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匀称(chèng) 皱眉(zhòu) B.不禁(jīn) 配不上(pèi)
C.撒腿(sā) 挣脱(zhèng) D.皱眉(zhòu) 称呼(chē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鹿角 池糖 B.倒印 欣赏 C.叹气 精至 D.传递 狮子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蜿蜒:指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B.任凭:任意,随意。
C.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D.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
4.下列通知格式有误的一项是( )
通 知4月7日上午9点,请各班班长到少先队大队部领取新校服。 4月7日 少先队大队部
A.通知日期至少应该提前一天。 B.应该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C.最后署名“少先队大队部”应该写在左下角。 D.“少先队大队部”应该写在日期上面。
5.下面和“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你不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B.你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C.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呢?
D.你竟然敢和我相提并论?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强一遇到活动就积极参加,这种滥竽充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讨论春游计划时,男生主张去郊外探险,女生主张去博物馆,双方意见南辕北辙。
C.拿到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D.他面红耳赤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字词
sòng( )人在gēng( )种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折j ng( )而死,于是放下农具,上演了“sh u zhū dài tù( )”的故事。
8.比一比,再组词。
捧( ) 株( ) 颈( ) 提( ) 匀( )
棒( ) 珠( ) 顶( ) 题( ) 均( )
9.读句子,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反义词。
(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
(2)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
(3)“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
(4)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逃离狮口。( )
10.把下列寓言故事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株待兔 掩( )盗铃 自( )矛盾
画蛇添( ) 杞人忧( ) 刻( )求剑
( )底之蛙 杯( )蛇影
我从《____》这个寓言故事中明白了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身_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小燕子。
(2)古诗《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3)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4)_______________,小溪泛尽却山行。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陶罐和铁罐》选段,完成文后的练习。
陶罐和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并(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2.在选段的第④自然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
13.不改变句子原意将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
15.用横线划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_________。
课外阅读。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查,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他将让这300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必定逃不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16.体会词义,写近义词。
癖好( ) 蒙骗( )
17.根据文意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滥竽充数:____________
弥天大谎:____________
不学无术:____________
18.理解文中画“____”的句子,填空。
①“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意思就是“_____”。请从下文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语句,用“ ”画出来。
②画“____”的句子是南郭先生为了_____而说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南郭先生敢吹嘘是因为知道__________。
19.齐宣王怎样才能避免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混进吹竽队伍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觉得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人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练习。
提示: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又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仔细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将图片中的内容描述出来。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匀称(chèng)——(chèn): (形)均匀相称。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池糖——池塘:较浅较小的蓄水坑。
B.倒印——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
C.精至——精致:(形)精巧细致。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B.任凭:听凭。
答案选择B。
4.C
【详解】本题考查通知格式。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根据格式可知选项C不正确,署名“少先队大队部”应该写在右下角。
因此选择C。
5.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句式转换的能力。“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意思是“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A项,这句话意思是:你不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B项,这句话意思是:你敢和我相提并论。
C项,这句话是反问句,意思是: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D项,这句话意思是:你不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ACD意思一样,B选项不同。
6.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A项有误,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根据句子“张强一遇到活动就积极参加”可知,“滥竽充数”是贬义词,在此使用不恰当。
B项有误,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根据句子“讨论春游计划时,男生主张去郊外探险,女生主张去博物馆”可知,双发意见存在差异,“南辕北辙”在此使用不恰当。
C项正确,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根据句子“拿到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可知,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词语使用正确。
D项,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根据句子“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可知,“杯弓蛇影”在此使用不恰当。
因此答案为C项。
7. 宋 耕 颈 守株待兔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耕、颈、株、待”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捧起 一株 颈部 提问 匀称 小棒 水珠 头顶 问题 平均
【详解】考查了形近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词汇、运用词汇,还能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组词练习有以下几种:辐射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头。和其它汉字组成双音节词。 辐凑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尾,和其它汉字组词”,即是运用汉语语素构词。语素和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语法单位。
组词,注意了解字义和辨清字形,可放在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如株与珠,音相同,部首不同,义不同。株:量词,形容植物。可组词:一株。珠:小水珠的意思。可组词:水珠。
9. 勇敢 华丽 谦虚 漂亮
【详解】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1)懦弱:软弱无能。反义词:勇敢。
(2)朴素:质朴;无文彩。反义词:华丽。
(3)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反义词:谦虚。
(4)难看:看着不顺眼;不好看。反义词:漂亮。
10. 守 耳 相 足 天 舟 井 弓 守株待兔 不努力,抱着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对寓言故事的积累和理解,补全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守、舟字的书写。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
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画蛇添足: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杞人忧天: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杯弓蛇影: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晋书·乐广传》又有类似故事记载。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1.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可爱 活泼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竹外桃花三两枝 梅子黄时日日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详解】(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选自《燕子》。原文: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杜甫《绝句》。原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4)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曾几《三衢道中》。原诗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5)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白居易《忆江南》。原诗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12.就是 不是 13.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14.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 15.傲慢 轻蔑 恼怒
谦虚 争辩 ;
自以为是 谦虚
【解析】12.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根据句子意思可知陶罐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是用来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因此填“就是、不是”。
1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根据方法,改为: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14.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理解。
说到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就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再说”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
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句子“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恼怒了”可知描写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是:傲慢、轻蔑、恼怒。
从句子“陶罐谦虚地回答”、“陶罐争辩说”可知描写陶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是:谦虚、争辩。
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自以为是,傲慢;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谦虚。
16. 嗜好 欺骗 17. 本文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 形容非常荒谬的谎言。本文指南郭先生吹嘘自己的吹竽本领高强。 没有学问也没有能力。本文指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18.①听过我吹竽的人都会被感动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②混进乐队 得到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
③齐宣王有听合奏的癖好 19.选人的时候要进行考查,让他单独吹一下就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吹竽了,不能只听他自己吹嘘。 20.在我们身边也有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学习上不懂装懂,不愿努力钻研。做他这样的人并不好,因为假象总有被识破的一天。
【解析】16.本题考查近义词。
癖好:(名)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近义词“嗜好”。
蒙骗:(动)欺骗。近义词“欺骗”。
17.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滥竽充数:本文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
弥天大谎:形容非常荒谬的谎言。本文指南郭先生吹嘘自己的吹芋本领高强。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也没有能力。本文指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读文可知,①句子“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听过我吹竽的人都会被感动”。下文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语句是: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②原文中“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南郭先生为了混进乐队而说的,目的是得到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
③原文中“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南郭先生敢吹嘘是因为知道齐宣王有听合奏的癖好。
19.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原文中齐宣王的做法“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查,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要想避免就不能这样做,不能爱排场,在选人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单独演奏,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真实才学。
20.考查发文章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最后一段中“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必定逃不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结合实际说出即可,
如:在我们身边也有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学习上不懂装懂,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了。做他那样的人不好。南郭先生是一个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像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21.例文:
放风筝
今天,哥哥带着我和弟弟去放风筝,我们来到了阳光下,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这感觉真舒服。
这时候,地上的孩子多了起来,天空中的风筝也越来越多,简直数不胜数,这真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哇!哥哥我也想放风筝。”
“好,弟弟,你先拿着……”
风吹过,哥哥正在飞快地跑,“风筝上天了!风筝飞上天了!”天空中有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在天空中跳舞的金鱼,像是在说:“我漂亮吗?”也有无数只脚的蜈蚣,瞪着大眼睛向我飞来,好像是在提醒我:“你敢过来吗?小心我咬你。”还有我们放的小燕子,飞在天空中跟云朵姐姐一起在玩捉迷藏似的。哥哥拿着线轴,扯到这,扯到那,可爱的小燕子好像真的有了新的生命,正在对我说:“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让我回归大自然!”突然,一只老鹰风筝飞了过来,可能是在找吃的。没过多久,哥哥把我手中的蝴蝶风筝也放到了天上,可真美啊!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风筝聚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看图习作。
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看懂图片的意思,写一篇作文。
注意提示: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又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仔细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将图片中的内容描述出来。叙事时要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注意详略,要把经过写具体,要抓住细节,突出中心。
明白要求后,就要全面细致地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画的内容。观察图画既要讲方法,还要有顺序。观察有序,表达才能有顺序。观察图画可以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1)先看整体,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和事件。可以按“远处——近处,天空——地面”的观察方法,然后具体细致地看每个部分,观察局部后,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图画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从而对图意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地点、人物、事件) 草地上,人们在放风筝。(2)观察画面主体内容。两个小男孩正在放飞,小女孩跟在旁边。(3)观察画面次要内容。(处于边角,较靠后的)爸爸、妈妈和小孩子在放风筝。(4)观察画面细节部分。(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小女孩紧跟着小男孩在跑动;小孩放风筝看天,爸爸妈妈看他放的风筝;小男孩举着风筝(5)根据人物表情、动作等推测画面之外的内容。(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心情如何?在想什么?)你真厉害!帮帮我好吗?爸爸妈妈,快看,我们的风筝真高!啊!我要放手了,你跑快点。
开头:开篇点题,写清放风筝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中间:抓住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写他们是怎样放的风筝?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来细致刻画。
结尾:抒发出这次活动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