象与文化政策
6.《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尤其是对于战争的记述,精彩纷呈,充满了辩证法,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以下标题符合上述内容的是 (B)
A.《资治通鉴》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B.从《资治通鉴》中看王朝的兴衰
C.《资治通鉴》:司马光留给后人的财富
D.品读《资治通鉴》,了解北宋的兴衰
7.(2022·洛阳期末)《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C)
A.秦始皇 B.张骞
C.宋高宗 D.唐太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
《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答:总体特征: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成因:宋代长期积贫积弱;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峙政权的威胁;宋朝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
答: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9.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宋代的城市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作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写“C”。
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B。
②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A。
③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C。
④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A。
(2)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表现。
答:坊市界限被打破,店铺林立,随意开设;商业夜市与文化夜市兴盛;沿运河沿海城市活跃;草市发展为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城市多处分布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
时空连线
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其词气势磅礴,慷慨悲壮,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