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的利用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什么是生物质能?
2、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3、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如何利用?
填一填:
1、生物质能来源于 所贮存的能量
2、纤维素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用含糖类、淀粉较多的农作物,制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
(1)
(2)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生物质能的来源和种类
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即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生物质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2、生物质能的含义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3、生物质能的优缺点
优点:提供廉价和清洁的能源。
缺点:利用规模小;植物仅能将少量的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单位土地面积的有机物能量偏低;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
4、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①直接燃烧 ②生物化学转化 ③热化学转化
二、方法指引
立足于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是有趣
和有用的。
三、典型例题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H3C≡CH合成CH2=C(CH3)COOCH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的反应物有 ( )
A.CO2和H2O B.CO和CH3OH C CH3OH和H2 D. CO2和H2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含义,在生成的产品CH2=C(CH3)COOCH3与原料之间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都完全相同,即原子守恒。将生成物中各个原子个数减去反应物各个原子差值为C2H4O2,对照答案,反应物中原子数之和为C2H4O2的只有B。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 ( )
A.水煤气 B.天然气 C.煤气 D.石油
2、燃烧煤时产生的下列物质,不会污染大气的是 ( )
A.CO B.CO2 C.SO2 D.烟尘
3、有人认为人体实际上是一架缓慢氧化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补充“燃料”,按照这种观点,你认为人们通常摄入的下列物质不能看作“燃料”的是 ( )
A.淀粉类物质 B.水 C.脂肪类 D.蛋白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个放热反应
B.某些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吸热反应
C.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D.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全部都是放热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那么亿万年后地球还会生成煤、石油,因此,二者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NO会污染大气
6、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7、最近我国开始从新疆开发天然气,贯穿东西至上海的大工程,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
B.改液化石油气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天然气燃烧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含量少
D.天然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1∶2时,混合气点燃爆炸最激烈
【活学活用】
1、近年来某市政府率先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走上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有“CNG”的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气的汽车。
天然气是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因此
天然气中所贮藏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已知4g该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
和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的热量,则上述成分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接触到下列反应:①化石燃料燃烧; ②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③用C和H2O在高温下制水煤气;④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制氢气;⑤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放出氨气;⑥煅烧石灰石。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
3.在高温下,水蒸汽与灼热的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其中炭发生 反应,水发生 反应。
三、计算题
1、汽油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简单表示为:
2C8H18(l)+23O2 ====12O2(g)+4CO(g)+18H2O(l).人体吸进CO后,CO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如果每辆汽车每天约有22.8g汽油不完全燃烧,现有某50万人口的一城市,若平均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计算每天可产生多少克CO?
生物质能的利用
答案:1.B 2.B 3.B 4.AD 5.D 6.B 7.D
活学活用: 1.(1)太阳能(2)CH4
(3)CH4(g)+2O2(g)==2H2O(l)+CO2(g) △H=-890kJ/mol
2.①②④ ③⑤⑥
3.C+H2OCO+H2 氧化 还原
计算题:
解:每天不完全燃烧的汽油总质量为:
500000÷10×22.8=1140000g=1140Kg
据C8H18⌒2CO
114 56
1140 Kg m(CO)
114/1140=56/ m(CO) 得m(CO)=560 Kg第1课时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我思我学】
想一想:有关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
写一写:画出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议一议:总结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
练一练:画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同步导学】
一、 评 价 要 点
1.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知道: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运用: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解题。
二、 方 法 指 引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的含义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是: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三、 典 型 例 题
例1 某元素(核电荷数小于20)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a(1
A. 2a B. 8a +2 C. 2a +10 D. 2a +2
[分析]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答题时按电子层数分析讨论。当该原子核外有三或四个电子层时,则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a(8a>8),显然不符合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当该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时,则最外层电子数为2a(2a<8),则符合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a+2,即核内的质子数为2a+2。
[答案] D
例2 今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气味。B、C、D的原子核外电子层均不超过3个。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它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内电子层上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2倍。
则(1)四种元素分别为:A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由上述某元素的单质与另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酸的化学方程是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原子结构特征推断元素,答题时注意运用分析讨论,并能正确表达化学用语。由“D原子的最内电子层上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2倍”,可知B为氢。根据“C、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它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可假设D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为x,则有下列关系2+8+x=2(2+x),x=6。所以C为氧、D为硫。
[答案] (1)Br H O S (2)Br2+H2OHBr+HBrO
【随堂检学】
1.请填写下表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符 号 K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
能量大小
2.从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中选择合适的原子填空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3.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AD】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4.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
A.8 B.14 C.16 D.17【AD】
5.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 )【A】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6.碳的三种同位素12C、13C、14C的原子,下列各项对三种原子均不同的是 ( )【B】
A.核电荷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元素种类
7.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 )
A. 2(x+n) B. 2(x-n)
C. 2x D. n+2x
8.某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6g化合物RO2,则该元素的原子 ( )
A. 具有三层电子 B. 具有二层电子
C. 最外层电子数为5 D. 最外层电子数为4
9.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可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必为K层 B. 只能是L层
C. 只有是M层 D. 可以是任意层
10.原子核外N层最多可容纳______个电子;当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______个电子;当N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______个电子。
11.画出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⑴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2价阴离子; ;
⑵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原子; ;
⑶L层电子数为K层、M层电子数之和的原子 ;
【活用所学】
12.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13.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只有X、Z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推知(填元素符号):V是________,W是________,X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14.有几种元素微粒的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 (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2)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很强,且这种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3)某微粒还原性虽弱,但失电子后氧化性很强,且这种原子得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15.有两种气体单质Am和Bn。已知2.4gAm和2.1gBn所含原子数目相同,而且在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2∶3,又知A和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且A原子中L电子层所含电子数是K层上所含电子数的3倍,试通过计算推断出:
(1)A、B元素名称。
(2)m和n的值。
(3)A元素在自然界常见的另一种单质气体的分子式。
16.C元素与某非金属元素R形成化合物CRn,已知CRn的分子中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2,核外电子总数为42,则R为什么元素?n值等于多少?写出化合物CRn的化学式。
专题一第一单第1课时
1.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符 号 K L M N O P Q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8 18 32 ……
能量大小
2.(1)H (2)H、Li、Na (3)He、Be、Mg (4)Be、Ar(5)C、O、Ne
(6)H、Be、Al (7)Be (8)Li、Si (9)Li、P
3.AD 4.D 5.A 6.B 7.A 8.AD 9.C 10.32、8、18
11. 12.D
13.H、O、Al、S、K 14.(1)Ar (2)K+ (3)Cl-
15.(1)氧、氮(2)m=3、n=2(3)O2 16.F、4、CF4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我思我学】
查一查: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想一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议一议:如何比较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议一议: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步导学】
一、 评 价 要 点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理解: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学会: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二、 方 法 指 引
1.如何比较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通常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就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就越容易与氢气化合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1)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易者,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者,其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活泼金属可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将不活泼金属置换出来。
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一般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2)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单质的置换反应。一般活泼非金属可以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
④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2.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
①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②原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
③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2)不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
①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希有气体除外)。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其对应的相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也越大。
③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三、 典 型 例 题
例1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分析] 此题考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答此类题应严格遵循元素周期律的递变关系,把握好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的关系。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A、B、D选项均正确,C选项中原子半径应是依次减小。
[答案] C
例2 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分析] 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性强弱的依据应该是金属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而非失去电子的多少。D项中A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A易失去电子,而B不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B比A难失去电子,进而说明A的金属性强。
[答案] D
【随堂检学】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锂 B.钠 C.氟 D.氯
3.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4.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顺序排列的是 ( )【B、D】
A.Na、 Mg、 Al B.Cl、 S、 P
C. Be、 N 、 F D.Cl、 Br、 I
5.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碱性:NaOH>Mg(OH)2>Al(OH)3 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半径:Na+<Mg2+<Al3+ D.单质的还原性:Al>Mg>Na
6.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B】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
7.元素周期律是指 。
8.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9.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随 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如:
(1)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原子半径 (希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正价由 ,负价由 ;
(4)元素的金属性 、非金属性 ;
10.下列可作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的是2、3、5、6、8、10 ,可作为元素非金属性判断依据的是1、4、7、9、10
①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②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④一般情况下,非金属的相互置换
⑤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⑥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⑧金属的相互置换
【活用所学】
11.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Mg、Ca、K、Na B.S2-、Cl-、K+、Na+
C.Br-、Br、Cl、S D.Na+、Al3+、Cl-、F-
12.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2-5n) B.-(12-3n) C. -(6-3n) D. -(10-n)
13.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X的质子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D.X是金属元素,而Y是非金属元素
14.aXn-和bYm+两种单原子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 )
A. a-n=b+m B. 氢化物HnX(或XHn)
C. a+n=b-m D. 氧化物YOm
1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C】
A.Li、B、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16.半径由小到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一组微粒是 ( )
A.H+、Al3+、Mg2+、K+ B.O、P、S、Cl
C.S2-、Cl-、K+、Ca2+? D.Na、Mg、Al、K
1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 ,B为 ,C为 ,D为 .
18.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xR。在标准状况下,8.5gHxR气体的体积是5.6L。将5.1gHxR气体通入200mL 0.75mol·L-1的CuCl2溶液中正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
(1)求HxR的式量;
(2)推断x值,并确定R元素的名称。
第二课时
1.C 2.B 3.A 4.BD 5.A 6.B 7.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8.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9.核电荷数(1)从1到7(或2)(2)从大到小(3)+1到+7 -4到-1(4)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10.②③⑤⑥⑧ ①④⑦ 11.B 12.B 13.CD 14.BC 15.AC 16.A 17.K、C、P、Cl 18.(1)34(2)2、硫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课时 3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我国是产煤大国,你知道煤除了广泛用于作燃料外还有什么重要用途吗 工业上是如何综合利用煤的 煤的使用中采取那些措施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由于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发生爆炸事件已经导致哈尔滨市水源地松花江水被污染; 21日,黑龙江方面再度接到松辽水利委员会的通报:19时21时,污染核心团进入黑龙江省界,具体的数据是:苯超标2.5倍,硝基苯超标103.6倍。你知道苯和硝基苯的化学式及其性质吗
填一填:
1. 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有 、 和 。利用这些加工手段可以从煤中得多种有机化合物
(2)煤的气化就是把煤转化为 体,作为 或作为 。
(3)从煤的液化可以获得洁净的 和 。在一定温度、压力及催化剂存在下,可以用水煤气合成 和 。
(4)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 、 、 等有机化合物。利用这些有机物可以制得 、 、 、 、 和__________。
2.苯是一种 色、 气味的 体, 溶于水,______毒,其分子式 ,结构式为 。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了解煤的综合利用;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苯的主要性质;认识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围绕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二、方法指引
1.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
蒸馏 分馏 干馏
操作方法 加热和冷凝 加热和冷凝 隔绝空气加强热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用 分离 精炼 加工煤
2.苯的结构
苯环上碳碳间的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6个碳原子各以1个电子共同形成这种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这些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键。所以苯既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为了表示苯分子这一结构特点,现代化学常用结构简式 表示苯。
三、典型例题
例题1.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为: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③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己烷;⑤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苯分子如果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会和液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和氢气反应生成己烷,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将有两种,所以应选C。
例题2.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那么可推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0.05 B.0.087 C.0.174 D.无法计算
解析: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甘油的分子式为C3H8O3。若将甲苯的分子式改写为C3H8 C4的形式,则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92=0.087 。所以选B。
【随堂检学】
1.下列有关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干馏可从煤中提取化工原料
B.通过气化或液化能把煤转变成清洁能源
C、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D、干馏的产物能生产氮肥,因为煤中含有氨气
2.工业上获得苯的主要途径是 ( )
A.煤的干馏 B. 石油的常压分馏 C.石油的催化裂化 D以环己烷为原料脱氢
3.一定条件下,能和Br2发生反应而且有HBr生成的是( )
A.丙烷 B.苯 C.乙烯 D.乙炔
4.下列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 )
A.硝基苯和水 B.汽油和溴 C.苯和植物油 D.溴苯和汽油
5.(1)乙烷(2)乙烯(3)乙炔(4)苯四种烃中,碳原子之间键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1)>(2)>(3)>(4) B.(2)>(1)>(3)>(4) C.(1)>(4)>(2)>(3) D.(4)>(3)>(2)>(1)
6.实验室制硝基苯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加入浓硫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硝酸
B.先加入苯,再加浓硝酸,最后滴入浓硫酸
C.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苯,最后加入浓硫酸
D.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浓硫酸,最后滴入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至少有3个氢原子一定在同平面上
B.乙烯分子中共6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苯分子中碳原子和全部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炔分子中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8.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后不能发生反应,但静置后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CCl4 B.戊烯 C.苯 D.酒精
9.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与C=C的简单交替排列结构,可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不能使溴水因化学反应而褪色 ③经实验测定只有一种结构的邻二甲苯 ④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氢化成环己烷 ⑤苯中相邻C原子与C原子间的距离都相等。
A.只有①②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⑤ D.只有①②③⑤
10.苯是 色 气味的液体。把苯倒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时,震荡,发现 ,说明苯的密度比水 ,而且 溶于水。加几滴植物油于盛有苯的试管中,震荡,会发现 ,说明苯是很好的 。将盛有苯的两个试管分别插入到100℃的沸水中和0℃的冰水中,将会发现前者 ,后者 。
1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容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用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CaCI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填写下列空白:
⑴配制一定比例浓H2SO4 与浓HNO3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
;
⑵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⑶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的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
12.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7.8gA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干燥的沉淀60g。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却能使之褪色。0.5molB完全燃烧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A、B在相同状况下蒸气的密度之比为3∶1。求A、B的分子式并写出其结构简式。
【活学活用】
1.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分子中除含一个苯环外不再含其他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
。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下列各组内物质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当混合物的质量一定时,混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
A.苯和乙烯 B.一氧化碳和氢气 C.乙炔和乙烯 D.乙炔和苯
3.某烃与四倍于其体积的氧气混合,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01×105Pa、120℃),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可能是( )
A.CH4 B.C2H4 C.C4H4 D.C3H6
4.苯与乙烯、乙炔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B.都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炔和乙炔易发生加成反应,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发生加成反应
D.乙炔和乙烯易被KMnO4所氧化,苯不能被KMnO4所氧化
5.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右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 B3N3H4Cl2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
A.2 B. 3 C. 4 D. 6
6.有人假设苯分子为链状结构
(1)试根据苯的分子式写出其二种可能的结构。
(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7.如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已知:C6H6 + Br2
C6H5Br + HBr;
试回答:
⑴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是 。
⑵简述装置B中CCl4的作用 。
⑶实验完毕后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下层为溴苯,这说明溴苯具有 的性质。
8.实验室可用四氢化萘(
)、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反应原理如下: C10H12 + xBr2C10H12-xBrx + HBr
现称取165g四氢化萘与一定质量的水在反应器中混合后,加入少量铁粉,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入液溴,使四氢化萘全部转化为不溶于水的C10H12-xBrx。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透明的滤液(HBr的饱和溶液)614g。现称取滤液样品9.82g,加入50.50mL质量分数为9.00%的NaOH溶液(密度d=1.10g/cm3)混合均匀后,溶液呈碱性,再滴入22.50mL浓度为1.00mol/cm3的H2SO4,刚好呈中性。试计算:
⑴所制饱和氢溴酸的溴化氢的质量分数。
⑵C10H12-xBrx中的x值。
课时3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C、D2. A. 3. A. B. 4. A. 5. C. 6. D. 7. B. 8. A. C. 9. D.
10.无色 特殊气味 分层 上层是油状苯 小 不 植物油溶解 溶剂 苯沸腾挥发 苯凝固为固体。
11.⑴先将浓HNO3注入容器瓶中;,然后再慢慢注入浓H2SO4,并及时搅拌并冷却。
⑵将反应容器放在盛有50℃~60℃水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⑶除去粗产品中的残留的杂质。
12.解:由0.5molB完全燃烧生成22.4LCO2,知B分子中应含有两个碳原子。因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且A、B在相同状况下蒸气的密度之比为3∶1,故A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
n(CO2)= n(CaCO3)==0.6mol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7.8gA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8,进一步可求出A的分子式为C6H6,则B的分子式为C2H2。A、B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CH≡CH。
【活学活用】
1. B. 2. D. 3. A. B. 4. A. B. 5. C.
6..(1)CH≡C-CH2-CH2-C≡CH CH≡C-CH=CH-CH=CH2
CH2=C=CH-CH=C=CH2
(2)提示:可从① 能否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② 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入手设计实验。
7.⑴浅黄色沉淀生成;⑵除去挥发过来的溴蒸气,以防止干扰。⑶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8.(⑴m(NaOH)=50.50mL×1.10g/cm3×0.0900=5.00g
n(NaOH)==0.125mol
n(H2SO4)=22.5mL×10-3L/mL×1.00mol/L=0.0225mol
n(HBr)= n(NaOH)-2× n(H2SO4)
=0.125mol-2×0.0225mol=0.080mol
m(HBr)=0.080mol×81g/mol=6.48g
w(HBr)=×100%=66.0%
⑵n(HBr)==5.00mol n(C10H12)==1.25mol
n(C10H12): n(HBr)= 1.25mol: 5.00mol=1:4 所以C10H12-xBrx中的x=4。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课时1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乙醇俗称酒精,在酒类饮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某白酒标签上注有“38°”字样,试说明其涵义。近年来,假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你知道假酒中有毒的物质是什么吗?怎样证明乙醇中含有C元素和H元素?夏天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冬天易浑浊,是何原因?
2、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2)
3、烧鱼时放醋时同时放洒不但可以去除腥味还可以增加香味你知道原因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吗
4、交通警察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联系含酒精饮料,通过实验了解乙醇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掌握乙醇主要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氧化反应。
2、联系食醋,通过实验知道乙酸的组成、结构与主要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了解酯化反应,分析乙醇及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反应中断键的部位,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方法指引
(1)醇的氧化反应规律
乙醇能被催化氧化,是因为羟基上的氢原子与所在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一同脱去,结合作氧化剂的氧生成水,同时碳原子与氧原子再形成一个共价键
形成羰基
醇在有催化剂(铜或银)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又称去氢氧化)反应生成醛,但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生成醛。
(2).碳酸、水、乙醇、乙酸中羟基氢的活动性比较(酸性强弱顺序)
碳酸、水、乙醇、乙酸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它们的酸性强弱不同。其酸性强弱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
(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室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起酯化反应制取乙酸乙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反应是可逆的,生成的乙酸乙酯如果留在反应液里将抑制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加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沸点77.1℃)变成蒸气与反应物及时分离。
实验室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冷却乙酸乙酯的原因:一是利用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乙醇在水里的溶解度大于乙酸乙酯),二是碳酸钠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这样就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乙酸乙酯液体。导管口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而不是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右图是某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分子是
A.C2H5OH B.C6H5OH
C.CH3CHO D.CH3COOH
解析:本题中灰色小球有两个,即该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所以选D。
例题2.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经典定量实验之一的反应原理是:乙醇+钠(足量)乙醇钠+氢气,所需选用的实验仪器如下图(D和F均具有双孔塞)所示
气体发生器置于左侧,气体向右方流动,所用仪器与导管依次连接序号为:
( )接( )接( )接( )接( )接( )。
(2)进行实验时的操作如下(每项进行一次):(a)从分液漏斗中逐滴把无水酒精加入烧瓶中,并控制反应速度,酒精加完后关闭活塞;(b)在集气瓶内注入适量的水;(c)待烧瓶冷却到室温后对量筒读数;(d)把定量的V毫升无水酒精无损地倒入分液漏斗中;(e)检验装置的气密性;(f)预先将小钠块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塞紧橡皮塞;(g)估计反应接近完成,用酒精灯对烧瓶略加微热,使反应完成,再撤灯。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编号) 。
(3)利用96%的乙醇制无水酒精的方法是
。
(4)如果该实验的数据视作标准状况的数据,无水乙醇的密度d克/厘米3,V毫升乙醇反应完全后,量筒内的液面读数为m毫升,则乙醇分子中能被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____ 。
(5)出现下列情况时,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a) 如果无水酒精中混有少量甲醇,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____;
(b) 读数时,如果量筒内的液面高于集气瓶内的液面,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__。
解析:(1)C、D、G、F、B、E;(2)(e)(b)(f)(d)(a)(g)(c);
(3)加新制的生石灰,蒸馏;(4)参加反应的无水乙醇的物质的量为dV/46mol,而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m/22400 mol,那么乙醇分子中能被取代出的氢原子为m/11200 mol, 所以(dV/46)︰1 = (m/11200)︰ x,则乙醇分子中能被取代出的氢原子为x = ;(5) 因为32g甲醇就能置换出1mol氢原子,而46g酒精才能置换出1mol氢原子,所以无水酒精中混有少量甲醇结果会偏高;如果量筒内的液面高于集气瓶内的液面,说明容器内的压强偏高,使得m的值偏小,所以结果偏低。
【随堂检学】
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它属于 ( )
A.烃类 B.无机物 C.有机物 D.烷烃
2.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3.制备CH3COOC2H5所需要的试剂是( )
A. C2H5OH CH3COOH B. C2H5OH CH3COOH 浓硫酸
C. C2H5OH 3%的乙酸溶液 浓硫酸 D. C2H5OH 冰醋酸 3mol/L H2SO4
4.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试推断这三种物质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5.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6.在酯化反应的实验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CH3COOH,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洗涤除去:( )
A.乙醇 B.饱和Na2CO3溶液 C.水 D.NaOH溶液
7.、“绿色能源”是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 )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
8、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漏到某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 KMnO4 B. NaCl C. (NH4)2SO4 D. CH3COOH
9、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10.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CH4+2O2CO2+2H2O B.CH2== CH2+Br2BrCH2CH2Br
C.CH3CH2CH2Cl+NaOHCH3CH== CH2+NaCl+H2O
D.+H2O+HCl
11、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
被检测的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
12、为了测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 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把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产生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FeCl3溶液 B.C2H5OH C.水 D.CuSO4溶液
2.当乙酸分子中的O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生成物中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18 C.20 D.22
3.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4.具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A与8g乙酸充分反应生成了10.2g乙酸乙酯,经分析还有2g乙酸剩余,下列醇中有可能是A的是( )
A.C2H5OH B.C6H5—CH2—OH
5.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反应的是( )
A.金属钠 B.氢氧化钠 C.溴水 D.乙醇
6.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C4H8O2的羧酸浓H2SO4存在时共热生成的酯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物质,分子式为C32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
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8、某有机物分子式是C3H4O2,它的水溶液显酸性,既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写出这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9、常压下乙醇的沸点为78℃,乙酸的沸点为118℃,下列有三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试评述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甲:乙酸、乙醇的混合液 分离乙醇和乙酸
方案乙:混合液
方案丙:混合液
10、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__(填写编号)。
①C==O ② ③ ④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其二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③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④四个碳氢键是完全等价的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 km·h-1行驶了40 km。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面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
课时1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C.有机物2. A. D. 3. B. 4. D. 5. C. 6. B 7、C 酒精 8、A. 9、C. 10. D.
11、C2H5OH CrO3 C2H5OH
12、①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②偏大
③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
【活学活用】
1、B. C. 2. C. 3. C. D. 4.D. 5. C. 6. B. 7. B.
8、CH2==CHCOOH
9、解:纵观三种分离提纯方法。而蒸馏的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沸点相差非常大的两种物质的分离,最好用于只有一种物质易挥发,其余物质在常温下最好为固体的物质所形成的混合物,一般不用于两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因为在一种物质挥发的同时另一种物质也有一定量的挥发。
答:甲方案和乙方案都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酸。甲方案中,乙醇在78℃左右变为蒸气的同时,也有不少的乙酸汽化,乙方案中,氯化氢比乙酸更易挥发。丙方案相对甲、乙来说,合理可行,因乙醇和乙酸中除含有少量水外,不会互相含有对方。
[方法提示]更合理的方案是,第一步加入生石灰,以减少体系中的水分。
10、(1)③
(2)甲烷 ②
(3)③ 氢气的运输和贮存
O
—C—
OH
│
D.CH3 —CH—CH3
OH
│
C.CH3—CH—CHO
蒸馏
乙醇
乙酸钠
乙酸
③足量盐酸
④蒸馏
①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②蒸馏
③浓H2SO4
④蒸馏
乙醇
乙酸钠
乙酸
①加入足量Na2CO3饱和溶液
②蒸馏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我思我学】
查一查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有哪些?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通过研究性课题学习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想一想
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
2、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呢?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3、标准燃烧热、物质的完全燃烧
二、方法指引
在高考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试题类型主要有3种:
(1)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的吸、放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时,一要注意是否标明反应中各物质的状态;二是要注意在热化学方程式右端是否注明热量的变化,△H的“+”、“-”号是否正确,三是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系数只要同后面的热量值相对应,则无论系数为整数、分数还是小数,都应当是正确的。
(2)已知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比较要写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已知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主要不同,找出无关的物质并变换系数使其相同,再通过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消去,然后算出新化学方程式的热量。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这类题目是求一定量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求混合气体成分或含量,在进行计算时,应把反应热量看成一种产物,按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进行计算。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破坏各1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计算1molN2(g)和3mol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
[分析]N2(g)与H2(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使1mol的N≡N键断裂吸收946kJ的能量,使3molH—H键断裂共需吸收436kJ·mol-1×3mol=1308kJ的能量,因此使1molN2(g)和3molH2(g)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946kJ+1308kJ=2254 kJ。而2molNH3(g)中含6molN-H键,形成6molN-H键时放出能量为391 kJ·mol-1×6mol=2346 kJ 。因此反应热应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2346kJ·mol-1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2254 kJ·mol-1之差,即放出了92 kJ·mol-1的能量。
例2、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2(g)+ 1/2I2(g)====HI(g);△H = +26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kJ的热量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的热量
C.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kJ的热量
D.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放出26kJ的热量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形式是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一定聚集状态的反应物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聚集状态的生成物时的放热、吸热情况。只要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六点注意事项,对于本例题就不难作出判断。在A、B、D三个选项中均未指明生成物的状态;且D将反应错认为是放热反应;A则未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H正确对应起来;B则无视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的前提。因此合理答案只有C。
【随堂检学】
1、以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加水制熟石灰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化石燃料的燃烧
2、(1)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若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该反应过程可看成___ 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都是______热反应,其实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又已知H2O(l)===H2O(g);△H = +44kJ mol-1,则11.2L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kJ
4、能源可化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要吸收大量的热。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能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量,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活学活用】
已知在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
气.又已知:
①N2(气)+2O2(气)==2NO2(气); △H=+67.7kJ/mol
②N2H4(气)+O2(气)=N2(气)+2H2O(气); △H =-534kJ/mol
试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B 2、(1)放 ;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
(2)放;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
3、B2H6(g)+3O2(g)=B2O3(s)+3H2O(l) ΔH = -2165kJ mol-1 1016.5
4、(1)AC (2)AC
【活学活用】
1、N2H4(g)+NO2(g)====3 /2 N2(g)+2H2O(g);ΔH=-567.85 kJ·mol-1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课时2
【我思我学】
想一想:
你知道的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 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 它们有哪些优良性能
填一填:
1、合成有机高分子是用________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三大合成材料)等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含有______________或( )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是指
☆3、在聚合反应中,我们通常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称为单体,将高分子化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称为链节,____________称为聚合度。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合成材料中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了解单体、链节、聚合度、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了解高分子合成研究的一些课题。
二、方法指引
1、聚合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聚合)反应:不饱和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如:
(2)缩合聚合(缩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又叫逐步聚合反应)。
2、有机高分子单体的推断:
高聚物的单体的确定方法比较灵活,既要充分考虑原料、高聚物的结构特点,也要实事求是,适当进行变通迁移。由于单体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如加聚、缩聚、开环等)生成高聚物,所以在高分子链中,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即链节。判断高聚物的单体,就是根据高分子链,结合单体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找出高分子链中的链节,然后将其完形便得其单体。结合中学课本,归纳出以下几条判断规津:
题型一、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可以同时进行聚合,生成含有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单位的大分子。
⑴凡链节的碳链为两个碳原子的,其合成单质为一种。
如 [CH2—CH2 ]n 单体为CH=CH2
⑵凡链节中无碳碳双键,故链节中必为每2个碳原子分为一组,作为一个单体。
如: [CH2—CH2—CH—CH2]n 单体为CH2=CH2和CH3CH=CH2
CH3
*⑶凡链节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且
①主链为四个碳原子的,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链节的单键和双键互换即得高聚物的单体。
如: [CH2—C=CH—CH2 ]n单体为:CH2=C—CH=CH2
CH3 CH3
②主链节为六个碳原子的,其合成单体为两种。其中含双键的主链上的四个碳原子为一单体,另二个碳原子为一单体。
题型二、由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
缩聚物的单体的判断的关键是键的断的位置以及断键后应该加什么样的基团。许多小分子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释出水、醇、氨、氯化氢等物质。起缩聚反应的化合物必须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能团,它们可以是两种相同的分子,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三、典型例题
例题1。2003年3月,中科院蒋锡夔院士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计国桢研究员因在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悉,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曾涉及到如下一种有机物。请根据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问题。
(1)该化合的中,官能团⑦的名称是 ,官能团①的电子式是 ,该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写出该化合物水解生成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并写出此氨基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我国氟化学理论研究和氟产品以及核化学工业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如F46就是用四氟乙烯与全氟丙烯共聚得到的,若两种单体物质的量之比1:1,试写出这种高聚物的结构简式 。已知三氟苯乙烯(三年氟均连在苯环上)的分子式是C8H5F3,则它的异构体除
外,还有别外五种是 。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健在于应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性质。答案如下:(1)羧基; ;4;H2NCH2COO H;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或另外三种氨基酸及对应的反应式)
(2) ;
【随堂检学】
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油脂 C、聚乙烯 D、蔗糖
2.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B.均不耐热,受热后会熔化改变原有的形状
C.大多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抗酸碱性能力较强
D.我国航天员穿航天服的袖管使用了高分子材料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实验中测得的某种高分子的分子量只能是平均值 B.高分子也可以带支链
C.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任何溶剂 D.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导电是因为分子量太大
4.硅橡胶的主要成分如右图所示,是由二氯二甲基
硅烷 经两种反应制成的,这两种反应是( )
A.消去、加聚 B.水解、缩聚 C.氧化、缩聚 D.水解、加聚
5.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的 反应是:(CH3)2C=O+HCN—→(CH3)2C(OH)CN(HCN有剧毒)
(CH3)2C(OH)CN+CH3O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
90年代新法的反应是:
与旧法比较,新法的优点是 ( )
A、原料无爆炸危险 B、原料都是无毒物质
C、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D、对设备腐蚀性较小
6.“喷水溶液法”是日本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cm处形成一个厚0.50cm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畜积雨水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R B.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C.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D.它没有固定熔沸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体的质量之和等于所生成的高聚物的质量
B.单体为一种时,则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C.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物质
D.淀粉和纤维素的链节相同,但聚合度不同,彼此不是同分异构体
8.合成结构简式为-[-CH-CH2-CH2-CH=CH-CH2-]n-高聚物,其单体应是①苯乙烯
②丁烯 ③丁二烯 ④丙炔 ⑤苯丙烯 ( )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①③
9.amolCH2=C (CH3)—C (CH3)=CH2?和bmol CH2=CH-CN加聚形成高聚物A,A在适量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CO2、H2O(气)、N2,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体积比依次为12∶8∶1,则a∶b为 ( )
A.1∶1 B.1∶2? C..2∶3 D.3∶2
10.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Nobel)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聚丁二烯 C.聚苯乙烯 D.聚乙炔
11.分别由聚乙烯、聚氯乙烯为原料制成的两种塑料袋,鉴别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乙二酸和乙二醇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三种不同的酯,其中一种是分子式为C4H6O5的普通酯A,另一种是分子式为C4H4O4的环酯B,还有一种是高分子酯C。试
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A B C
【活学活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9月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为了证明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是否为同一物质,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中掺入放射性14C,然后将人工合成和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结晶物,从而证明了两者都是同一物质,为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提供了有力证据。
1.在人工合成中掺入放射性14C的用途是( )
A 催化剂 B 媒介质 C 组成元素 D 示踪原子
2.以上所述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结晶是同一物质的依据是( )
A 扩散作用 B 渗透作用 C 相似相溶作用 D 物质结构相同
3、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MBBA是一种研究得较多的液晶化合物。它可以看作是由醛A和胺B去水缩合的产物:、,醛A的异构体甚多,其中属于酯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有苯环结构的异构体就有M个;胺B也有多种异构体,其中-C4H9处在对位的苯胺就有N个,则M和N的值分别为 ( )
A M=3,N=5 B M=6,N=4 C N=4,N=2 D M=5,N=3
4.某有机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
A. C2H5OH B. C2H4 C. CH3CHO D. CH3COOH
5.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为 [ CH2—CH2 C—CH2 ]n 。盛放溴水的试剂瓶不能用
天然胶制的橡皮塞,其原因是
6.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为CH3—CH—COOH
(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中和反应
(2)乳酸自身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酯,其中式量最小的酯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原理 ,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酯的结构简式 。
课时2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A、2. B 3. C. D. 4. B. 5. C、D 6. B. 7. D. 8. D、 9. B. 10. D.
11.①各剪取少许用火点着,如果燃烧效果不好,离开火源就熄灭的是聚氯乙烯。②如果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浓重的刺激性气体的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A. COOH B. COOCH2 C. . [ O—C—C—OCH2CH2 ]n
COOCH2CH2OH COOCH2
【活学活用】
1. D 2. D 3、 B 4.C
5. 因天然橡胶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盛放溴水的试剂瓶不能用天然橡胶制的胶皮塞,应选用磨口玻璃塞。
6.(1)①②④⑥ C
(2) CH3—CH CH—CH3 [ O—CH—C ]n
O
C
|
CH3
|
OH
O O
|| ||
o
||
O
o
||
CH3
|
||
0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课时3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矿物油和动植物油都是油脂吗?为什么热的碱溶液可以洗涤油污
2、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议一议:
1、人误食重金属盐如何解毒?
2、人长期在日光下暴晒为什么易得皮肤癌?
3、红汞、酒精为什么有消毒杀菌作用?
4、如何鉴别人造丝和真丝布料?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联系日常食物中成分知道油脂、酯的组成、结构,了解油脂的皂化反应、肥皂的去污作用。
2、了解蛋白质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与生命现象的关系,通过实验了解蛋白质的性质,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和氨基酸的结构。
二、方法指引
1、油脂的水解反应
(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油脂水解
2、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⑴盐析—可逆过程—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⑵变性—不可逆过程
⑶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⑷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
⑸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油脂与蛋白质、氨基酸的比较
类别 结构特点 主要性质 检验方法 用途
油脂 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不饱和油脂氢化酯的酸性/碱性水解 制造肥皂、间接能源
蛋白质 由不同氨基酸缩水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①盐析②变性③颜色反应④灼烧焦羽毛气味⑤水解生成氨基酸⑥两性⑦溶于水形成胶体 颜色反应灼烧 营养物质
氨基酸 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 ①具有两性②分子间缩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营养物质
三、典型例题
例题1.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 C=C )有关的是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解析:A项中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易溶于油脂,与碳碳双键无关;B项中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与碳碳双键无关;C项中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是植物油与氢气发生了加成反应,与碳碳双键有关。
例题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a—氨基酸
B.CuSO4溶液会使蛋白质变性
C.凡含有 的化合物均为蛋白质
D.分子式为C4H9O2N,且属于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解析:C选项错误,因为含有肽键的有机物不一定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不一定都是蛋白质。D选项C4H9O2N属于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应有5种。如图:
【随堂检学】
1、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2、将下列物质分别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浮于水面的是( )
①溴苯 ②乙酸乙酯 ③乙醇 ④甘油 ⑤油酸甘油酯 ⑥硝基苯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②⑤ D.①⑥
3.将肥皂溶于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用盐酸中和,最后得到的沉淀是 ( )
A.NaCl B.高级脂肪酸钠 C.高级脂肪酸 D.苯甲酸
4.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5.江西曾发生误食工业用猪油的中毒事件,调查原因是工业品包装中混入有机锡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猪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猪油皂化反应完全后,反应液静置分为两层
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鸡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鸡蛋生食营养价值更高
C.鸡蛋白遇碘变蓝色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7.下列物质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②酒精 ③高锰酸钾溶液 ④硫酸铵溶液 ⑤硫酸铜⑥双氧水⑦硝酸
A.除④、⑦外 B.除③、⑥外 C.①②⑤ D.除④外
8.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A.误喝氯化钡溶液,立即喝硫酸铜溶液解毒
B.皮肤上不慎沾上了苯酚,立即用酒精洗涤
C.煤气中毒的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D.碱金属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9.将50g某种油脂完全皂化需NaOH 10g,则这种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500 B.600 C.800 D.900
10.分子式与苯丙氨酸()相同,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有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环 ②有一个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异构体的数目是( )
A.3 B.5 C.6 D.10
11、高温消毒灭菌的原理是利用 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使皮肤显黄色的原因: 。 鉴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是 。
1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元素的蛋白质,经测定其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4%。若其分子中至少有1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分子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活学活用】
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前国内销售的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
B.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洗涤剂去油脂主要是物理变化,碱液去油脂属于化学变化
2.洗涤下列仪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指在用水冲洗之前) ( )
A.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盐酸洗涤 B.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用盐酸洗涤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壁沾有的固体用热浓盐酸洗涤
D.盛过油脂的试管用碱液洗涤
3.下列物质中与甘氨酸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2H5ONO2 B.C2H5NO2
C. D.
4.由甘氨酸(H2NCH2—COOH)和羟基乙酸(HO-CH2-COOH)组成的混合物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其中生成物属于两分子间脱水的直链产物有 ( )
A.5种以上 B.4种以上 C.3种以上 D.2种以上
5、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 ;之后则需关闭止水夹 ,打开止水夹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有(填装置代号) 。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D的作用是 ;
(5)为将N2所排水的体积测准,反应前应将连接E和F装置的玻璃导管中充满 (水、空气或氧气),简述理由 。
(6)读取N2所排水的体积时,要注意:① ;
② 。
(7)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得到的数据有(填字母) 。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 D.该氨基酸的摩尔质量
(8)如果将装置中B、C的连接顺序变为C、B,该实验的目的能否达到?简述理由 。
6、蛋白质由氨基酸缩聚而成,蛋白质水解得多肽,多肽彻底水解得到氨基酸,科学家研究某多肽的分子式是C55H70N10O19将其彻底水解后只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
①这个“多肽”是 肽。
②该多肽水解后,有 个甘氨酸,有 个丙氨酸,有 个苯丙氨酸,有 个谷氨酸。
课时3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D、2、C. 3. C. 4. A. 5. B. 6. D. 7.D. 8. B. 9. B. 10. C.
11、①高温下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菌灭亡 ②皮肤上蛋白质与浓HNO3发生颜色反应 ③浓HNO3
12、解析:由于Ar(Fe)/Mr(血红蛋白)=0.34%
所以;Mr(血红蛋白)===16471。
答案:16471
【活学活用】
1. D. 2. A. 3. C , B4.A.
5、(1)将装置中的排净;a,b。
(2)A和D;D
(3)
(4)吸收未反应的,保证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反应生成的。
(5)水;这段玻璃管中如充满气体,将不能被收集和测量,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而充满水时将保证进入装置E的气体体积与排出水的体积基本相等。
(6)①量筒中的液面应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持平;②视线应与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7)A、B、D
(8)不能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因为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将同时吸收和两种气体,使实验结果缺少必要的数据,无法确定该氨基酸的分子组成。
6、 ① 10 ②1;2;3;4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课时2
【我思我学】
议一议: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
2、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可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
3、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
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
如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
4.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知道几种糖类物质的组成、存在与性质
2、了解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酸的转化关系。
二、方法指引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注意:①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2mL2%的AgNO3溶液中,一边振荡,一边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析出沉定刚好溶解为止。
②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受热均匀,易于控温。
(2)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注意:新制Cu(OH)2的制备是向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4~5滴即可, NaOH过量。加热至沸腾。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2、淀粉的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等不变色。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3.糖类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三、归纳整理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组成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200万以上
制法 淀粉水解 从甘蔗及甜菜中提取 从植物果实、根、茎中提取 从棉花木材、亚麻中提取
用途 营养品、制镜、瓶胆镀银、医药 食用 食用、制葡萄糖、酿酒、造醋、印染工业 造纸、制炸药、电影胶片、粘胶纤维
四、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①方案甲: ,
理由 ;
②方案乙: ,
理由 ;
③方案丙: ,
理由 。
解析:①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②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③结论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例题2.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量的6倍。0.1mol该糖的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1.6g银,0.1与30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该糖的:
(1)实验式为: 。
(2)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其结构简式为 。
解析:因为该糖燃烧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该糖分子内C、H、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的量之比为1:2:(2+1-2)=1:2:1,故该糖的实验式为CH2O。实验式量为30,由题意知:该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分子式为C6H12O6。设该糖分子中含有x个-CHO,y个—OH。
R(CHO)x ———— 2xAg
2x
0.1mol 0.2mol 解得x=1,
R(OH)y ———— yCH3COOH
y
0.1mol 0.5mol 解得y=5,
由于该糖为直链分子,且由于多个—OH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不稳定,故该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随堂检学】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水化合物就是碳的水合物 B 糖类就是有甜味的物质
C 凡是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就属于糖类
D 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结果都能产生CO2和H2O
2.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
A 金属钠 B 石蕊试液 C 新制Cu(OH)2悬浊液 D NaHCO3溶液
3.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 〕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试剂( )
①NaOH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A.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5.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者互为同系物 B.两者都是糖
C.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D. 两者的结构单元相同
6.淀粉、碘化钾溶液装在羊皮纸袋(只能让离子通过高分子不能通过) 中,并浸入蒸馏水,过一段时间取出,用蒸馏水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证明羊皮纸袋有破损的是( )
A.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 B.加入KI溶液后变蓝色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后液体变蓝色
7.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需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氢气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140℃制取乙烯时得不到乙烯 ③验证RX是碘代烷,把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出现褐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己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出现银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8.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是 (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 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 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9.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
(B)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
(C)负极的反应主要是(葡萄糖)失去电子生成或
(D)正极的反应主要是(葡萄糖)生成或
10、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 n,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填“是”或“否”)。理由是 。
11.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反应,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⑴葡萄糖在酵母菌存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⑵葡萄糖在乳酸菌存在下,生成乳酸[CH3CH(OH)COOH] :
⑶葡萄糖在厌氧菌存在下,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12、2001年6月21日,河南的郑州、洛阳及南阳市率先使部分汽车采用封闭运行方式,试用新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乙醇,俗名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而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车用燃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乙醇可由含淀粉〔(C6H10O5)n〕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请写出由淀粉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①淀粉+水葡萄糖(C6H12O6)
②葡萄糖乙醇
(2)淀粉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得到,即水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再生成淀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将1.62g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结果析出0.108g银,则淀粉的水解率为 ( )
A. 8% B. 10% C. 5% D. 无法计算
2.下列物质中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也不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纤维素 C.乙醇 D.蔗糖
3.人类在地球上活动(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利用)致使一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200亿吨,若把这些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淀粉,每年淀粉的产量最接近于 ( )
A.1200亿吨 B.120亿吨 C.200亿吨 D.400亿吨
4.生的绿色苹果遇碘变蓝色,这是因为 ; 熟的苹果汁能发生银镜反应,原因是 。
5.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或 。
(3)新制的铜试剂【Cu(OH)2】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红色沉淀,因此该试剂可用于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如下:
(简写为GCHO)
试写出GCHO与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学生称取9g直链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 混合液 混合液
①各步所加试剂A B C
②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 其理由是
③当析出2.16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
课时2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D 2. C 3. D. 4. C. 5. D. 6. D. 7. C. 8. B. 9.A、C
10、否 n值不同
11.
⑴ C6H12O6 2C2H5OH + 2CO2 ↑
⑵ C6H12O6 2 CH3CH(OH)COOH
⑶ C6H12O6 3CH4 ↑ + 3 CO2↑
12、(1)C2H5OH ①(C6H10O5)n+nH2OnC6H12O6
②C6H12O6 2C2H5OH + 2CO2 ↑
(2)叶绿体 6CO2+6H2OC6H12O6+6O2
(3)CO2 H2O
(4)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严重大 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活学活用】
1. C. 2. C. 3. B. 4、含有淀粉 淀粉部分水解而生成了葡萄糖
5.(1)CuSO4+Fe=FeSO4+Cu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或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3)GCHO+2Cu(OH)2GCOOH+Cu2O↓+2H2O
6. ① A稀硫酸, B. NaOH溶液 , C银氨溶液 ② 不可以,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③ Ag: =0.02mol,故需0.01mol葡萄糖 水解率: ×100%=18%
加A溶液
加热
加B溶液
加碘水
加C溶液
溶液变蓝色
单质沉淀
酵母菌
厌氧菌
乳酸菌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课时1
【我思我学】
想一想: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中国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中国上海的输气工程。管道全长4000公里左右﹐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右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西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这项工程对我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议一议: 我国的许多煤矿都是瓦斯煤矿,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分析矿井里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瓦斯爆炸 对此应采取哪种安全措施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了解化石燃料种类与元素的组成。
2. 知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利用,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通式、名称。
二、方法指引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多种类型 如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确定分子式;根据分子的平均组成及分子组成的通式确定分子式等。无论给出的是哪种形式,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先求出元素原子个数的比(实验式),再根据其它的有关数据求得;或根据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分数等直接求出。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由于甲烷的分子结构稳定,所以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KMnO4)反应,但能燃烧
(2)高温分解:
(制取炭黑)
(3)、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4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生成的四种氯的取代物均不溶于水,甲烷中的4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系列甲烷的氯取代物和氯化氢。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取代反应 置换反应
可与化合物发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 反应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反应能否进行受催化剂、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或非金属活动顺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一般单向进行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的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一种为正四面体型,一种为平面正方形。为解决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通过研究是否存在两种结构不同的二氯甲烷来确定。请思考,这一提案的依据是什么?
解析:若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型,则二氯代物只可能有一种;若甲烷分子呈平面正方形,则二氯代物可有两种。所以,只要看一下甲烷的二氯代物的种数,即可判断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例题2.已知某种气态矿物燃料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装有干燥剂的U型管和装有石灰水的广口瓶,得到如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实验前 实验后
(干燥剂+U型管)的质量 101.1克 102.9克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312.0克 314.2克
根据实验数据求:(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 克;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 克;(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克;(3)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克;(4)气态矿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解析:(1)根据(干燥剂+U型管)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水的质量为1.8g;根据广口瓶中的质量变化可知正盐的质量为2.2g;(2)由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出氢元素质量为0.2g;(3)由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出碳元素质量为0.6g;(4)气态矿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随堂检学】
1.下列关于甲烷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极难溶解于水 D.性质稳定,不和其它物质反应
2.甲烷气体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事实说明( )
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甲烷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甲烷气体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D.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下列化学反应中,光照对它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次氯酸的分解反应 D.甲烷的分解反应
4.甲烷和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态产物的种类有( )
A.2种 B.3种 C.4种 D.1种
5.下列烷烃的沸点是:根据以下数据推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 )
物质 甲烷 乙烷 丁烷 戊烷
沸点 —162℃ —89℃ —1℃ +36 ℃
A.约—40℃ B.低于—162 ℃ C.低于—89℃ D.高于+36℃
6.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 ( )
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
7.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甲烷和22.4L的氧气混和后点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气体的体积是( )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8.将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和气体的质量是49.6g,通过无水氯化钙时,无水氯化钙增重25.2g,则CO2的质量是 ( ) A.12. 5g B.13.2g C.19.7g D. 24.4g
9.在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而且要随时检测瓦斯的体积分数,已知空气中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15%,氢气的爆炸极限为10%~7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都有可能引起爆炸
B.空气中混有氢气比混有甲烷的安全隐患更大
C.空气中混有甲烷时,当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时,爆炸最强烈
D.空气中混有氢气时,当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 时,爆炸最强烈
10. 最近我国开始从新疆开发天然气,贯穿东西引至上海的大工程,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改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为天然气做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天然气燃烧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含量少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11.实验室鉴别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三种气体时,可根据它们的燃烧产物加以区别。只生成______的是______;只生成_____的是____;既生成_____又生成____的是______。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是:把干燥的烧杯罩在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就证明燃烧产物中______。把烧杯倒转过来,向杯内注入少量的____,振荡,如果看到_____,则证明有______生成。
12、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完全燃烧0.1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右图所示的装置,实验结束后,称得甲装置增重10.8g,乙装置增重22g。求该烃的分子式。
【活学活用】
1、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一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2.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B.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C.容器内压强不变 D.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形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以下事实可作为论据的是( )
A.CH3Cl只有一种结构 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C.CHCl3只有一种结构 D.CH4只有一种结构
4、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为( )
A、0.5mol B、2mol C、2.5mol D、4mol
5、如图所示,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的混和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的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U型管左端的气柱变化是 。
A.体积增大 B.体积减小 C.消失 D.不变
(4)试解释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标准状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24mL,点燃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100mL 0.02mol/L的石灰水中,得到0.1g白色沉淀,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课时1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D. 2. B. 3. D. 4. A. 5. A. 6. C. 7. A. 8. B. 9. D. 10. D.
11. H2O;H2;CO2;CO;H2O;CO2;CH4。燃烧的火焰上方;很快使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有水蒸气凝结;H2O;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O2。
12、分子式是C5H12。
【活学活用】
1、B. 2. C. 3. B. 4、C、
5.(1);(2)B;(3)BC(注意:体积消失是体积减小的极限)(4)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消失。
6、解:因一定量CO2通入一定量石灰水,可能生成CaCO3,也可能生成CaCO3与Ca(HCO3)2,则应分二种情况讨论。
(1)设CH4的体积为x,若石灰水过量,有
CH4 - CO2 - CaCO3
22.4L 100g
x×10-3 0.1g
x=22.4mL
则氧气的体积为:224 mL-22.4 mL =201.6mL
因此,V(CH4)∶V(O2)=22.4mL∶201.6 mL =1∶9
(2)若CO2过量,设完全沉淀0.02mol/L Ca(OH)2 100mL中Ca2+消耗CO2 体积为a,溶解部分CaCO3 用去CO2 的体积为b,CaCO3最大沉淀质量为c,有
CO2 + Ca(OH)2 = CaCO3↓ + H2O
22.4mL 1mol 100g
a×10-3 0.02×0.1mol c
解得a=44.8mL c=0.2g
CO2 + CaCO3 +H2O=Ca(HCO3)2
22.4 mL 100g
b×10-3 (0.2mol-0.1mol)
解得b=22.4mL
则V(CH4)=V(CO2)=a+b=44.8 mL+22.4 mL =67.2mL
V(O2)=224 mL-67.2 mL =156.8mL
因此,V(CH4)∶V(O2)=67.2 mL∶156.8 mL =3∶7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人类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2、太阳能成为地球上最基本能源的原因?
填一填:
1、目前,世界所需的能源大多来自于 、 、 ,它们是由
掩埋在地下深处历经几百年演变所形成的。
2、太阳能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面, 通过 吸收太阳能,动物食用植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利用太阳能。
3、人类所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在太阳光的作用下,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葡萄糖的燃烧反应方程式
查一查:
人类利用太阳能有哪些新方法新途径?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太阳能最成功的利用方式----光合作用
2、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中能量转化方式①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如:光合作用 ②光能转化为热能 如:太阳能热水器 ③光能转化为电能 如:太阳能电池
间接利用中能量转化方式①光能转化为机械能 如:水力发电 ②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如:矿物燃料的燃烧
3、太阳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方法指引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新能源的利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
生活情境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三、典型例题
汽车尾气 (含有烃类、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使 CO 和 NO 反应,生成可参与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写出CO 和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办法可以有 ( )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解: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是公认的重大公害之一,大力整治汽车污染物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环保部门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采取了许多科学有效措施,至今仍是研究热点之一。
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转化。联想:CO和NO反应,生成无毒的气体只能是CO2,故(1)2CO+2NO 2CO2+N2 ;催化转化器在将SO2的催化氧化的过程中将SO2转化为SO3。故(2)答案是:SO2转化为SO3 , SO3 与 H2O反应产生硫酸酸雾。认真读题“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3)的答案是A、B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白炽灯工作时全部转变为光能
2、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能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变为食物,在此过程中它们可以从大气中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类似,可称为“海洋中的光合作用”
B.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
C.如果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就能够找到解决温室效应的新方法
D.如果能弄清此变化过程,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危机
3、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火作饭使用的都是化石燃料
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有核能、太阳能、氢能
D.化石燃料不会带来很多大气污染物
4、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因此地球上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
B.化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蕴藏量是有限的,但形成化石燃料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化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
C.化石燃料在地球上蕴藏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D.化石燃料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所需时间也较长,但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5、2005年6月5日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活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甲烷)直接排入空气的做法,先开采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
C.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汽油和柴油作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燃料
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6、利用太阳能,使燃料循环使用有如下构思和方案:①CO2 光能 CO+O2
②2H2O光能 2H2+O2③2N2+6H2O光能 4NH3+3O2④CO2+2H2O 光能 CH4+ 2O2,要实现上述构想,关键是 ( )
A.如何使物质吸收光能转变为其他物质 B.寻找催化剂
C.利用光能 D.利用绿色植物
【活学活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某无色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无色气体B和C,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C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只生成A。则B、C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若已知每摩气体C燃烧后生成A液体时放出285.8kJ的热量,试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存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有人认为,气体C是一种优质能源,你认为气体C作为能源的最突出的优点是
(4)也有人认为气体C作为能源是不现实的,你的意见呢?你如果认为现实,答出现实的理由。如果认为不现实,则答出不现实的理由。(不少于20字)
答案:1.D 2.B 3.C 4.C 5.D 6.A
活学活用:(1) O2 H2
(2) 2 H2(g) + O2(g)==2 H2O(l) △H=-571.6 kJ/mol
(3)燃烧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课 时 3 分子间作用力
【我思我学】
议一议:一个C原子与两个O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一个CO2分子,CO2分子结合成二氧化碳,那么CO2分子之间是如何结合的呢?
即分子之间存在着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想一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不发生改变,但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为什么氯化钠在熔化状态能导电,而液态氯化氢却不导电?干冰受热汽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受热却难分解?
查一查:查阅物质的熔沸点资料,对比ⅤA、ⅥA、 ⅦA各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分析有何规律性?形成规律的原因?有无反常现象?
议一议:为什么NH3、H2O、HF的熔沸点与同族的其它氢化物相比较,存在反常现象?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掌握什么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作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2、掌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3、了解氢键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方法指引:
1、 吸收能量
干冰(构成微粒:CO2分子) CO2气体
思考:干冰受热时很容易气化,而CO2气体加热到很高温度也不分解,这是为什么?
分析:干冰气化时所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CO2气体分解所要克服的是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以上事实说明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是两种强度不同、作用对象不同的作用力。
小结:①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②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相比,是一种存在于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相互作用。
2、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物质熔化或气化时,所克服的只是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其化学键,而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发生电离,破坏了离子键,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因此可通过熔化时是否导电,来判断化合物的类型。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
HCl固体态HCl HCl气体
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
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若结构相似,则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4、几个现象:①H2O、H2S、H2Se … …;HF、HCl、HBr、HI;NH3、PH3、AsH3… …;以上每一组物质,结构相似,分子量逐渐增大,熔沸点应逐渐增大,但H2O、HF、NH3的熔沸点在每一组中皆最高,出现反常现象。
②水的物理性质十分特殊,除熔沸点高外,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H2O、HF、NH3分子间存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作用比化学键弱,但比范德华力强,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以上现象皆与氢键的存在有关。
三、典型例题:
例1: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 )
A. 干冰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碘
解析:干冰与碘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存在共价键。氯化钠的离子化合物,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它不仅存在离子键,其“OH—”中还存在共价键。
答案:B。
例2:下表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沸点,对此有下列说法:①CaCl2属于离子晶体
②SiCl4是分子晶体 ③1500℃时,NaCl可形成气态分子 ④MgCl2水溶液不能导电
NaCl MgCl2 CaCl2 SiCl4
熔点(℃) 801 712 782 -68
沸点(℃) 1465 1418 1600 57
与表中数据一致的说法有: ( )
A. 仅① B. 仅② C. ①和② D. ①、②和③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NaCl、MgCl2、CaCl2熔沸点较高,而SiCl4的熔沸点很低,说明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不同,可推断,前者为离子化合物,克服的是离子键,后者是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分子,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D。
【随堂检学】
1、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
A、食盐溶解 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冰熔化
2、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
A、NaOH B、SO2 C、CsCl D、NO
3、当SO3晶体熔化或气化时,下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
A、分子内的化学键 B、分子间的距离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4、支持固态氨是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 )
A、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B、铵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C、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 D、氨极易溶于水
5、分子间作用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
A、a>b B、a6、下列氢化物在液态时,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的是: ( )
A、HF B、H2O C、NH3 D、CH4
7、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氯化铝是电解质 B、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C、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 D、氯化铝为离子化合物
8、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9、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液态水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10、已知有关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如下表:
MgO Al2O3 MgCl2 AlCl3
熔点(℃) 2852 2045 714 190(2.5×105Pa)
沸点(℃) 3600 2980 1412 177.8
请参考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用电解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不用电解MgO的方法生产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电解AlCl3的方法生产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可靠的实验证明MgCl2、AlCl3所属化合物的类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Cl3具有以下_________性质(请填序号)
①液化 ②挥发 ③升华
第3课时
1、BD 2、BD 3、BD 4、C 5、B 6、D 7、CD 8、C 9、BC
10、(1)MgO的熔点很高,很难熔化;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时不能导电。
(2)分别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熔化,再进行导电实验,若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若不能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
(3)③。
晶体中CO2分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平衡位置作振动
构成微粒仍是CO2分子,CO2分子能自由移动
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分子量的大小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
【我思我学】
议一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
看一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想一想: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议一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同步导学】
一、 评 价 要 点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知道: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理解:“构、位、性”的关系。
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二、 方 法 指 引
1.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的关系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元素(IVA→ⅧA)的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8
2.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一定的性质;由元素的性质可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三、 典 型 例 题
例1 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如下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 、 、 。
(2)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4)比较B、C的的原子半径,B 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推断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核心。依据题意A、B、C为短周期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C只能处在第二周期,而B处在第三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x-1,则C的原子序数为x+1,B的原子序数为x+8,则有(x-1)+(x+1)=x+8 x=8。 所以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7、16、9,对应的元素分别为N、S、F。S的原子半径比同主族的O要大,而O比同周期的F大,因此,S的原子半径大于F的原子半径。
[答案] (1)氮 硫 氟 (2)3 VIA (3)
(4) > 2NH3 + H2SO4 = (NH4)2SO4
【随堂检学】
1.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律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
A. 道尔顿 B. 普利斯特里 C. 门捷列夫 D. 阿伏加德罗
2.在元素周期表中,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元素周期表中, 主族元素是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B.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相似
C. 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大的顺序排列
D. 在表的末尾排列的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具有高沸点
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制造下列哪种材料的元素( )
A. 制催化剂的材料 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制农药的材料 D. 半导体材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希有气体除外)都是主族元素
B.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稀有气体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D.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ⅤA族
6.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
A. 只能是x+1 B. 可能是x+8或x+18
C. 可能是x+2 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
7.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与钾元素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为24 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C.金属性比较强 D.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e
8.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图 ( )
a
b
c
所示, 则a、b、c三元素的名称是
A .氢、氟、硫 B .氟、硫、砷
C .氦、氟、硫 D .氖、氯、硒
9.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 其中A、B同周期, B、C同主族. 此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质子数总和为31, 则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A、B、C、D四种元素, A的最高正价与其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A、D次外层都是8个电子, A和D的化合物DA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具有相同电子结构的阴、阳离子.。B有两个电子层, 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 C离子与氪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写出上述各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11.A、B、C、D四种元素都位于短周期内,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原子核内仅含有一个质子, 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原子有2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且D只能形成阴离子. 由此回答:
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二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由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氧化物溶于水时能生成酸和由C、D两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化合物。此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所学】
1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 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 )
A .6和8 B .16和8 C. 12和9 D .11和6
13.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如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金属性强于Y
B.如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阳离子氧化性比Y形成的阳离子强
C.如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比X强
D.如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强于X
14.在新研制的超导材料中,铊(Tl)是主要组成元素之一。已知铊为ⅢA族原子序数最大的金属元素。则下列关于铊元素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是银白色较软的金属
B.Tl(OH)3与Al(OH)3相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
C.可以形成氧化物Tl2O3
D.与酸反应比铝剧烈
15.短周期的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a、b、c三种元
素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a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
a
b
c
B .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 b的氢氧化物是强碱
D.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表中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族周期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0
2 ⑥ ⑦
3 ① ③ ⑤ ⑧ ⑩
4 ② ④ ⑨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3)元素①形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在呼吸面具中供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_________色。
(4)②③⑤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⑧的单质和石灰乳作用可制成有漂白和消毒作用的漂白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潮湿空气中起漂白作用的原理 。
(6)医学证明, 人体缺钙易患多种疾病, 特别是儿童和中老年人应经常补钙, 在各种补钙制剂中钙元素呈_____________态(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7)在元素①③⑤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 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
(8)在元素⑧和⑨中, 化学性质较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 至少从三种不同角度证明你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1.C 2.AC 3.D 4.A 5.AC 6.D 7.AC 8.C 9.N、O、S 10.Cl、C、Se、K
11、(1)H、C、N、O (2)H2O、H2O2 (3)3NO2+2H2O=2HNO3+NO 12.D 13.B
14.B 15.D 16.(1)Ar、2K+2H2O=2KOH+H2↑(2)NaOH
(3)2Na2O2+2CO2=Na2CO3+O2 黄(4)K+>Mg2+>Al3+
(5)CO2+Ca(ClO)2+H2O=CaCO3↓+2HClO (6)化合 (7)Na 比较它们从水中置换出氢的难易(8)Cl 比较与氢化合的难易 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结构
确定 决定
反映 反映
推测
位置 性质
推断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课时2
【我思我学】
想一想: 加油站有不同型号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你知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吗 又是如何由石油加工而得到的呢
议一议:
1、对比乙烷、乙烯、乙炔的结构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有何不同?对氢原子数有何影响?若链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6,试写出可能的结构。若链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6,试写出可能的结构
2、裂化和裂解的目的和条件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了解石油的炼制;
2、掌握乙烯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乙炔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加成反应。
二、归纳整理
1、石油的炼制
过程 原理 产品及用途
脱水、脱盐 除去原油中的盐和水,减少对设备的腐蚀。
分馏 利用加热和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重油。
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
催化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并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
裂解 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采用更高的温度,使其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 乙烯(有机化工的原料)
2、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填表)
乙烯 乙炔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构型
3、乙烯和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C2H4+3O2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温度高达3000℃以上)
②常温易被氧化剂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注意:加成反应发生在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原子上。
①乙烯的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乙炔的加成反应:
CH≡CH+Br2CHBr=CHBr
CHBr=CHBr+Br2CHBr2—CHBr2(常温下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H≡CH+HClCH2=CHCl(制聚氯乙烯的单体)
三、典型例题,
例题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的溴水 B.与足量液溴反应
C.在导管口点燃 D.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解析:因为液溴易挥发,所以B不正确,因为两种气体都可以燃烧,所以C也不正确,而氢气和乙烯不能完全反应,且生成的乙烷也是杂质。本题考查了甲烷和乙烯化学性质的区别,答案为A。
例题2.在443K—473K温度下,用Co作氧化剂,CO和H2可以反应生成n=5-8的烷烃,这是人工合成汽油的方法之一。
写出用CnH2n+2表示的人工合成汽油的化学方程式。
要达到上述合成汽油的要求,CO和H2的体积比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观察法,不难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nCO+(2n+1)H2催化剂CnH2n+2 +nH2O (2)根据nCO+(2n+1)H2催化剂CnH2n+2 +nH2O 可知:当n=5时,V(C0)/V(H2)=n/(2n+1)=5/11;n=8时,V(C0)/V(H2)=n/(2n+1)=8/17
若要有汽油生成,则5/11≤V(C0)/V(H2)≤8/17
【随堂检学】
1.关于石油的不正确说法是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B.石油是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乙苯 B.二甲苯 C.裂化汽油 D.裂解气
3.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点燃前都应验纯
C.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火焰较明亮 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4.将15g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g,则混合气体中CH4与C2H4的体积比为 ( )
A.1∶2 B.2∶1 C.3∶2 D.2∶3
5.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VL,完全燃烧需要相同条件下的氧气2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氢气的体积比是( )
A.3∶2 B.2∶3 C.3∶4 D.4∶3
6.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甲烷、丙烷、乙烯,生成相同质量的水,则甲烷、丙烷、乙烯的体积比是( )
A.1∶1∶1 B.1∶2∶1 C.2∶1∶1 D.2∶1∶2
7.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完全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
A.甲烷和乙烷 B.乙烯和丙烯 C.甲烷和乙烯 D.乙烷和丙烯
8、丁烷裂解时可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裂解率为90%,又知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分子量最小的气体占有的体积为分数为( )
A、19% B、25% C、36% D、40%
9.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和烃与9L O2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仍为10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H4、C2H4 B.CH4、C3H6 C.C2H4、C3H4 D.C2H2、C3H6
10.某烃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时,烃与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关于该烃分子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个C=C B.一个C≡C
C.一个C=C和一个碳环 D.两个C=C
11. 用乙烷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烯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2.将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溴水中,制得3.76g1,2-二溴乙烷,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活学活用】
1.下列石油制品中,沸点范围最低的是( )
A.柴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煤油
2.石油气中主要含有原子数目较多的烷烃。某石油气充分燃烧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是该石油气体积的1.2倍,则石油气中一定含有( )
A.甲烷 B.丁烷 C.戊烷 D.乙烷
3.丁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裂解为乙烯和乙烷。假定丁烷的裂解率为50%,标准状况下,1.5体积裂解后的混合气体和10体积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恢复到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是( )
A.7.5 体积 B.8体积 C.7体积 D.9体积
4.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乙炔分子是直线型结构。由此推断:
CH3—CH==CH—C 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个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个平面上
5.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化烷,1mol该氯化烷能和6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化烃,该烃可能是( )
A.CH3CH==CH2 B.CH3C CH
C.CH3CH2C CH D.CH2==CHCH==CH2
6.m molC2H2跟n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pmolC2H4,将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A.(3m+n)mol B.
C.(3m+n+2p)mol D.
7.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1对共用电子对。如分子式为Cn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n-1。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子式为Cn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
⑵Cx可看作是烃脱氢后的产物,则C60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若某碳单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40,则该碳单质的化学式为 。
8.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分馏原油的五个步骤: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
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和水龙头连结,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原油,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
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
请完成以下题目:
(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所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__________位置,以测量___________的温度。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9.某饱和链烃A,在催化剂条件下裂解,得到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B,B中不含A、炔和H2。2.24L(标准状况)B通过足量溴水,充分反应后,溴水增重2.45g,得剩余气体C,气体体积减少3/4,使C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2.2g CO2 和1.35g H2O。求烃A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课时2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C. 2. C. D. 3. B. C. 4. B. 5. A. 6. D. 7. C. D. 8、A、
9. B. D. 10. B. D.
11.答: CH3CH3+Cl2
CH3CH2Cl+HCl;CH2=CH2+HCl→CH3CH2Cl;用乙烯制取一氯乙烷;用乙烯所制的CH3CH2Cl比较纯,用乙烷所制得的CH3CH2Cl中含较多其它的乙烷氯代产物。
12.解:由题可知:乙烯过量。设过量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n(混)= 2.24L/22. 4L=0.1mol
CH2=CH2 + Br 2→CH2Br-CH2Br
1mol 188g
x 3.76g
x==0.02mol
因此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2mol=0.08mol,
根据方程式CH2=CH2+H2CH3CH3知参加反应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n(乙烯)∶n(氢气)=3∶2。
【活学活用】
1. C. 2. A. 3. A. 4. B. C. 5. B 6. D.
7.答:n+1;120;C70
8.
8.(1) 3,1,2,5,4
(2)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3)相反
(4)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馏出蒸气的沸点
(5)防止暴沸
9.解:由题意可知,2.45g为烯烃,2.2g为烷烃燃烧生成的CO2
由C守恒可以计算出A中C的质量为: 2.45×24/28+2.2×12/44=2.7g
同理可以计算出A中H 的质量为: 2.45×4/28+1.35×2/18=0.5g
∴A分子中 = =
∴A 的分子式为C9H20 分子量为128
答:128;C9H20
9
20
2.7/12
0.5/1
n(C)
n(H)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我思我学】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利用电解来制取新物质的反应?
实 例 被电解物质 电解产物 化学方程式
2、在电解过程中被电解的物质是怎样转化为生成物的?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电解氯化铜溶液
(1)电极名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 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 极。
(2)电极反应、电解反应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电子流动方向
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槽的阴极,从电解槽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4)能量转化
反应中 能转化为 能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铜的电解精炼
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材料是 铜,
阴极材料是 铜,电解质溶液是 溶液。
(2)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氯碱工业)
电解前应除去食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 等杂质离子
电极反应:
阳极反应 ,
阴极反应 ,
电解反应为 。
(3)电镀
电镀是一种特殊的电解,要求镀件必须作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镀层金属都必须是同一种金属元素。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4)冶炼活泼金属(铝、钠、镁等)
如:2Al2O3=== 4Al + 3O2↑
二、方法指引
1、阴阳极的判断
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与电极材料无关,取决于外电源的正负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电解池的阴极。
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要学会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三、典型例题
1、在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稀硫酸,其目的是 ( )
A.使溶液酸性增强 B.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C.加快电解的速率 D.使溶液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纯水导电性很弱,向水中加入一些电解质可增强导电性,如:稀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故选BC。
2、在25℃时.将两个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饱和Na2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逸出a摩气体,同时析出w克Na2SO4·10H2O晶体,若温度不变,此时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 B.
C. D.
解析:用铂做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实质上电解水,因水电解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因而溶液中有晶体Na2SO4·10H2O析出,析出来的晶体和电解消耗掉的水为原饱和溶液的一部分,由此可确定C 选项符合题意。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审题能力以及对电解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随堂检学】
1、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 )
A.氧化、还原 B.还原、氧化 C.氧化、氧化 D.还原、还原
2、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四个电极反应
①Br2+2e-=2Br- ②2Br--2e-= Br2 ③Zn-2e-=Zn2+ ④Zn2++2e-=Zn
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 ( )
A.②③ B.②① C.③① D.④①
3、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
A.锌做阳极,镀件做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B.铂做阴极,镀件做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D.锌做阴极,镀件做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4、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下列
物质中 ( )
A.NaOH B.HCl C.NaCl D.CuSO4
5、 由铝、铁、铜和稀硫酸,可以组成原电池的种数是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6、 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c(Cu2+)降至原来的一半时停止通电,则加入下面物质能使溶液恢复成原来浓度的是 ( )
A.无水CuSO4 B.CuO C.Cu(OH)2 D.CuSO4·5H2O
7、用Cu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溶液的pH随时间(t)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曲线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 B C D
8、右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
9、已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铅蓄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Pb + SO42--2e-==PbSO4
B.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PbSO4 +2H2O -2e-==PbO2 + 4H++SO42-
C.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AgNO3溶液,阳极放出1.6g气体时电池内部消耗H2SO4 0.2mol
D.充电时,要使0.606 Kg PbSO4变为Pb和PbO2需要通过4mol电子
10、用惰性电极对500mlAgNO3溶液进行电解,当电解液PH值由6.0降到3.0时,电极
上析出银的质量(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便,电解过程中无H2析出 ( )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二、填空题
11、采用惰性电极从NO3-、SO42-、H+、Cu2+、Ba2+、Ag+、Cl-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
组成电解质,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1)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时,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
(2)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O2,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3)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12、右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
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收集
到336mL(标准状态)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 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其质量为 g。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电极b、c、d分
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 。
(4)AgNO3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AgNO3溶液的pH ,H2SO4溶液的浓度 ,H2SO4溶液的pH 。
(5)若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00%变为5.02%,则原H2SO4溶液为 g。
13、把两块质量相同的铜片作电极平行插入CuSO4溶液中,电解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
洗净、烘干、称量,质量差为2.56g,在通电过程中,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多少摩?
【活用所学】
14、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应用下图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白色的纯净的Fe(OH)2沉淀,两电极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材料应为 ,电极反应式为
(2)电解液C可以是 (填编号)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
(3)d为苯,其作用是 ,
在加入苯之前对C应作何简单处理
(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填编号)
A.该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C.适当减小两电极间的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5)若C中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Fe(OH)2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混合物中另一明显现象为 。
15、用惰性电极电解1L4mol/LCuSO4溶液时,在电路通过0.5mol电子,又将电源与电极反接,后又通过1mol电子,求此时溶液中[H+].
参考答案
例题1.BC 例题2. C
1.D 2.A 3.A 4.A 5.B 6.B 7.D 8.A 9.BC 10.B
11.(1)H2SO4 HNO3 Ba(NO3)2 (2)Cu(NO3)2 CuSO4 AgNO3 (3)HCl BaCl2
12.(1)正 (2)Ag 2.16 (3)2 、0.5、1 (4)不变 不变 增大 减小 (5)45.18
13.0.04mol
14.(1)铁 Fe – 2e- = Fe2+ (2)BC (3)液封,防止Fe(OH)2被氧化;加热煮沸
(4)BC (5)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色。
15.解:正接:
阳极 阴极
2OH--------2e- Cu2+-------2e--------Cu
0.5mol 0.5mol 0.25mol 0.5mol 0.25mol
反接:
阳极
Cu - 2e- = Cu2+ Cu2+ + 2e- = Cu
0.25mol 0.50mol (足量)
4OH- - 4e-
0.5mol 0.5mol
共有0.5+0.5=1.0(mol)OH-放电。溶液中即有H+生成,为1.0mol,
所以[H+]=1mol/L。
通电
pH
7
t
0
pH
7
t
0
pH
7
t
0
pH
7
t
0
放电
充电
b
d
c
a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课 时 1 离 子 键
【我思我学】
议一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想一想: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微粒,这些微粒是如何彼此结合而构成物质的?
议一议:为什么氢原子与氯原子能形成氯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却不能化合?
想一想:分子 原子 离子,三种微粒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原子在形成分子或离子过程中,一般都形成稳定结构,则原子可通过哪些途径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何不同?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常见种类。
2、知道离子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了解什么是电子式。知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
二、方法指引:
1、化学键:存在于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从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过程分析围绕微粒结构的变化。
Na Na+
静电
NaCl
作用
Cl Cl—
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阴阳离子,再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而,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对于了解原子的性质,成键的方式等皆有帮助。这正是“电子式”的优越性。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
例: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阳离子的离子符号表示。Na+ ; Mg2+; Ca2+
阴离子的电子式—— Cl —; S 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 Cl —
4、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离子,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思路应紧紧围绕“结构——性质——应用”这一主线。
三、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不只是吸引,也存在两种离子核间的斥力和电子间的斥力;典型的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对于不太活泼的金属而言,不一定形成离子键;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氢元素,而氢元素与卤素不能形成离子键;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不含金属原子,但仍以离子键结合。
答案:AD
例2: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H2O B、CaI2 C、KOH D、NaNO3
答案:A
例3: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0.5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6.02×1023个电子。它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0.02g H2,用去0.4g A。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用结构示意图表示A、B两元素常见离子: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A、B形成的化合物。
解析:从B的单质为红棕色液体可推知B的单质为Br2。溴原子有4个电子层,所以A原子也有4个电子层,由0.5mol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原子时能得到电子1mol,说明A的离子为+2价,即A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依题意:A ~ H2
M g 2 g
0.4g 0.02g
M = 40 则A为钙元素。
答案:(1)钙 溴
(2)Ca2+ Br—
(3) Br — Ca2+ Br —
【随堂检学】
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
A.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NH4+和一个Cl—
B.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
C.氯化铵晶体由NH4+和Cl-构成
D.氯化铵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2、下列物质中其电子式可用X+[ Y Z ]—表示的是: ( )
A. HClO B. NaHS C. KOH D. KClO
3、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Z的熔点较高 B.Z可以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 D.M形成+2价的阳离子
4、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
A.晶体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B.易得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简单阴离子,其还原性一定强
C.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易形成离子键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6、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 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 HF B. H3O+ C. NaH D. H2O2
7、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溴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键形成的。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
r(Na+)__________r(N3—)(填“>”、“=”或“<”)。
专题一第二单元第1课时
1、A 2、D 3、C 4、D 5、CD 6、C
7、
8、(1) ⑴Na+[]3-Na+;离子键。
⑵2;Na+[]-; []+[]-。
⑶<。
+11
8
2
+11
8
2
1
失 e-
+17
8
2
7
+17
8
2
8
得 e-
离子键
离子
化合物
+35
8
2
187
8
+20
8
2
8
+ Ca
∶
∶
2 Cl
∶
.
.
Cl
Cl
Ca2+
-
-
S
2 Na
∶
∶
.
.
+
Na+
S
2-
Na+
-
+ Mg
∶
∶
2 Br
∶
.
.
Br
Mg2+
-
Br
O
Ca
∶
∶
.
.
+
Ca2+
O
2-
Na+
H
H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同素异形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
【我思我学】
想一想:同位素及其应用?
查一查:碳、氧两种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
查一查:C4H10可能具有的结构?
议一议:如何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
【同步导学】
一、 评 价 要 点
举例: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
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
了解: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描述:常见同素异形体的性质。
二、 方 法 指 引
比较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三个概念的异同: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位素
同 同一种元素 分子式相同 质子数相同或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异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或结构 分子的结构 中子数
研究对象 单质 化合物 原子
举例 O2和O3、红磷和白磷、石墨 金刚石和C60等 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等 12C和14C和、1H和 2H等
三、 典 型 例 题
例1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互为同位素
C.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都含有34个中子
[分析] 以为载体考查原子的有关“量”的关系及同位素、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侧重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同素异形体指单质,而同位素指原子,故A错。Se的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都为34,而中子数分别为44和46,故C、D错,应选B。
[答案] B
例2 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60oC可转变为红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转变为红磷是一个吸热过程
B.红磷比白磷稳定
C.白磷转变为红磷时有热量放出
D.白磷比红磷稳定
[分析] 白磷不稳定,极易氧化,应放在冷水中,而红磷可用来制造安全火柴,表明红磷比白磷稳定。白磷和红磷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由于能量低的结构稳定,因此白磷转变红磷时有热量放出,故选B、C两个答案。
[答案] BC
例3 写出2至3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有机物,分别说明各种分子式对应的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异同。
[分析] 同分异构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由于碳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不仅可以成链还可以成环,不仅可以是直链还可以有支链,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原子如氧原子、氢原子等直接相连,还可以形成不同的连接方式,所以使得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物中尤其常见。
[答案] 乙醇和二甲醚,分子式均为C2H6O;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均为C4H10。
乙醇和二甲醚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性质差异
物质 乙醇 二甲醚 正丁烷 异丁烷
沸点(101KPa)/oC 78 -23 -0.5 -11.7
状态(常温常压) 液态 气态 气态 气态
分子式 C2H6O C4H10
【随堂检学】
1.大气层外的臭氧层的作用是 ( )
A.吸收CO2 B.分解补充O2
C.吸收红外线 D.吸收紫外线
2.下列关于臭氧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臭氧比氧气的氧化性更强,常温下能将Ag、Hg等较不活泼的金属氧化
B.臭氧可以杀死许多细菌,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
C.臭氧和活性炭一样,能够吸附有机色素,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
D.臭氧和氧气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下列各组物质属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16O和18O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 O2和O3 D.H2O和H2O2
4.下列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
A.C B.CH4 C.C2H6O D.C4H10
5.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 )
A.同素异形体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系物
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1H与2H B.O2与O3 C.甲烷与正丁烷 D.正丁烷与异丁烷
7.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O2和O3 B.2H2和3H2
C.H2O与H2O2 D.C2H5COOH与CH3COOCH3
8.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对于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D.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能引起澡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9.同素异形体由________元素形成的不同的________叫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写下表:
O2 O3
颜色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氧化性
漂白性
稳定性
转化
相互关系
11.18O2与16O2是同素异形体吗? O2与O3相混合后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活用所学】
12.以下物质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 ( )
A.少量白磷贮存在二硫化碳中
B.氢氧化钠贮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少量的钠贮存在酒精中
D.硝酸银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13.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的气体组是 ( )
A. N2, O2, NH3 B. CO, NO, H2
C. H2, NO, NH3 D. NO, Cl2, N2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白磷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B.五氧化二磷溶于冷水中生成磷酸
C.白磷是一种剧毒物质
D.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15.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下列物质,冷却后的物质其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
A.白磷 B.氯化铵 C.氧化汞 D.氢气
16.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做出特殊贡献的化
学家。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臭氧分子的结构如图,呈V型,两个O-O键的夹角为
116.5 ,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氧原子
分别构成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健—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三个电子。请回答:
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 )
A.H2O B.CO2 C.SO2 D.BeCl2
O3与O2间的转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若否,仅回答第一小题;若是还要回答第二小题。
O3具有强氧化性,它能氧化PbS为PbSO4,而O2不能,试配平:
_____PbS + _____O3 ===_____PbSO4 + _____O2;
② O3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1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mol.
17.臭氧具有漂白能力,它与HClO、Na2O2的漂白原理一样吗?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同素异形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参考答案
1.D 2.C 3.BC 4.B 5.A 6.D 7.D 8.D 9.一种 单质 氧气与臭氧 红磷与白磷 金刚石与石墨 10.略 11.不是、混合物理学12.D 13.B 14.D 15.A 16.(1)同素异形体 C 否
1 2 1 1 17.相同 均具有氧化性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对于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来说的?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有哪些?
3、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填一填:
1.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 反应。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 相等,反应物不再减少,生成物不再增加,反应达到 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_反应里,______和_______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___________,因此,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__________平衡状态。
3.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
2、初步学会根据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3、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二、方法引导: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通常把从左向右
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逆反应。如:
N2+3H2 2NH3+Q
(2)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可看成正、逆反应的趋势差别很大,反应“一边倒”。正、逆反应是相对的。
(3)可逆反应的特点:
a.正反应和逆反应之间具有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即正反应和逆反应是两个方向完全相反的不同的化学反应。但他们有同时存在,不可分离。例如:某容器内有SO2和O2合成SO3的化学反应,那么也一定有SO3分解为SO2和O2的化学反应。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发生性质相同。例如:SO2具有跟O2合成SO3的性质,SO3也有分解生成SO2和O2的性质。
c.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例如:SO2和O2合成SO3和SO3分解为SO2和O2的条件都是催化剂、高温。如果对反应体系施加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率的措施,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升高或者降低温度,增大或者减小压强,
2 SO2+O2 2SO3 和2 SO3 2 SO2+O2的反应速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d.各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存在 。方程式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率都小于1。任何一种物质的存在量都大于0。但存在量不能无条件的确定。
e.事实上,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只不过有的可逆性较弱,有的可逆性很强。
2、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
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注意:
1、化学反应中,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形成化学平衡。非可逆反应不能形成化学平衡。
2、可逆反应需要在有关条件(如物质的温度,气体的压强、物质的浓度等)确定的前提下才能够形成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4、化学平衡的特点:“动、定、变”
a.反应物与生成物处于动态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还在不断的进行着,只是此时V正=V逆(且都大于0)。而不是停止了化学反应。
b.在化学平衡状态,任何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百分组成保持一定;(或说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量保持一定)
c.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即被破坏,发生平衡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平
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
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
三、典型例题:
例1、问: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剧烈地化合生成水,电解水时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不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反应条件不一样.
问:可逆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答:不能,因而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随堂检学】
1、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υA=2mol/(L·min) υB=2mol/(L·min)
B υA=2mol/(L·min) υC=2mol/(L·min)
C υA=1mol/(L·min) υB=2mol/(L·min)
D υA=1mol/(L·min) υC=1.5mol/(L·min)
3、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达平衡的( )
(1)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3)、、的浓度不再变化。 (4)、、的压强不再变化。
(5)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再变化。 (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7)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
(8)、、的分子数之比为。
A. (2) (8) B. (1) (6) C. (2) (4) D. (3) (8)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L;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L;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活学活用】
6、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气)+O2(气)2NO2(气)+热量,
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 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8、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 + 3H2 2NH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B.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mol H2
C.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
D.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9、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气) + B(气) C(气)
+D(气)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C.A、B、C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10、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
A.[N2O4]=[NO2]的状态 B.N2O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
C.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
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11、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 EMBED Equa
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里吸入40mL氯气后,再吸进10mL水。写出针
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可将此针筒
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___ ____;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
1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把3mol氢气和1mol氮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得到2mol氨气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C 5.A 6.A 7.C 8.CD 9.C 10.D
11. 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黄绿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气体和溶液均变为无色;氯水中的平衡:Cl2+H2O HCl+HclO,由于HclO逐渐分解而不断地向右移动,最终了Cl2耗尽,全部转化为O2,导致气体体积缩小和黄绿色消褪。
12.都不可能。因为化学反应都有一个反应限度,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不同类型的晶体
【我思我学】
想一想: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想一想: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
议一议:氯化钠、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的性质?
查一查:晶体如何分类?
【同步导学】
一、 评 价 要 点
知道:晶体的分类。
识别:常见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了解:常见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性质。
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二、 方 法 指 引
比较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异同: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粒子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金属键
性质 熔沸点 熔沸点高 熔沸点低 熔沸点很高 熔沸点高或低
硬度 硬而脆 硬度小 质地硬 硬度大或小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 水溶液能够导电 不溶于大多数溶剂
导电性 晶体 不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熔融液 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溶液 导电 可能导电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 金属键
实例 食盐晶体 氨、氯化氢 金刚石 镁、铝
2.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一般原子半径越小,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三、 典 型 例 题
例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和SiO2 B.CO2和H2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分析] 首先根据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判断出各自晶体类型。A都是共价键,但晶体类型不同,选项B均是含共价键的分子晶体,符合题意。C中NaCl为离子晶体,HCl为分子晶体,D中CCl4含共价键,KCl含离子键,晶体类型也不同。
【规律总结】
1、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可形成离子晶体
2、只含共价键的单质、化合物多数形成分子晶体,少数形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
3、金属一般可形成金属晶体
【答案】 B
例2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分析] 化合物只要含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而离子化合物中还可能含共价键。
[答案] A、D
【随堂检学】
1.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
A.金刚石 B.刚玉(Al2O3)
C.二氧化硅 D.干冰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O2 I2 Hg B.CO2 KCl SiO2
C.Na K Rb D.SiC NaCl SO2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4.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5.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
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食盐和冰醋酸熔化
C.液溴和液汞的气化 D.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6.①NaCl、②干冰、③冰、④Na2O2、⑤白磷(P4)、⑥硫磺、⑦Na2CO3
以上物质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填序号)
7.氯化钡是无色晶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熔点963℃,沸点1560℃。它可能属于
晶体。
8.为什么氯单质的熔点和沸点很低,而氯化钠的熔点和沸点很高?
答:
【活用所学】
9.下列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 )
A.SiO2 B.NH4Cl
C.CCl4 D.C
10.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子晶体是 ( )
A.铝 B.金刚石
C.硅 D.二氧化硅
11.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
A.NH3,H2,C4H10 B. PCl3,CO2,H2SO4
C.SO2,SiO2,P2O5 D. CCl4,Na2S,H2O2
12.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晶体硅和氧化钠熔化
13.下列物质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Cl2、Br2、I2 B.Li、Na、K
C.NaCl、KCl、CsCl D.Si、SiC、金刚石
14.下表中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AlCl3 SiCl4
熔点(℃) 801 714 190 —70
沸点(℃) 1413 1412 180 57.57
有关表中所列四种氯化物的性质,有以下叙述: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③氯化钠晶体中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④氯化铝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
A.只有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 )
15.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16.下列物质为固态时,必定是分子晶体的是 ( )
A. 酸性氧化物 B. 非金属单质
C. 碱性氧化物 D. 含氧酸
17.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
(O22-)和超氧离子(O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B 1:1 C 1:2 D 1:3
18. 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mol C—O键
19.现有①BaCl2 ②金刚石 ③NH4Cl ④Na2SO4 ⑤干冰 ⑥碘片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 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________。
第2课时 不同类型的晶体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147 、2356 7.离子 8.氯单质是分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9.C 10.CD 11.B 12.C 13.BC 14.A 15.A 16.D 17.C 18.AC 19. (1)5 6、2、2、 5 (2)1 3 4、1、5 6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课时1
【我思我学】
填一填:
化学方法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要依据被合成物质的 和 ,选择适合的 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心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合成方法和路线。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综合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_______排放、__________降低_______消耗,提高__________利用率等问题来选择最佳合成路线。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通过乙酸乙酯合成途径的分析,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线选取的原则
要合成一种物质,通常采用“逆合成法”来寻找原料,设计可能的合成路线。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1)反应过程合理、科学
(2)步骤简单,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2、合成的原则
(1)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
(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基团的差异。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佳方案。
(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
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颜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
三、归纳整理
常见有机物的转化途径:
四、典型例题
例题1。新型有机材料是近年来大量合成的一类新型化学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医疗卫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国际上最新采用热聚门冬氨酸盐(TPA)来降解聚丙烯酸的废弃物,TPA是由单体聚合而成,请写出TPA的结构简式 ;
(2)新型弹性材料“丁苯吡橡胶”
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其单体有 种,
结构简式为分别为:
解析:推断过程中注意:1。聚合物是通过加聚还是缩聚反应形成;2。聚合物中价键断裂的位置;3。注意1,3丁二烯的1、4加聚方式。答案如下:
(1)TPA的结构简式 还 ;
(2)其单体有 3 种,
结构简式为分
例题2.已知:①R——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结合题给信息,采用逆推法进行推断,注意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3)6 (4)不是
【随堂检学】
1.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A、B、C都是有机化合物,且有如下转化关系:
A的分子量比B大2,C的分子量比B大16,C能与A生成一种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是乙炔,B是乙烯 B. A是乙烯,B是乙烷
C. A是乙醇,B是乙醛 D. A是环己烷,B是苯
3. 某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其中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该酯可能是( )
A. 乙酸甲酯 B. 甲酸乙酯 C. 乙酸乙酯 D. 甲酸丙酯
4.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 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 D.HCOOCH(CH3)2
5.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
H2SO4(浓) Br2(CCl4)
C4H10O C4H8 C4H8Br2(丙)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
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
6.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范畴很广,下列6个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是(填写相应的字母) 。
浓硫酸
A. + HNO3 ───→ ―NO2 + H2O
50~60℃
B.CH3CH2CH2CHCH3CH3CH2CH=CHCH3 + H2O
OH
C.2CH3CH2OHCH3CH2OCH2CH3 + H2O
D.(CH3)2CHCH=CH2 + HI → (CH3)2CHCHICH3 + (CH3)2CHCH2CH2 I
(多) (少)
E.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RCOOCH2 CH2OH
F.RCOOCH+ 3H2O 3RCOOH + CHOH
RCOOCH2 CH2OH
7、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其生产过程如下图(反应条件没有全部注明)已知: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
(1)写出A、B的结构简式A B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反应中没有的反应类型是 (填编号,下同)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酯化反应
(4)在合成线路中,设计第③和第⑥这两步的目的是什么?
【活学活用】
1. 有四种有机物A、B、C、D,其分子式均为,把它们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
有机物 氢氧化钠 银氨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 金属钠
A 发生中和反应 不反应 溶解 放出氢气
B 不反应 发生银镜反应 生成红色沉淀 放出氢气
C 发生水解反应 发生银镜反应 生成红色沉淀 不反应
D 发生水解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四种物质的结构式为:
A. ; B. ;
C. ; D.
2.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A ,C:
(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和
3.碘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从食物中摄取碘后,碘便在甲状腺中积存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结构为:
(1)甲状腺素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状腺内,甲状腺素的合成过程可能是
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课时1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 B. 2. C. 3. B. 4. C. 5.B. 6. ACEF
7、(1)
(2)
(3)B (4) 保护苯环上的羟基,防止其被氧化
【活学活用】
1. A:;B:;C:;
D:
2.(1)A:-CH3 C:-CH2―OH
(2)
3.(1)
(2)
乙烯
(C2H4)
乙酸乙酯
(C4H8O2)
催化剂
催化剂
② O2
催化剂
③ O2
催化剂
① H2O
乙醇(C2H6O)
乙醛
(C2H4O)
乙酸
(C2H4O2)
催化剂
催化剂
O2
O2
B
C
—O—CH3
CH3—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用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国际上认为“氢能源将是21世纪中后期最理想的能源”。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
2、在生活和实际生产中大量应用氢能源,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
3、什么是储氢材料?
查一查:
目前,有哪些使水分解生成氢气的好方法?有哪些储氢好材料?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①所有元素中氢气质量最轻 ②所有气体中氢气导热性最好
③氢是自然界存在的最普遍的元素 ④燃烧性能好
⑤氢本身无毒是最洁净的能源 ⑥氢的燃烧值大
⑦氢能利用形式多
⑧氢可以以气态、液态、固态的氢化物出现,能适应不同的要求
2、氢能利用的关键
①制备氢气的耗能问题
②氢气的储运和运输问题
3、氢能的开发和利用的方式
①直接燃烧法
②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二、方法指引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氢能源的利用。
三、典型例题
1、“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存储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解:本题考查了未来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体现了化学与科技生活相联系的理念。
由“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可知“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由于甲烷中不含N、S等可产生大气污染的元素,故“可燃冰”可作为清洁能源;又由1体积“可燃冰”可存储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可知它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从以上分析可知“可燃冰”不是由水变化而来。答案:C
【随堂检学】
一、选择题:
1、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 )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3、“绿色商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
A. 无铅汽油 B. 无磷洗涤剂 C. 无氟冰箱 D. 无碘食盐
4、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酒精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B.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
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燃料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5、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O (l) ==2H2 (g) + O2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一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干馏煤气是一级能源
6、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其具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上主要是 ( )
氢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学活用】
1、下表: 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
燃料主要成分 酒精 焦炭(C) 天然气(主要是CH4) 氢气 汽油(C8H18为例)
热值(kJ/mol) 1367 300 896 286 5472
回答:
(1)由表分析, 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2)试简述这种理想能源的主要优点。
① ;② ;③ 。
氢气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如果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CO(g)+O2(g)==2CO2(g) △H=-563.6kJ/mol
2H2(g)+O2(g)==2H2O(l) △H=-571.5kJ/mol
计算:燃烧多少千克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跟燃烧5.60kg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相等。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1.C 2.A 3.D 4.D 5.C 6.B
活学活用:(1)H2
(2)清洁无污染 等质量的燃料H2放出的热量最多
氢是自然界存在的最普遍的元素
计算:
解:n(CO)=200mol
Q=200 mol×[563.6kJ/mol÷2]=5636 kJ
n(H2) ×1000×(571.5kJ/mol÷2)=5636 kJ
得:n(H2)= 197mol m(H2)=394g=394Kg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电源
【我思我学】
查一查
1、常用的化学电源有哪些?你能理解它们工作原理吗
2、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有何实际意义?
想一想
什么是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请你举出相关的例子。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常见化学电池有 电池、 电池、 电池、 电池、
电池、 电池。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氢气在 极发生 反应,电
极反应式为 ;氧气在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
二、方法指引
化学电源有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之分,一次电池用过后不能复原,二次电池充电后能继续使用。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三、典型例题
1、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表示为 ,
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解析:因为放电发生Ag2O + Zn + H2O = 2Ag + Zn(OH)2的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因此负极为Zn,答案为D
2、(海水电池)1991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其总反应方程式为:4Al + 3O2 + 6H2O = 4Al(OH)3,则该电源的负极材料为 ,正极材料为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
解析:Al 、O2(空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Al + 3O2 = Al2O3.将该反应与原电池原理、铝的导电性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可知,铝既是负极产物,又是反应材料,O2是正极反应物,正极材料应该选择还原性比铝弱的导电性强的材料,如石墨等
铝、O2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为:Al – 3e- = Al3+,O2 + 2H2O + 4e- = 4OH-
答案:铝 石墨 负极反应:Al – 3e- = Al3+,O2 + 2H2O + 4e- = 4OH-
【随堂检学】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2、Li-Cd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 + 2Ni(OH)2 Cd + 2NiO(OH) + 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3、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的电源通常用微型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极总反应为:Ag2O + H2O + Zn = Zn(OH)2 + 2A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n是正极, Ag2O是负极 B.Zn是负极, Ag2O是正极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工作时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4、据报道,美国在研究用锌电池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蓄电池,它具有容量大、污染小的特点其电池反应为:2Zn + O2 = 2ZnO,其原料为锌、空气和电解质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是 ( )
锌为正极,空气为负极反应
负极还原反应,正极氧化反应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 - 2 e- + 2OH- = ZnO + H2O
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降低
5、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使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 + 2OH- - 2e- = ZnO + H2O
Ag2O + H2O + 2e- = 2Ag + 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极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6、将两个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为:CH4 + 10OH- - 8e- = CO32- + 7H2O;通入氧气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2O2 + 4H2O + 8e- = 8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入甲烷的电极为正极 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氢氧化钾
D.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7、铅蓄电池其电极分别是Pb、PbO2,电解质是一定浓度的硫酸,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PbO2+Pb+2H2SO4 2PbSO4+2H2O试分别写出其电极反应式。请写出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活用所学】
8、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均可表示为:
2H2 + O2 = 2H2O, 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酸,其负极反应为2H2 — 4e- = 4H+,则其正极反应为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 4OH-,则其负极反应为 。
9、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正极反应式:2CO + 2CO32- = 4CO2 + 4e-
负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AC 6.C
7.负极 Pb-2e- + SO42- = PbSO4 正极 PbO2 + 2e- + 4H+ + SO42- = PbSO4 + 2H2O
8. 4H+ + O2 + 4e- = 2H2O 2H2 + 4OH--4e- = 4H2O
9.负极反应式:2CO2 + O2 +4e- = 2CO32-
总反应式:2CO + O2 = 2CO2
充电
放电
放电
充电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怎么表示?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化学反应速率会产生哪些影响?
填一填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 。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 来表示。其常用的单位是 或 。
3.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主要有 、 、 和 等。
4.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加入 也能显著的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单位
3、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二、方法指引: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⑴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⑵表达式:
⑶单位:mol / ( L·s ) mol / ( L·min ) mol / ( L·h )
注 意:
⑴.物质的量浓度可以从溶液中迁移到气体中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气体B的物质的量浓度c(B)=n(B)/V
⑵.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某一种反应物的浓度的变化表示,也可以用某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表示。
⑶.由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在中学化学里,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均取正值,无负值。
⑷.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意义相同。即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代表了整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⑸.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⑹.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由此可见,现在采用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规律
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外因 催化剂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反应物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的浓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气态反应物的压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其他 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等,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三、典型例题:
〖例1〗一密闭容器内装有N2和H2 ,反应开始时,N2浓度为2 mol/L,H2浓度为5mol/L ,两分钟后,测得N2浓度为1·8mol/L ,则两分钟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H2和NH3的平均反应速率又分别是多少?通过计算,比较三者速率有何联系?
〖解析〗 N2 + 3 H2 2NH3
起始浓度(mol/L) 2 5 0
浓度变化(mol/L) 0·2 0·6 0·4
2 min后浓度(mol/L) 1·8 4·4 0·4 三步分析法
所以:v(N2)==0·1 mol/(L·min)
v(H2)=0·3 mol/(L·min)
v(NH3)=0·2 mol/(L·min)
【随堂检学】
1、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X溶液 B.20℃ 30mL 2molL的X溶液
C.20℃ 10mL 4mol/L的X溶液 D.10℃ 10mL 2mol/L的X溶液
2、在m A + n B 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
A、2:3:2 B、2:3:3 C、1:3:2 D、3:1:2
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
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
A、0.02 mol/(L min) B、1.8mol/(L min) C、1.2 mol/(L min) D、0.18 mol/(L min)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 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 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 )
A、30℃ B、40℃ C、50℃ D、60℃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6、反应4(气)+5(气)4NO(气)+6(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 (NH3)=0.0100mol.L-1.s-1 B (O2)=0.0010mol.L-1.S-1
C (NO)=0.0010mol.L-1.s-1 D (H2O)=0.045mol.L-1.s-1
7、已知:4NH3+5O2 4NO+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 = B. =
C. = D. =
8、可逆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则以上四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活学活用】
9、盐酸倒在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
A.增加碳酸钠的用量 B.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加一倍
C.盐酸浓度增加一倍,使用量减半 D.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减半
10、一定的固体硝酸银置于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NO3(固)2Ag(固)+2NO2(气)+O2(气),2NO2(气) N2O4(气),2min末,测得固体减重6.2g,且C(NO2)=0.04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min后容器内C(NO2)=0.04mol/L B.2min内V(O2)= 0.0125mol/(L·min)
C.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3.1g/L D.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11%
11、已知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价的氯和+6价的硫的化合物,反应速率v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试解释: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12、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13、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下列反应:
4A(g)+6B(g)4C(g)+5D(g),经5s后,剩下的A为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C
11.(1)开始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有强酸H2SO4生成, ClO3-+3HSO3-=3SO42-+Cl-+3H+,c(H+)不断增大,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2)随着时间的延长,KClO3和NaHSO3被消耗而愈来愈少,H++ HSO3-=SO2↑+H2O,c(H+)浓度愈来愈小,因此反应速率下降。
12..
实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压强 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13.. 解法一: 设B的转化浓度为x
4A(g) + 6B(g) 4C(g) + 5D(g)
起始浓度(mol/L) 4/2 6/2 0 0
转化浓度(mol/L) 1.5/2 x
5s末浓度(mol/L) 2.5/2
0.75 mol/L /4=x/6 x=1.125 mol/L
v(B)= (1.125 mol/L)/5s=0.225 mol/(L s)
解法二:先求出5s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值:
Δn(A)=4mol-2.5mol=1.5mol,则:
Δn(A):Δn(B)=v(A):v(B)=4:6=2:3
Δn(B)=3/2Δn(A)=3/2×1.5mol=2.25mol
v(B)= Δc(B)/ Δt=Δn(B)/(V·Δt)= 2.25mol/(2L·5s)= 0.225 mol/(L s)
解法三:先求出v(A),再根据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v(B)
v(A)=Δn(A)/(V·Δt)=(4mol-2.5mol)/ (2L·5s)= 0.15 mol/(L s)
v(A):v(B)=2:3 v(B)= v(A)×3/2=0.15 mol/(L s)×3/2=0.225 mol/(L s)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一些例子吗?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一种装置,电子流出的一极称为 极,该
极发生 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 极,该极发生 反应。原电池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为:从 极经外电路流向 极。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较活泼金属作 极,发生 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如石墨等)作 极,发生 反应。
(2)具有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4)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方法指引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可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来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的方向或电子流动的方向来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正好相反。
2.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1)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从电子得失(或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将总反应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可能参与反应;
(4)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三、典型例题
1、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因此依次作出判断:活泼性a>b;c>d;a>c;d>b。答案为B
2、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解析:活泼金属锌为负极,电流方向由正极到负极,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随着H+消耗,pH逐渐增大。答案为C
【随堂检学】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4、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5、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 )
A.铝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6、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7、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了32.5g③铜片上析出1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8、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9、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 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
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使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1、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2、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13、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 Zn B. 碳棒 C. MnO2 和NH4+ D. Zn2+ 和NH4+
14、将锌片和铜片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形成原电池装置。
(1)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极(“锌”、“铜”),铜极发生的反应是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2)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在导线中电子是由 极流向 极,铜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 。
15、某同学想测定A、B、C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他把这三种金属放到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反应速率都较慢,不易分辨出三者差异,现只有盐酸一种化学试剂,应该用什么方法迅速测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用所学】
16、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过冷凝后可用作航天员的饮用水,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当得到1.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 )
A.1.8mol B.3.6mol C.100mol D.200mol
17、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中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和少量的NaCl、水等.热敷袋在启用前用塑料袋使之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袋内有许多铁锈生成,回答:
(1)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来源于 放出的热量.
(2)碳粉的作用是 .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
(4)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
18、请设计一个原电池,其总反应为:Zn + 2FeCl3 = ZnCl2 + 2FeCl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
1.AD 2.C 3.BD 4.D 5.AC 6.C 7.A 8.C 9.B 10.C 11.C 12.A 13.C
14.(1) 锌 2H+ + 2e- = H2↑ Zn + 2H+ = Zn2+ + H2 ↑
(2)锌 铜 Cu2+ + 2e- = Cu Zn + Cu2+ = Zn2+ + Cu
15.将A、B、C三种金属两两连接起来,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哪种金属上产生气泡,则其活动性较差。
16.D
17.(1)铁屑被氧化 (2)碳粉与铁及NaCl溶液组成原电池,作为原电池的正极。
(3)NaCl与水作用形成电解质溶液。(4)负极Fe - 2e- = Fe2+
正极 2H2O + O2 +4e- = 4OH-
18.该总反应中,Zn为还原剂,Zn可直接作负极材料,FeCl3是氧化剂易溶于水可作电解质溶液,用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等)作正极,用导线连接正、负极即可。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我思我学】
查一查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有哪些?
1、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习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实验、阅读图表的能力
想一想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呢?为什么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
2、能量会不会在反应过程中损耗或消失?
3、怎样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呢?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能量转化的方式
2、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来源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5、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的问题,解决化石燃料燃烧中存在的问题的出发点
二、方法指引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三、典型例题
例1 用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国际上认为“氢能源将是21世纪中后期最理想的能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解析: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NOx等严重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燃烧后的CO2又导致地球表面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对于氢能源来说,来源(水)十分丰富,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是同质量汽油的3倍,燃烧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正因为氢能源具有上述优点,它将成为21世纪中后期最理想的能源。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等作燃料,缺点是资源有限,不可再生,污染较严重。氢能源则来源丰富,燃烧值高,不污染环境,且可循环使用。
评注:比较几种能源的优劣,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来源是不是丰富;
燃烧后产物的污染程度;燃料的热值高低
【随堂检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
2、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3、有人预言:H2是2l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
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C.H2易液化,携带方便
D.燃烧时无污染
4、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汽油 B.煤 C.天然气 D.氢气
5、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B.燃烧必须有O2参加
C.燃烧一定有H2O生成 D.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6、在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
灭火的是 (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7、为了提高煤燃料的热效率并减少CO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可采用的措施是 ( )
A.通入大量的空气 B.将固体燃料粉碎,使之充分燃烧
C.控制煤的生产 D.将煤经过处理,使之转化为气体燃料
8、总起来讲,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1)
(2)
【活学活用】
1、人们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
(1)煤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在点燃条件下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与如图所示中的 (填字母代号)最相符。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部分,使两种晶体隔开,做成“冰袋”。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这种“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则碳酸钠与硝酸铵的总能量 (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产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能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变化。比如,停电时,人们一般点蜡烛来照明,这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参考答案:
【随堂检学】
1、CD 2、C 3、C 4、D 5、BC 6、C 7、BD
8、(1) 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活学活用】
1、(1)A (2)低于 (3)光能、电能课 时 2 共 价 键
【我思我学】
议一议:为什么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而氯气、氮气、氧气、氢气等是双原子分子?
想一想: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确定?其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
查一查:查阅常见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比较其大小,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议一议:共价键的成价条件与离子键有何不同?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规律。
2、学会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及共价分子,了解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知道不同的共价键的键能是不同的,了解键能大小与键的牢固程度的关系。
4、学会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分子。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化学的研究和学习。
二、方法指引:
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成键时,要成为稳定结构,不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则可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等方式。
2、①单质分子的形成:如:H2、Cl2、N2等。
H + H H H
两个不稳定的氢原子 稳定的氢分子 (共价分子)
放出能量
能量较高 能量较低
吸收能量
②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如:HCl、H2S、NH3、CCl4等
H + S + H H S H
共价化合物: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这样的化合物,称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但离子化合物中可含有共价键,如铵盐(NH4Cl)等。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共价键。共价键可存在于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
3、结构式:将共价分子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都用一条短线表示,从而表示共价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的式子。例:N N ,H—Cl,O C O 等。在有机化合物中,可省略结构式中所有的碳氢键和碳碳单键,写成结构简式。
4、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三、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解析:只要含有离子键,其构成物质的微粒必为阴阳离子,必定形成离子化合物。但共价键除共价化合物含有外,某些单质中、某些离子化合物的复杂离子中也含有共价键。
答案:AD。
例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答案:C。
例3:已知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5Pa),但它在180℃即开始升华。
(1)氯化铝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在500K和1.01×105Pa时,它的蒸气密度(换算成标准状况时)为11.92g·L—1,且已知它的结构中有配位键,氯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共价键中,如果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A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B共用的共价键叫配位键。配位键表示为“A→B”的形式。)
(3)设计一个可靠的实验,判别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从氯化铝的性质,熔点低,易升华等,可推测,氯化铝应属于共价化合物。 Cl Cl Cl
(2)Al2Cl6 Al Al
Cl Cl Cl
(3)在其熔融状态下,试验其是否导电,若不导电则证明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随堂检学】
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2.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三碳的电子式为 :O::C::C::C::O: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 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3.在下列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 N2 B. PCl3 C. HCl D. CO2
4.两个原硅酸分子的OH原子团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而脱去一分子水: 2H4SiO4==H6Si2O7+H2O
原硅酸结构为(见右图)则在所得的H6Si2O7分子的结构中,
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 )
A. 5 B. 6
C. 7 D. 8
5.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真正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
A.Na2O B.SiO2 C.P D.H2SO4
7.1999年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 的化合物N5AsF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N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8.最近科学界合成一种“二重结构”的球形物质分子,是把足球型C60分子容纳在足球型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健结合。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是共价化合物
C.该新物质硬度很大 D.含有离子键
9.下列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示例:F2 )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该分子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D:______________
10.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3—、NH4+、N2H5+等。已知N2H5+离子的形成过程类似于NH4+的形成过程,N2H5+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电中性的分子和水。填写:
(1)该电中性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共平面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N2H5+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N3—共有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 C> A> B >D >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D元素形成的单质________________;
②E与B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
③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④D与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D、C、E形成的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A2B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12.元素A的单质能与H2化合生成HxA,在标准状况下8.5gHxA气体的体积是5.6L。含有5.1g HxA的溶液与200mL 0.75mol/L的CuCl2溶液正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则:
(1)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若A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是_________元素。
(2)A的最高价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室温下呈_______态,其分子由_________键结合而成。
(3)写出Hx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4)HxA与Cu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1、D 2、AD 3、C 4、D 5、C 6、D 7、C 8、B 9、NH3 HCN CO(NH2)2 BF3
10、(1)N2H4 否
(2)
(3)22
11、(1)Na、O、S、N、H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Na+[]2-Na+
12、(1)32 硫 (2)SO3 液、共价 (3) (4)Cu2++H2S=CuS↓+2H+
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成键时放出能量或断键时吸收能量越高,键越牢固
一个硫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与氢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对偏向硫,所以硫显—2价。
H
H
N
H
N
H
H
H
N
H
N
H
H
+
H
∶
∶
∶
∶
H
O
O
H
O
H 或
H
H
∶
∶
∶
∶
H
N
H
∶
∶
∶
∶
H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