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
1.知道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史实
2.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明朝的建立
右侧史料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哪些 明朝又是怎样建立的
1.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二、强化皇权
1.结合右栏三幅图片,填写归纳明朝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
项目 措施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 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八股之害”是顾炎武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 此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 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考试形式:八股文。
(2)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3)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微点拨:明朝中央集权的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三、经济的发展
菜单中食材最早何时传入中国 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填写完整。
1.时期:明朝。
2.表现
农业 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菜单
一、主食类
1.烤甘薯……5元
2.蒸玉米……5元
……
二、小炒类
1.红烧马铃薯……15元
……
重点案例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泽东
探究1: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什么利弊得失 明成祖在位时期明朝的中央机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重的弊端,巩固了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性,容易形成专权,给统治埋下危机。
变化: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等。
探究2:明朝的科举制度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对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答:目的: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影响: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思相近即可)
探究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趋势:封建君权进一步强化。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
素养达标
1.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 (B)
A.李世民 B.朱元璋
C.赵匡胤 D.秦始皇
2.明代废行中书省后,设“三司”作为省级行政机构。“三司”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之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这样做的目的是 (A)
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对外关系 D.消除地方藩镇割据
3.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C)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颁布“推恩令”
4.(2022·郑州期末)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强化皇权。在思想上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C)
A.设置进士科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扩大科举取士范围
5.八股取士多为后人所诟病,下列能支持这一态度的是 (A)
①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题目解释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③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④培养了大量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古代一本农书中出现了关于甘薯的记载: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后来国家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于是这种作物逐渐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据此推断,这本农书可能最早出现在 (D)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如表为不同文献对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的历史评价,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B)
朱元璋 (1328-1398)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黄宗羲 (1610-1695)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
A.历史评价应以官方记载为准
B.不同人对历史评价存在差异
C.离历史时间越近评价越真实
D.亲身参与者的评价更为客观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申……迁陕西兵巡道、布政使司右参议……(后)遂升山东分巡兖东兵河道按察司副使……(晚年)因病卒于按察司公署。”
——《南和县志》
材料二 上曰:“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
材料三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
材料四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李申”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人 结合材料指出该朝代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明朝。设立“三司”。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明太祖是如何做的 根据材料概括他这么做的理由。
答:做法: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理由: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意思相近即可)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宋濂在家宴饮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为何
答: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4)材料四是对古代哪一种选官制度的评价 该评价有何特点
答:科举制。一分为二的角度或正反两面的辩证角度。(意思相近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答: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强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9.能力提升: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要解决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相权指丞相或宰相或职位相当的官员的权力)的矛盾。
请按照表格要求,将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制度进行归类(填序号),并在这些措施或制度之外各补充一例。
①郡县制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⑤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⑥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⑦设宣政院
类别 措施(填序号) 补充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②、⑤、①、⑦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等
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 ③、④、⑥ 宋太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等
时空连线
赵秉忠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价值连城。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
1.知道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史实
2.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明朝的建立
右侧史料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哪些 明朝又是怎样建立的
1.原因:元朝末年,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不断。
2.建立: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二、强化皇权
1.结合右栏三幅图片,填写归纳明朝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
项目 措施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 ”
中央 废 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 负责
军事 设 ,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时期设立
2.“八股之害”是顾炎武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 此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 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考试形式: 。
(2)考试内容:“ ”“ ”。
(3)危害:禁锢了人们的 ,应试的人成为 。
微点拨:明朝中央集权的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三、经济的发展
菜单中食材最早何时传入中国 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填写完整。
1.时期: 。
2.表现
农业 引进原产于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菜单
一、主食类
1.烤 ……5元
2.蒸 ……5元
……
二、小炒类
1.红烧 ……15元
……
重点案例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泽东
探究1: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什么利弊得失 明成祖在位时期明朝的中央机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2:明朝的科举制度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对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探究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
素养达标
1.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 ( )
A.李世民 B.朱元璋
C.赵匡胤 D.秦始皇
2.明代废行中书省后,设“三司”作为省级行政机构。“三司”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之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对外关系 D.消除地方藩镇割据
3.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颁布“推恩令”
4.(2022·郑州期末)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强化皇权。在思想上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 )
A.设置进士科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扩大科举取士范围
5.八股取士多为后人所诟病,下列能支持这一态度的是 ( )
①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题目解释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③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④培养了大量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古代一本农书中出现了关于甘薯的记载: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后来国家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于是这种作物逐渐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据此推断,这本农书可能最早出现在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如表为不同文献对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的历史评价,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
朱元璋 (1328-1398)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黄宗羲 (1610-1695)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
A.历史评价应以官方记载为准
B.不同人对历史评价存在差异
C.离历史时间越近评价越真实
D.亲身参与者的评价更为客观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申……迁陕西兵巡道、布政使司右参议……(后)遂升山东分巡兖东兵河道按察司副使……(晚年)因病卒于按察司公署。”
——《南和县志》
材料二 上曰:“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
材料三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
材料四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李申”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人 结合材料指出该朝代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明太祖是如何做的 根据材料概括他这么做的理由。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宋濂在家宴饮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为何
(4)材料四是对古代哪一种选官制度的评价 该评价有何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9.能力提升: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要解决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相权指丞相或宰相或职位相当的官员的权力)的矛盾。
请按照表格要求,将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制度进行归类(填序号),并在这些措施或制度之外各补充一例。
①郡县制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⑤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⑥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⑦设宣政院
类别 措施(填序号) 补充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②、⑤、 、
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 、 、⑥
时空连线
赵秉忠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价值连城。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