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5: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第一课时
板块一:朗读古诗,扫除障碍
要求:快速朗读三首古诗,认读诗中带拼音的生字。
活动一:一起认读生字
xiāng

rèn

yuè





cháng

shang
要求: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一、第二题。(3分钟)
活动二:一起写练习
从军行
【王昌龄】
板块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清字形,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韵律。(4分钟)
板块三:学习古诗,深入感悟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活动二: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写了什么内容。完成同步练习册第四题第1小题。(3分钟)
活动三:理解诗意
要求:再读古诗,同桌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分钟)
活动三:理解诗意
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活动三:理解诗意
要求:读一读古诗,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分钟)
活动三:理解诗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思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又描绘了什么景象?
活动三:理解诗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意: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活动三:理解诗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思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又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三:理解诗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活动四: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师生合作,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活动四: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师生合作,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活动五:感悟诗情
要求:再读古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活动六:完成练习
要求: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五题。(3分钟)
活动七:背诵古诗
完成下面填空内容:
1. 青海( )暗( ),
( )遥望( )。
黄沙百战( ),
不破( )终不还。
活动七:背诵古诗
完成下面填空内容:
2.( )长云暗( ),
孤城( )。
( )百战( ),
( )楼兰( )。
活动七:默写古诗
要求:在本子上默写古诗,同桌检查。(2分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第二课时
板块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板块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192年的秋天,当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诗人年年盼望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却年年失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悲愤与愁绪,以及希望引起南宋当国者警觉的心情。
板块二:朗读古诗,扫除障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活动一: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
活动一:自由朗读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要求:完成《写字》。(4分钟)
活动二:一起写一写
活动三: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写了什么内容。完成同步练习册第四题第3小题。(3分钟)
活动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要求:再读古诗,同桌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分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④【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活动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要求:朗读思考,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想像一下诗句所体现的意境是什么?
活动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活动四:理解诗意,完成练习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要求:朗读思考,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另: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三题第1小题。(3分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活动五: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师生合作,读一读诗句,说一说诗意。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关来收复失地。)
活动五: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师生合作,读一读诗句,说一说诗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要求:再读古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活动六:一起背诵古诗
完成下面的填空内容:
1. 三万里( )入海,
五千( )上摩天。
遗民( )胡尘里,
南望( )又一年。
活动六:一起背诵古诗
完成下面的填空内容:
2. ( )河东( ),
( )仞岳( )。
遗民泪尽( ),
( )王师( )。
活动七:默写古诗
要求:在本子上尝试默写古诗,同桌互相检查。(3分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第三课时
板块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清字形,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韵律。(4分钟)
板块二:学习古诗,深入感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活动一:自由读古诗
要求:完成《写字》。(3分钟)
活动二:一起写一写
活动三:说一说,练一练
要求: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要求:(4分钟)
1.自由读古诗旁的注释3遍,能背则背。
2.试着和同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活动三:理解诗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思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活动三:理解诗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要求: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哪两个字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三题第2小题。(2分钟)
活动三:理解诗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要求:读一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白日”“放歌”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活动三:理解诗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要求:读一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怎么理解“即从”“便下”?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
活动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活动五:连一连诗句和意思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身在蜀地是,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要求:连好线,按顺序读诗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活动六:深读感悟
要求:再细读古诗,根据古诗意思,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四题第2小题。(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