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学习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会写“昼、耘、桑”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等词语。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童年是最纯真的、美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而身处童年时代的你们,现在就正经历着一段最天真、最美好的时光。那亲爱的同学们,你可曾想过,千百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那接下来,咱们就通过第一课的三首古诗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供,钲和磬。
(3)、读准“2|2|3”节奏
(4)、指导书写昼,耘,桑,晓,重点指导桑,上边的三个又的捺都要改成点。
2、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对古诗词语的理解。
(1)、耘田: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荫:树荫
(2)、稚子:年纪比较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给取出来
重点区分钲和磬的不同。
(3)、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三、理解诗意
1、请同学说说第一首诗的诗意
白天大人们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都会持家,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的阴凉下学着种瓜。
2、师总结:这首诗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在4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就写过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实是范成大退居家乡以后所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一共分成五组,分别是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今天读的三十一,描写的就是夏日的田园生活。
3、请同学说说第二首诗意
4、师总结:“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个玻璃可不是你们家门窗上的玻璃,这个在古代的时候指的是一种天然的玉器。
5、回忆杨万里的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打春牛”。
6、村晚,从题目就能了解到,这不就说的是农村傍晚的时候。前两句写的是景色,后两句写的是这个小牧童。
7、请同学说《村晚》大致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各抒己见)
通过你们这一想象,就把古诗读活了。
2、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重点写写他们的活动,抓住小孩子们的动作呀、神态呀、语言呀,将这个画面写具体。
3、展示一位同学的小短文,感受儿童学种瓜的乐趣。
4、端起书,读读这首诗,尝试着背一背。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从后两首古诗当中任选一首展开想象改写成小短文,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2.凭借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赵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小任务,任选一首诗改写成小短文,如果你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关系,带上你的思考,咱们一起来交流,你也可以边听边做自己的修改,那赵老师呢,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同学的改写,一同分享一下。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稚子弄冰》改写分享、品鉴
(1)、这一首诗四句话,就把这个稚子弄冰的过程给写清楚了。从脱晓冰、穿彩丝、当银针、敲玉磬,还有碎晓冰。
(2)、小孩子的情感也是有变化的。兴奋,冰块碎了一地后失落,猜一下,当冰块碎了一地之后,这个小孩他又会怎么做呢?很多同学此时此刻就会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请你来说一说。
(3)、师总结:我们说童年这种快乐是不怕冷的一种快乐,你们的快乐是寒冷挡也挡不住的。千百年前的儿童是这样,千百年后你们也是这样。
(4)读一读《稚子弄冰》
2、《村晚》改写分享、品鉴
(1)、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小牧童
(2)、他把重点放在了小牧童吹短笛,写出了他的动作、神态,可以说写的非常清楚,也非常生动。
(3)、师总结:通过刚才咱们的分享,无论是稚子弄冰的快乐,还是小牧童横坐牛背吹短笛的乐趣,也都扑面而来了,我想同学们,如果你们带上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两首诗,一定会读得更加有滋有味,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朗读练习,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两首诗背下来。
3、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4、把这三首诗放到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三首诗都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借助表格思考完成。
默读三首古诗,比较异同
题目 相同点 儿童的活动 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这三首诗呀,都是写了儿童生活的乐趣。
但是每个人的活动不一样,有的是学种瓜,有的是脱晓冰,还有的是吹短笛。
情感也是不一样的,你看看学种瓜的孩子,他们是在模仿大人,他们的这份快乐是伴随着小种子一起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而这一个脱晓冰的这个小孩子呢,他刚开始的兴奋,到后面的失落,他的情感是有变化的。但是我想无论怎样寒冷,都挡不住他的快乐,挡不住他玩耍的脚步,都是那样的自得其乐。
第三首古诗,同学们一定也发现了,那看这个小牧童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只短笛,想怎么吹就怎么吹,无论什么曲调,吹出的都是一份快乐呀。
三、选择一种方式来表现你的感受
1、方式:背诵、吟诵、配图、歌唱等等。
2、欣赏《村晚》吟唱。
四、延学
1、第一条建议:古诗归类,这三首古诗是表现了儿童的生活乐趣。
(1)、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你的眼前有没有浮现出那个调皮活泼的儿童的形象呢?
(2)、胡令能《小儿垂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冲你招手的那个正在钓鱼的小孩,你想象出来了吗?
(3)、《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急急的奔跑,黄色的蝴蝶落入了黄色的菜花中,怎么也找不见了?那样的神态,那样的动作一定浮现在你的眼前了吧?
(4)、高鼎的《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千百年前儿童就那样喜欢放纸鸢,而这样的乐趣也一直传承到现在,现在的儿童不也同样喜欢这样的活动吗?
(5)、《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活动,留给辛弃疾这样一幅天真美好的画面。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不妨也用上今天这节课学的方法再去读读这些诗。展开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首进行改写,或者你还可以做一份手抄报,就以古诗里的童年为主题,一定很有意思。
2、第二条建议:准备一个素材本。
每个人自己的童年生活呀,也有很多很多值得记录的东西,比如说劳动的乐趣呀,玩耍的乐趣呀,挑战自我的乐趣,准备一个素材本把它记录下来,为今后的习作也做一个很好的准备。
五、课后作业
1、选择一首进行改写,
2、准备一个素材本,
3、预学《祖父的园子》。
六、板书设计
默读三首古诗,比较异同
题目 相同点 儿童的活动 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写了儿童生活的乐趣 学种瓜 模仿的快乐
稚子弄冰 脱晓冰 兴奋,失落
村晚 吹短笛 自由自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