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习作 缩写故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习作 缩写故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4: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老师:
课题 第三讲 牛郎织女
——缩写故事
教学背景
民间故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又大多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被广为流传,但往往篇幅冗长,要想简洁地讲完一个民间故事就需要缩写了。本讲引导学生通过缩写《牛郎织女》,学习如何正确地缩写文章,掌握缩写的方法。
备注:目标一定要精准数据化描述。
教学目标
1. 体会缩写的好处。
2. 掌握缩写的基本技巧:摘录和删减、概括和改写。
3. 喜爱民间故事,激发出对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乐于分享。
教学重点 掌握缩写的基本技巧:摘录和删减、概括和改写。
教学难点 掌握缩写的基本技巧:摘录和删减、概括和改写。
教学准备 PPT、教案、
第二课时流程方法论(45分钟)
导入(5分钟)
1.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来一起观看一个视频,然后一起来说一说这个视频是什么故事。
(点击ppt2播放视频 戏曲黄梅戏《天仙配》)
生:不知道。
生:天仙配。
生:这是牛郎织女。
师:同学们太棒了,这是戏曲黄梅戏《天仙配》,唱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
师:对了,这个节日就是根据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来的。
2.揭题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怎样缩写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
第三讲 牛郎织女
——缩写故事
授新(*35分钟)
3.互动舞台
师:说起民间传说,那可就多了,下面我就考考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呢?
生1:我知道女娲补天。
生2:白蛇传。
生3:孟姜女哭长城。
……(老师适当点评,可以简单讲一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区别。)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里面有民间传说,有的是神话故事哦,你们知道哪个是神话故事吗?
生:女娲补天。
师:正确,不过你能区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区别吗?
生:有神仙的就算是神话故事吧。
师:很善于思考哦。区别它们的方法之一是用主人公来判断,一般来说神话的主人公是超人和超自然力量的神,例如女娲是有超自然力量的神,民间故事最早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后来经过文人不断修改、加工而成,传说中的人物,很多是基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例如孟姜女哭长城。民间故事在百姓中流传,一般都很长。那我们怎样简洁地写出这些原本冗长的民间故事呢?
4.引出重点
师:这就要用到“缩写”了。要搞清楚缩写,我们先看缩句。什么是缩句呢?
生:缩句就是把句子缩短。
师:对,确实是这样。缩句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长句子缩为简单的短句子。然而,缩句也有技巧的,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缩句”了。这个你们会吗?
生1:会!
生2:不会。
(下面两种回答,根据情况选择)
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会。好,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师:不会?有那么难吗?难不难我们来试一试。
师:好,我们有请两位同学来给这两句话进行缩句。
(一只乖巧的小白兔正在青青的草地上割草。)
(同学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满脸胡子的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
生:小白兔割草。
生:同学们听老师讲历史。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长句子是怎么缩短的呢?第一句话,我们删除了哪些内容?
生:一只乖巧的,青青的草地上。
师:这些词或者短语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生:“一只乖巧的”在原来的句子中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青青的草地上”是表明小兔子所在的地点。
师:那就是说我们把修饰限制的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就行了,看看下面的一句是不是这样?删除的是哪些内容呢?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是什么作用呢?
生:表明地点。
师:“聚精会神地”“满脸胡子的”“口若悬河”“淘淘不绝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词起什么作用?
生:描绘学生听讲的,有描绘老师外形的……
生:“口若悬河”“淘淘不绝地”是描绘老师讲课的样子。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适当引导)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词都是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原来缩句就是去掉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
师:关键点在于不得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好,句子是这样缩写,由此你们觉得整篇文章怎么缩写呢?
生:把句子缩短。
师:嗯,这是个好办法,长句子变短了,长文章自然会短很多。我们甚至还可以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呢,也就是进行概括,如果不好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的具体描写进行改写。
(板书 概括、改写)主要情节要概括,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师:好好思考一下,看这段话怎么变短呢?
示例:刘邦和其他人就在山泽间而行,准备逃到芒砀山隐藏起来。突然,走到前面的人回来禀报说:“前边有一大蛇挡住道路,咱们绕道而行吧!”刘邦喝了很多酒,借着酒劲说:“男子汉大丈夫怕他作什么!”立即走上前去,拔出宝剑。
生:刘邦和其他人准备逃到芒砀山途中遇到一条白蛇,有人劝刘邦绕道,刘邦却借着酒劲要直接杀了白蛇。
(学生概括不简洁的地方,老师可以帮着修改)
师:这样一来,文章简洁多了。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不重要的内容也可以删掉。
师:太棒了!【脑子真灵光!】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修饰就是——“不重要”。那也得要判断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不重要。重要的那必须保留,不重要的内容可以删去。同学们下面你们各自思考一下,告诉我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不重要?
生:不太清楚。
师:我们缩句有一个重要原则,还记得吗?
生:句子原意不能变。
师:对!那缩写故事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则,你们觉得是什么?
生:不能改变故事原意。
(板书:故事的原意不能变)
师:非常好。不能改变故事原意是根本,那你现在能知道如何判断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不重要了吗?
生:删掉之后不影响故事原意的内容不重要,删掉后影响了故事原意的内容就很重要。
师:说得太对了!故事的原意变了,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那就叫胡编乱造,就不是这个故事了。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可以做的方法是摘录和删减。
(板书:摘录和删减)
师:好,想想我们要保留什么呢?一般来说叙述一个故事有六要素呢,要保留还是要删减呢?
生:什么是六要素?
师:六要素就是我们故事中最基本的要素,哪一位同学能回答什么是六要素呢?
生: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
(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
师:嗯,不错哦。六要素要不要保留?
生:要。
师:最基本的东西怎么能够删减呢?一般来说是要保留的。其实时间、地点可以根据情况,有时候也是可以删掉的。故事的起因,经过当中推动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事件,这个也不能少了。不过,因为原文中这些事件的描写非常详细,有大量的描写性的文字,所以我们可以把描写行的文字删除,然后用更为简洁的概括性的语言,用自己的话再重新对事件加以描述。总而言之,要保留原文的主要事件,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老师举一个例子,大家判断一下这篇文字里面哪些内容可以删掉。
具体描绘天气非常好——一个同学他没吃早饭就去上学——他上课的时候觉得很饿,具体描写这个饿的感觉——上体育课的时候他晕倒了——老师非常紧张,然后把他送到了医务室,仔细描写老师的言行来表现对他的关心。
师:你们觉得哪些内容要删除?
生:具体描写这个饿的感觉和仔细描写老师的言行来对他的关心的句子。
生:天气的描绘句子也可以删除。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缩写秘诀了。现在要通过缩写来展示你们的功力了。
【“看谁缩得短”】
在鲁班故里鲁寨村,有一条大河挡在村前,村民们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村里的工匠们决定造一座大桥以方便乡亲们的出行。但是,这些工匠平常有个毛病,就是干活糊弄,不认真。有一天,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总在工地上转来转去的。后来,有户村民对老头很好奇,便时常送一些吃的给他,晚上还把他请家去住。于是,老头对这家人说:“我也没有什么好送给你们的,给你们打个碓窝子吧。”老头打碓窝子可真仔细,量了打,打了量的,一点儿也不敢马虎。造桥的工匠们笑话他:“打个石雄窝子还用费这么大的劲?”谁知,到大桥合龙时,却正好缺一块石头对不上茬,现打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打好的。越说着急吧,老天越不作美,眼看着乌云四合,要下大雨。如果石拱合不好龙门,那这几个月的工夫非白搭不可!正在这时,白胡子老头来了,说:“别着急了,看看我做的那个石碓窝子合适不?”石匠们搬来往中间一放,竟然分毫不差。当工匠们找老头道谢时,哪里还有影子?只留下一 张纸条上写着:“施工马大哈,桥拱出偏差;回报石一块,鲁班回老家。”这才知道是鲁班爷爷显灵了!从此以后,这儿的工匠们做工再也不敢马虎了。
师:大家看看哪些句子可以删掉?
生:“以方便乡亲们的出行”“量了打,打了量的,一点儿也不敢马虎。”“越说着急吧”……
师:现在改完了之后,大家可以读一下。刚才缩写,【某某同学获得三个大拇指!】其他同学虽然也缩写得很短,但是有些问题,大家看看故事的内容是否完整?现在句子是否通顺?
(出示PPT14)
生:句子不是很通顺。
师:对。有时候我们缩写的时候往往之关注局部,而没有注意到整体,因此有时候会出现内容不完整、情节不连贯或语句不通顺的问题。我们一起看看示例。
同时为了写出更好的缩写文章,老师给你们一个开头写出新意的小贴士。1.把一个人物的说话内容串联起来,概括主要意思并转述。 2. “的”“地”前面的词和“得”后面的修饰词都可以删去。
(板书:内容完整 情节连贯 语句通顺)
师:接下来咱们看看 “佳作品悟”,思考一下,故事缩写后,保留了哪些写作要素?
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不错,那王母娘娘允许织女什么时候能跟牛郎会一次面?
生:七月初七。
师:非常好,看得挺仔细。故事缩写完后要和原文比较一下哪些方面?
生: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师:棒棒哒!又收获了满满的新知识。
师:好,那就让我们记住今天的写作要点哦。
师:相信你们都是缩写文章高手了,看看今天的“练笔过招”:你读过哪些比较长的、想和他人分享的好故事呢?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请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好故事分享给大家吧!字数500字左右。也许你们可以缩写得更短哦。
课堂小结(5分钟)
小结: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缩写文章的方法?我们今天就选取了一个民间故事为例子。是哪一个民间故事呢?
生:牛郎织女。
师:是的,那我们先复习了缩句。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缩句可以删除的是什么呢?
生: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和补充性的成分。
师:那么缩写文章同样也有可以删除和不可以删除的,第一步,我们就要判断哪些是可以删除的,哪些是要保留的。我们删除和保留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故事的原意。
师:除了摘录和删除之外,我们今天还学了什么方法?
生:概括和改写。
师:缩写完成之后是不是万事大吉了?
生:还需要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师:故事的六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
师:不错,那我们在进行故事的经过的处理时,应该要对经过中的重要关键的情节加以保留,这样保证故事的完整性。怎么处理呢?
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什么是应该删除的呢?
生:描写性和铺垫性的内容。
师:那么删除之后要怎样呢?
生: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对了,最后,改完了就完事了吗?还要怎样呢?
生:没有,还要比较。看看故事的内容是否完整,故事的情节是否连贯,故事的语句是否通顺。
师:对,注意过渡和上下文的衔接。这节课是不是很简单呢?
生:简单。
师:超级简单,恭喜你们都学会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写作思路
第三讲 牛郎织女
——缩写故事
1.通读原文,抓住要点。
2.详略得当,合理取舍:故事的六要素要保留,主要情节要概括;描述性的语言和铺垫性的内容可以删去。
3.比较原文:检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