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15: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语言应用:结合资料,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维能力: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审美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内容 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三、初读感知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埋头 含糊 军阀 避免 局势僻静 魔鬼 苦刑 严峻 残暴匪徒 拘留 法庭 安定 占据会意 执行 过度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 [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梳理课文思路:课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不顾革命形势严峻,坚决留在北京。 第三部分(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过程。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写父亲在法庭上和“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第五部分(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的情形。五、知识拓展李大钊(1889—192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不仅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而且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被张作霖逮捕后,于1927年 4 月28 日英勇就义。六、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