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六 :中国的对外交往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六 :中国的对外交往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6 07: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六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
1.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 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 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 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 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 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2. (2022·贵州省遵义市)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鉴真东渡②玄奘西行③郑和下西洋④马可 波罗来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 (2022·天津市)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4. (2022·山东省滨州市·模拟题)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海上交通的繁盛 B. 中外交流的发展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丝织技术的进步
5. (2022·江西省)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 规模浩大 B. 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 时间跨度长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6. (2022·湖北省宜昌市)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 经济发展 B. 文学繁荣 C. 对外关系 D. 科技成就
7. (2022·甘肃省兰州市)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8. (2022·广东省·)下列说法中,你认为哪一条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 )
A. 如果没有英国的入侵,闭关锁国政策能保太平
B. 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人不会侵略中国
C. 清政府的专制腐朽统治挽救不了国家的危机
D. 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会主动废除君主专制,避免被侵略
9. (2022·江苏省镇江市)当英国获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的特权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签约的清朝大臣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外交成功。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 (2022·广东省·模拟题)1919年,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1. (2022·河南省)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2. (2022·广东省汕头市)万隆会议前夕,中国代表团就认为,应该在会上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为此,周恩来在大会发言时提出(  )
A.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3. (2022·浙江省舟山市)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 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 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 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4. (2022·辽宁省大连市)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 (2022·湖北省荆州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6.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为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举(  )
A. 彻底消除了中美两国矛盾 B. 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成为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 (2022·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 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 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 (2022·湖南省怀化市)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19. (2022·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拓、交流、发展、包容的态度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张骞传》材料二: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摘自郭沫若诗句材料四:宋朝市舶司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五:“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1) 材料一中富有开拓精神、凿空西域的使者是谁?在凿空西域基础上拓展的这条沟通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被称做什么?
(2) 材料二中把佛经带回中国的“他”是指谁?材料三中“唐风洋溢奈良城”是指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哪个国家?
(3) 材料四中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宋代有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4) 材料五中“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是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 (2022·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什么?该史实有何意义?
(2) 写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3) “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 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1. (2022·四川省巴中市)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 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2)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 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了哪一重要国际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22. (2022·山东省东营市)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
(1) 材料一中的原则指什么?
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2) 据材料二,指出哪一时间段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有何作用?
23. (2022·湖南省岳阳市)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什么状况?
(2) 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试举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答案】D
【解析】
D.图示中的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印度六棱柱形玻璃饰等都是汉墓出土文物,它们都是最具特色的与欧亚一些国家的海外贸易相关的各类珠饰,表明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故D正确。ABC.三项所述均是对于图文信息误读,排除ABC。故选D。
2.【答案】A
【解析】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交流,故①②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在明朝,马可 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故③④错误,排除BCD项。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锦”“胡锦”“番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推动了丝绸生产多样化,说明了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D表述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丝绸之路路线图》反映了汉代的对外交往;《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元朝交通路线图》反映了元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外交流的发展。故选:B。
5.【答案】B
【解析】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渐繁荣,国力雄厚,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根据材料“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 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充分说明了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明代的对外关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经济发展、文学繁荣、科技成就”的内容,排除ABD项。 故选:C。
7.【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前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故A符合题意。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是指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的赋税、徭役等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重文轻武是指宋朝实行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政策,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C.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导致官场腐败昏庸,综合国力走向衰微,内部危机加剧。因此,中国无力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抗衡,导致外交的屈辱,故C正确。ABD.说法均不符合史实。闭关锁国不可长期持续。如果不禁止鸦片,也不可能阻止外来侵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也不会主动废除君主专制。故选C。
9.【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在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符合题干中“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说法,A项正确;《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未涉及关税问题,排除BCD项。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C.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无理地将一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了。故C正确。ABD.均与本题无关。故选C。
11.【答案】A
【解析】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A。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排除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出的,排除B。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周恩来的发言可知“国际会议”指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我国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为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可得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引发了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成为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C项正确;彻底消除了中美两国矛盾与现实不符,排除A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开始走向正常化。故这则公告发布之后,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故B符合题意。同时可排除CD;A是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影响。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多国建交、参与多个政府间的工作会议、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推行全方位外交,中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B选项正确;出现中国与各国建交热潮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是在20世纪70年代,所以排除ACD选项。 故选:B。
19.【答案】(1)张骞;丝绸之路。
(2)玄奘;日本。
(3)市舶司;指南针、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共商、共建、共享;习近平。
20.【答案】(1)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一点即可)
(2)闭关锁国。
(3)深圳;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4)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21.【答案】(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特点:全方位外交。
(4)认识: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22.【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23.【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弱国无外交、强权战胜公理。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任举一例)。
(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主要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