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Xiāo fàn tān luò tuó zhōu
通( ) ( )卖 地( )儿 ( )( ) 喝( )
Gāng yì nài zhǒng zhàng fèi
水( ) 惊( ) ( )何 ( )( ) ( )腾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泣涕(tì) 蒜瓣(suàn) B.汤匙(shí) 熬粥(āo)
C.机杼(shū) 初旬(xún) D.杂拌儿(bàn) 公侯(hòu)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宏伟壮观( ) 走马观花( ) 乐观( ) 景观( )
张:①商店开业;②扩大,夸张;③陈设,铺排;
④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 缩的东西放开。
张灯结彩( ) 虚张声势 ( ) 一张一驰 ( ) 开张( )
四.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悬灯结彩 万像更新 零七八碎 美不胜收
B.赞叹不已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安然无恙
C.和睦相处 喜气洋洋 肃然起敬 遮天盖地
五.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B.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C.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用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中秋节: ,不知秋思落谁家?
2. 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
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
八.先读关于过节的对话,再按要求填空。(5分)
中华大地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我知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特点。请你选取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风民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感悟。(26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元(宵 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ènɡ 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用“ ”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分)
2.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2分)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2分)
A.是 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2分)
(二)课外阅读我能行。(18分)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荤的豆沙粽、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助于消化。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 ”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 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下列不属于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是( )(2分)
A.布施乞丐 B.包粽子 C.吃粽子 D.扔粽子
2.“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 )(2分)
A.母亲觉得自己的粽子包得很富贵。
B.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
C.母亲善良、有爱心的表现。
D.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
3.下列表述与“粽子里的乡愁”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对善良母亲的怀念。
B.对家乡过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习俗的怀念。
C.表达对乞丐的同情。
D.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
4.文中围绕“富贵粽”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4分)
5.选文的结尾好在哪里 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3分)
6.读了母亲教育“我”要如何看待乞丐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不少于30字。(5分)
十.、习作。(30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 ……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你的家乡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呢 任选一种或多种活动,写一写吧。
要求:①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