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2张PPT。中考化学复习方法1、研究课标
2、研究试题
3、研究本知识在中考中的难度、宽度、深度
4、研究本课时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及要求。
5、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需要的帮助和
渴望的提升点。 复习需要研究什么?第一轮复习知识的归类组装,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
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
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
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
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
因为: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学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将每一个课题每一个单元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复习完一个单元,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知识网络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仔细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第一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什么是重点?
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课标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
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综合性强的知识。
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是由于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它们又往往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每个学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稀有气体氮气氧气冲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液态时可作冷冻剂,是制作化肥、炸药的原料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的燃烧用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用途的霓虹灯空气空气是宝
贵的资源空气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源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各组成的体积分数氧气空气成分存在污染性质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溶液 溶剂 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 结晶溶液相关概念溶质溶剂组成溶
液一定条件下是否可继续溶解溶质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多少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③①溶解度降温溶解度曲线加溶质②减溶剂浓溶液稀溶液浓缩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定量表示结晶降温减溶剂第二轮复习培养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1、进行知识的联系和对接
2、进行知识的转化和提升
1、建构独立的单元知识网。
2、分层次进行题—网联系。
3、精讲精练;
4、对题型和方法的梳理。
教学设计:推 断 题
回忆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中有关氧气的知识,并能熟练书写出能与氧气反应,以及能生成氧气的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且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一、建构独立的单元知识网例如1:请用 — 或→ 将下列物质连接, 形成以氧气为核心的知识网络:
O2、Hg、HgO、P、C、S、Fe、 H2O2、
KMnO4、KClO3、 H2、H2O、Mg 、 CO、
CH4、C2H5OH、Al、C6H12O6、Cu
生成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例如2:二、 分层次进行题—网联系。
1、让学生明白推断题的来龙去脉2、强化解题关键,说明“突破口”的重要性。CaCO3突破口:实验现象、反应条件、物质的色态、溶液的
颜色、物质类别、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自编习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思考:这两个方程式间有什么联系?H2O2H2OO2请仿照上例,在O2之后连出10个或更多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接龙游戏,物质相连。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合理即可)
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①而不用②的原因是 。(合理即可(答一条)
2011年山西省中考题请以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为核心,自编一道框图型推断题:Fe2O3+3CO==2Fe+3CO2 4、突破网——题的联系 ABCDEFG体会成功的喜悦:讲薄弱、讲关键、讲方法,
从而节省学生的时间千变万化的是题,
不变的是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三、精讲精练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含有相同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物质D是(写化学式) , 它的一种用途
是 。
(2)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C+E ,其基
本反应类型 。例如 (2010.山西省)ABCDECO2A、B、C中含同一种元素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CNa2CO3已知: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氢氧化钠盐酸1、表格式推断题
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
D?????????? ,E?????????????? 。四、对题型和方法的梳理解题思路:
由特殊现象入手推出一组物质,提出假设,反复验证,逐一突破
如图,A.B.C.D.E.分别代表氧化铁、稀盐酸、一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的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A ,B .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2011.贵州铜仁)2、连线式推断图解题思路:找出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次数,对号入座 3.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KMn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 ,一定不存在的是 ,不能确定的是 .溶液颜色、沉淀的来源、物质的性质4.密码式推断题(2009.宜宾)A、B、C、D、E、F、G是常见的七种物
质,A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固体化合物,C是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的氧化物,F是蓝色沉淀,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
A+B→C+D D+E→F↓+G B+E→C+G
请推断:
(1)C的化学式为 。
(2)B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B+E→C+G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H2O(1分) (2)酸(1分)
(3)H2SO4+2NaOH=Na2SO4+2H2O(合理答案给分) 解题思路:由生成物逆推反应物,熟识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反应 5.环保类型推断题
解题思路:
离子不共存,溶液不显电性知识的梳理就是对铺天盖地的课本的科学重建。
题型的梳理就是对浩如烟海的资料的高效组合。
方法的梳理就是对漫无边际的训练的有效提升。简答题简答题是近年化学中考常出现的题型。一般以设问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用准确规范的文字、符号、图表、化学用语等回答有关的化学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和表述的条理性。简答题学生解答简答题时常见错误有:
① 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用什么化学知识解 题,答非所问;
② 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回答出知识要点;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
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语言和化学用语回答问题。解题思路:
1、要弄清楚试题问的是什么,涉及到什么物质或原理、概念;
2、考虑用此物质的什么知识点(组成、结构、 性质、用途、制法等等)或什么化学概念、原理来回答
3、组织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简答题审题确定知识点组织语言通读答案燃烧与灭火铜2009山东烟台
学生表达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 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
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 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名称写成了化学式,用
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
画成了制取的装置。
④ 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 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⑥ 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 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⑦ 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⑧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学生表达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3、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水的组成探究
5、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比较 6、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碳还原氧化铜 8、燃烧条件的探究
9、粉尘爆炸实验 10、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11、溶解放热和吸热现象的探究 12、铁生锈的探究
13、配置溶质质量一定的溶液 14、酸与碱的性质探究
15、化肥的鉴别 16、粗盐的提纯课标中要求掌握的实验,归纳可探究的实验实验探究题例题: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A、B、C、D
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再向 A试管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
C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D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1)【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 。
(2)【表达与交流】:阳阳同学根据在D试管中没有看到现象,判断D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解释其原因是 。解题关键:仔细读题,认真分析,回归教材,
确定知识点,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类探究题: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与盐溶液的反应 2011.武汉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
的剧烈程度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
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解题关键:
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假
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
二、是假设或猜想要合理,要符合质量守恒等规律以
及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臆想。
三、是要透过现象抓本质,从本质上提出假设或猜想。注意:通读全题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2011年南通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恰好: C、D
过量: C、D、A
过量: C、D、BNaOH2011.泰安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2、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3、方案设计类探究题:3、方案设计类探究题:(2010安徽)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你认为原因是外焰与空气接触面积大,
燃烧更充分 。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
温度最高 。 4、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① 酒精的浓度 ;② 灯芯露出酒精灯的长度;③灯芯的粗细 等 。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解题思路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1、提出的猜想要准确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存在漏洞,不能信口开河;
解题时注意的问题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假设,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上合理,实际上可行,操作上简便易行、安全,另外还要经济环保。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交流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忌“好高骛远”忌“多而不精” 忌“学而不思”忌“杂乱无章”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