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22: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诵读、翻译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1)诵读、翻译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虚词、 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3—5段
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都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出来提交老师解释。
2、小组每人一句解释,互相指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就 详细 通”邀”,邀请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都 消息 祖先
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判断动词 竟然 更不用说 给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都 其余的人 邀请 自己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离开 告诉 不值得 对 外面的人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 之。 及郡
已经 代渔人的 沿着 原来的 作标记 (动词) 到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
到 派 代渔人 原来的 标记
(名词)
遂迷,不复得路。
代渔人去桃源这件事 高兴的样子 计划
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就 问路,这里指探访、访求,津,渡口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之, 欣然 规往。
终于
▲翻译第三段: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翻译第四、五段: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趣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的人了。
词句翻译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放弃、舍弃,动词)
(房屋,名词)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给)
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皆叹惋 都
缘溪行 便扶向路 沿着
便邀还家 延至其家 请
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乃大惊 遂与外人间隔 就
古今异义
2、芳草鲜美
味道鲜美。
1、缘溪行
缘故、缘分。
3、说如此
这样。

鲜美
如此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沿,沿着。
鲜艳美丽。 
像这样。
古今异义
4、阡陌交通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绝境,
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
今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指妻子和儿女;
交错相通 
不用说、更不用说
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省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
试看下面几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省 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