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
A.抽屉(shì) 丫鬟( huái ) 晦气(méi)
B.忌讳(huì) 金钗(chāi ) 手帕( pāi)
C.睃眼(shuō) 嫣然(yān) 宽敞(chǎng)
D.桥墩(dūn) 姊妹(zǐ ) 兴头 (xì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抽屉 恰似 忌讳 晦气 B.宽敝 袭击 手帕 巴不得
C.绞丝旁 桥墩 姊妹 金钗 D.嫣然 睃眼 风筝 七手八脚
3.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考证词语的具体意思。
4.下列词语意思猜得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客官——客人 榜文——告示 印信——公章
B.货郎——商贩 伙计——服务员 驿站——旅店
C.客舍——旅馆 钱铺——钱店 掌柜——老板
D.墨客——文人 驿站——旅店 郎中——护士
5.下列故事不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是( )
A.入木三分 B.望梅止渴 C.舌战群儒 D.赤璧之战
6.下面对《景阳冈》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这句属于动作描写。
B.武松是个酒鬼,根本不听店家的劝告。
C.“一步步挨下冈子来”中的“挨”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
D.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酒店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
二、填空题
7.辨别同音字组词。
gāng ( )铁 景阳( ) ( )才 水( )
tuō ( )拉 ( )起 ( )衣服 ( )把
dié 碗( ) 蝴( ) 重( ) 间( )
8.把下面加点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2)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
(3)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
(4)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 )
(5)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
9.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武松( )武艺高强,( )也被突然蹿出的老虎吓出了一身冷汗。
(2)船上的军士( )擂鼓,( )呐喊。
(3)诸葛亮( )识天文,懂地理,( )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填词语。
神( )妙算 ( )不自胜 抓耳挠( ) 天造( )( )
伸( )缩颈 ( )齿排班 力倦神( ) 自( )自( )
(1)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
(2)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11.句子加工厂。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动词,在填空。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 ),一( ),一( ),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这句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又可保持船体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敢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了如指掌。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12.《景阳冈》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
13.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特点。
14.老虎的三招是:( )( )( )。
15.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来了。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有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士兵有一半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一半在城中,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全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派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氅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弹琴。
16.当司马懿率军直奔西城的时候,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17.面对司马懿率军攻来的情况,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所做的准备的是( )
A.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B.藏起旗子
C.老兵扮百姓打扫街道 D.自己登城焚香弹琴
18.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完短文,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名称是“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0.作文。
题目:《 》读后感
提示: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抽屉(shì)——(ti);丫鬟( huái )——(huan);晦气(méi)——(huì)。
B.手帕( pāi)——(pà)。
C.宽敞(chǎng)——(chang)。
D.正确。
读音全都错误的为A项。
2.B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宽敝——宽敞:意思是指宽大、开阔、宽阔;犹宽畅。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家长、同学等,还可以利用电脑在网上查找,或者观察词语中的字形偏旁,再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来理解。
但不能随意理解,胡乱猜测,这样不利于词语积累,而且在日后再遇到这个词时,错误的理解就会造成句意误解,闹出笑话,还会影响到词语的运用。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的能力。
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D项错误。
郎中:指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护士是从事护理活动的人。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墨客:意思是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
A.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这则成语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不属于《三国演义》。
B.望梅止渴: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C.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D.赤璧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因此选择A。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句中的“提”、“大着步”属于动作描写。理解正确。
B.不听劝告是因为武松在想,店小二可能在骗他,好让他出个住店的钱。理解错误。
C.可以感受到武松打完老虎,力气已经耗尽,很疲劳了,只好一步步移步下冈了!理解正确。
D.《景阳冈》课文主要写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武松与冈上老虎殊死搏斗,保住了性命,杀死了老虎。理解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B。
7. 钢 冈 刚 缸 拖 托 脱 拖 碟 蝶 叠 谍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注5意字的理解,区别同音字的组词,书写正确。
钢铁:钢和铁的合称。
景阳冈:地名,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景阳冈村。
水缸:储存水的大缸。
刚才:指刚过去不久。
拖拉:做事磨蹭。
托起:支撑起来。
脱衣服:脱掉衣服。
拖把:擦地的工具。
碗碟:盛饭菜用的器皿。
蝴蝶:一种昆虫,非常美丽。
彩蝶:彩色的蝴蝶。
间谍:潜入敌方或外国,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
8. 推辞 拖延 援助 倒酒 凡是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1)推却:拒绝;推辞。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推托、推卸、推辞等。
(2)迟延:耽搁拖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迁延、耽搁、稽延等。
(3)支援:支持和援助。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救援、援助、救济等。
(4)筛酒:筛酒就是把酒过滤,斟酒。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斟酒、倒酒。
(5)但凡:凡是,只要是。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凡是。
9. 虽然 但是 一边 一边 因为 所以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要熟记常用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分为8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填关联词前要弄清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填入相应关系类型的关联词,最后再通读一遍验证是否通顺,意思是否表达正确。
(1)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
(2)并列关系,用“一边……一边……”。
(3)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
10. 机 喜 腮 地 设 头 序 疲 怨 艾 喜不自胜 神机妙算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
喜不自胜:欢喜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抓耳挠撒:形容人心里焦急、苦恼、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也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天造地设:赞美自然形成而又合乎理想。
伸头缩颈: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退缩藏躲,形容胆小窥探之状。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
力倦神疲:指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疲惫神疲倦。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
(1)“喜不自胜”和句子中“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搭配。
(2)“神机妙算”和句子中“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搭配。
11. 扑 掀 剪 大虫拿人的样子 两面受箭 平衡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掌握情况。
(1)按照课文《水浒传》原文填入:扑、掀、剪。(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就是:老虎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都没有打到武松,那此时老虎自己的底气就减少了过半。其中的“三般”就是指前文大虫使用的三种招式。所以这句主要描写的是大虫拿人的样子。
(2)把船调过来,让船的另一面也受箭,这样两面的重量一样了,就保持了船体的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操的性格特征,才得以借箭成功。
12. 《水浒传》 施耐庵 13. 大虫的吼叫 霹雳 老虎 凶猛 14. 一扑 一掀 一剪 15.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沉着 冷静 武艺高强 动作敏捷
【分析】12.考查文学常识。
《景阳冈》是人教版《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该文作者是施耐庵。
13.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仔细阅读该画线句,可知本体为老虎的吼叫,喻体为霹雳。而这句话将老虎的叫声比作霹雳,突出了叫声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虎凶猛的特点。
14.考查文章内容。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结合“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一句,可知答案就是一扑、一掀、一剪。
1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为“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文中的武松与老虎的纠缠,和发现老虎的三招,可知武松是一个沉着、冷静、武艺高强同时动作敏捷的人。
16.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士兵有一半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一半在城中,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全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 17.A 18.诸葛亮是一个冷静、临危不惧、料事如神的人。 19.空城计
【分析】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士兵有一半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一半在城中,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全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可知,当司马懿率军直奔西城的时候,诸葛亮面临将士不足、粮食缺乏。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诸葛亮传下命令,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派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以及“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氅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弹琴。“可知,面对司马懿率军攻来时,诸葛亮藏起旗子;老兵扮百姓打扫街道;自己登城焚香弹琴。BCD符合语意。
18.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当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的人。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故事的积累。
本文主要讲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在故事中诸葛亮设下计策将城门打开,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撤兵。故事名字为:空城计。
20.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的吴承恩所著。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数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因为他不仅有能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和神通广大的七十二变,而且他跟妖怪作战时别提多威风了,就连玉皇大帝见了他,也要忌他三分。但孙悟空最最让我钦佩的是他对师傅忠心耿耿的心,即使师傅误会他将他撵走,但只要师傅遇险,他也奋不顾身地去解救,所以说,如果没有孙悟空,这次取经之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可没那么容易平安度过,并顺利取到真经。孙悟空这种誓死效忠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赞扬。
我从《西游记》中,还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有一颗勇于克服困难的心,你就一定会成功。”就如书中的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迎难而上,最终取得真经。
德莱赛曾经说过一句话:“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意思是:人的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和渺茫。不要让追逐的脚步停靠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生活的大海。壮丽蓝图的实现要靠辛勤的劳动;理想树苗的成长要靠汗水的灌溉。我觉得:做什么事要有决心以及恒心,才有十足的把握赢得成功。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西游记》令我受益匪浅,它是值得我们小学生阅读的好书。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读后感的能力。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押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