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lín) 翼尖(yì)
B.荡漾(yàng) 闲散(sǎn)
C.掠过(luè) 纤细(qiān)
D.木杆(gǎn) 伤痕(hén)
2.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增强效率 B.提高立场 C.传承文化 D.发展作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荷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B.春天的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花儿的芬芳。
4.“遇到一道数学难题,小明皱了皱眉头,__________。”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心地露出了微笑
B.低下头琢磨起来
C.一蹦三尺高地跑去告诉妈妈
D.迎着春风跑去向老师请教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减少 仿拂 羽翼 伶俐
B.凑成 纤细 崇高 掠过
C.姿势 花辩 沾水 距离
D.偶尔 破列 聚拢 荡漾
6.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B.杜甫的《绝句》朗读时要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对春天的赞美。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一句动态描写,后一句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D.《惠崇春江晚景》作者以细致、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晚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7.“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句中的“随”字意思是( )
A.任凭 B.顺从 C.跟着 D.随意
二、填空题
8.要根据多音字的注音组词
乐 lè( ) yuè( )
挨 āi( ) ái( )
佛 fó( ) fú( )
骨 gǔ( ) gū( )
9.比一比,再组词。
裳( ) 蜓( ) 瓣( ) 佛( )
常( ) 挺( ) 辫( ) 拂( )
10.找近义词。
偶尔——( ) 轻快——( ) 聚拢——( )
鲜艳——( ) 破裂—— ( ) 增添——(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春雨 一( )细线 一( )柳树
一( )歌曲 一( )羽毛 一( )翅膀
12.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高( )林( ) ②车( )马( ) ③( )火( )煌
④( )( )袅袅 ⑤( )山( )水 ⑥( )( )相闻
第一行的四字词语与__________相关,第二行的四字词语与__________相关。
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1)早晨,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两边__________,街道上__________,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2)这座__________的小村庄风景如画。傍晚,__________,轻飘若雾,如梦如幻。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___季的景象,它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
的作品。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季节的景色,诗中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全诗写出了作者山行时
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一身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小燕子。这段话依次写了燕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燕子_______________的外形特点。
三、语言表达
14.用加点词造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节选)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5.选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16.选文中加点词“赶集”的本义是______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
17.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从“如毛”可以看出用_______的特点。形容春雨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18.“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都有哪些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冬虫夏草
黄沧
①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它冬天是虫,夏天成草。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同木耳、灵芝等一样属于真菌。
②它跟草不同,没有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只有细胞壁,过着寄生生活,它不开花,也不结果,依靠孢子繁殖。
③冬虫夏草没有嘴巴,却是“吃动物”的好手。秋天,蛾、蜂、金龟子等昆虫钻进洞穴过冬时,冬虫夏草就趁机把它的牙管刺进昆出体内,吸取昆虫的营养,长成菌丝。菌丝越长越多,昆虫被它吃得只剩一层外壳,而菌丝则变成了硬块状的菌核。冬天,气候寒冷干燥,菌核休眠,外表活像一条虫。
④春天到了,菌核就从“虫”的头部开始“剧变”,像一根棒球棍、一根茎、一丛树枝似的从土里钻出来。到了夏天,它长得活像一株草了!
⑤中国的冬虫夏草寄生于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体上,是名贵的药材,医用价值高。因为它体积小、颜色暗,不易发现,且仅产于高海拔地区,产量极其有限而更显珍贵。
19.根据短文内容,我们知道了冬虫夏草是一种( )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20.对短文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冬虫夏草是怎样用嘴巴“吃动物”的。
B.冬虫夏草是“吃动物”的好手。
C.冬虫夏草是怎样变得像一条虫的。
21.冬虫夏草的价值在于( )
A.观赏 B.医用 C.收藏
22.关于冬虫夏草名贵的原因,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虫夏草过着寄生生活。
B.冬虫夏草是名贵的药材,医用价值高。
C.冬虫夏草体积小、颜色暗,不易发现。
2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依靠孢子繁殖。
B.冬虫夏草只结果,不开花。
C.夏天,冬虫夏草长得像一株草。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题目:我最喜欢的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清楚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字音。
A.“伶”字是后鼻音,读“líng”。
C.“掠”的读音是“lüè”,“纤”的读音是“xiān”。
D.“杆”是多音字。“杆”字解释为杆子时读“gān”,因此在“木杆”中读“gān”。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笔杆儿”时;做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笔”“一杆步枪”时,读“gǎn”。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C项正确,其它更正如下:
A. 增强效率——提高效率 B. 提高立场——坚定立场 D. 发展作用——发挥作用
3.D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做病句辨析的题时,要注意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目前小学阶段所学病句错误大部分都表现在:(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9)指代不明。
A选项重复啰嗦。“的作者”和“写的”删去一个即可。
B选项前后矛盾。厦门是个地方,不是季节。将季节改为地方即可。
C选项重复啰嗦、往事就代表了是过去的事,把“过去的”去掉即可。
4.B
【详解】此题考查补充句子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注意本题要联系具体语境对句子进行补充。遇到难题,皱起眉头,可以看出接下来就要开始琢磨这题怎么去解决。其他选项不符合语境。
5.B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能力,学生要学会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A选项仿拂——仿佛;
C选项花辩——花瓣;
D选项破列——破例。
6.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D项《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7.C
【详解】本题考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型时要仔细阅读该句子,联系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去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注意句子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要注意不是指的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练习的具体含义。
8. 快乐 乐曲 挨近 挨打 佛家 仿佛 骨头 骨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组词。
乐:
lè。欢喜,快活;快~。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笑:这事太可~了。
yuè。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姓。
挨:
āi。依次,顺次:~门逐户。靠近:~近。肩~着肩。
ái。遭受:~打。~骂。拖延:~时间。
佛:
fó。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
fú。〔仿~〕见“仿”。同“拂”,违背,违反。
骨:
gǔ。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gū。〔~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碌〕滚动(“碌”读轻声)。
9. 衣裳 蜻蜓 花瓣 仿佛 经常 挺住 发辫 吹拂
【解析】略
10. 偶然 轻盈 聚合 艳丽 碎裂 增加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偶尔:有时候;间或。
近义词:无意、偶然、不常、一时、临时、有时。
轻快:不费劲儿。轻松愉快。
近义词:轻盈、轻松、轻飘、轻巧、轻捷。
聚拢:意思是会聚合拢起来。
近义词:聚合、集合、聚集、聚积、围拢。
鲜艳:鲜明美丽。
近义词:艳丽、璀璨、美艳、绮丽、灿烂、绚烂。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近义词:分割、碎裂、翻脸、瓦解、割裂、粉碎、破碎。
增添:添加;增多。
近义词:填补、扩充、增加、推广、扩大、扩展、添补、添加。
11. 场 条 棵 首 身 对
【解析】略
12. 楼 立 水 龙 灯 辉 炊 烟 依 傍 鸡 犬 城市 乡村 ① ② ⑤ ④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词语的累积。要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字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高楼大厦非常多,城市发达程度高。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炊烟袅袅:古时候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比喻住家相近。
1.本题考查词语分类。
结合词语意思可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都是形容城市景象的词语,都与城市有关;“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都是形容乡村景象的词语,都与乡村有关。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1)本题形容城市道路两旁房子很多,应填入“高楼林立”;形容城市街道车辆很多,应填入“车水马龙”。
(2)本题形容小山村靠山临水,风景优美,应填入“依山傍水”;形容乡村傍晚时分,炊烟随风飘逝,轻飘若雾,如梦如幻,应填入“炊烟袅袅”。
13. 春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曾几 夏 减 添 轻松愉快 乌黑光亮 轻快有力 剪刀似 可爱的活泼的 羽毛 翅膀 尾巴 活泼机灵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中的千古名句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2)《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中的反义词为:减和添。
(3)出自课文《燕子》,课文语段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段依次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主要写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
14. 天上的星星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扔沙包。 多么热闹的晚会呀!
【详解】本题考查加点字造句。
(1)“像”1.相似。2.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3.如同。4.似乎;好像。
分析例句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时需注意。如:弯弯的月亮像条小船。
(2)“有的……有的……有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需注意。
如: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
(3)“多么……呀”表示感叹的语气,仿写时需注意。
如:多么漂亮的花呀!
15. 红、白、黄、青、绿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16. 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柔柳、花、草、叶都赶在春天生长 柔柳 花 草 叶 17. 比喻 细密 细雨如丝 淅淅沥沥 18.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小燕子。
【分析】15.此题考查信息检索能力。
从句子“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可以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红、白、黄、青、绿,颜色非常的多,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16.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句话中“赶集”原意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选文中“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指的是春天里的柔柳、繁花、青草、绿叶都争着抢着快速生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它们为春天增添美丽。
17.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句子“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可以看出把雨比作了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雨细密的特点。形容春雨的四字词语:春雨绵绵、春雨潇潇、绵绵细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
18.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
从文章“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可以看出除了前面描述的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还有小燕子也加入到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
19.C 20.B 21.B 22.A 23.B
【分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原文“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它冬天是虫,夏天成草。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同木耳、灵芝等一样属于真菌。”可知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
20.考查内容概括。
可利用关键句进行概括。
仔细阅读第③段,可知冬虫夏草没有嘴巴,却是“吃动物”的好手是本段的中心句。
可知第③段主要写的冬虫夏草是“吃动物”的好手。
21.考查信息提取。
根据原文“中国的冬虫夏草寄生于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体上,是名贵的药材,医用价值高。”可知冬虫夏草的价值在于医用。
22.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
根据原文“它跟草不同,没有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只有细胞壁,过着寄生生活,它不开花,也不结果,依靠孢子繁殖。”可知该说法与冬虫夏草名贵没有关系。
根据原文“中国的冬虫夏草寄生于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体上,是名贵的药材,医用价值高。”可知B说法正确。
根据原文“因为它体积小、颜色暗,不易发现,且仅产于高海拔地区,产量极其有限而更显珍贵。”可知C说法正确。
23.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
根据原文“它跟草不同,没有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只有细胞壁,过着寄生生活,它不开花,也不结果,依靠孢子繁殖。”可知A说法正确。
根据原文“它跟草不同,没有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只有细胞壁,过着寄生生活,它不开花,也不结果,依靠孢子繁殖。”可知B说法错误。
根据原文“到了夏天,它长得活像一株草了”可知C说法正确。
24.我最喜欢的植物——金丝菊
我的家里种了很多花,其中有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小巧玲珑的喇叭花,黄灿灿的油菜花,高贵大气的牡丹花……在这五彩缤纷的花朵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幽香的金丝菊。
金丝菊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丽,它的花瓣一丝一丝的,仿佛一根根金线串联而成。花蕊又黑又小,就像一颗突兀的“黑痣”,但是它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这颗黑痣去掉,也许因为它想着:“这是我妈妈给我的特有的标志,正好现在流行缺憾美,我也追逐一次潮流。”而这黑痣也使它更加具有特色。
金丝菊的香气也是独一无二的,闻起来淡淡的,若有似无的,它不像牡丹的香气那么霸道,不像桃李的香气那么浓郁,它总是幽幽的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香气。
菊花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呢!将菊花的花朵摘下,晾晒后,还可以入药。
我爱菊花的美丽,更爱菊花那高洁的品质和出世的超然与入世的积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详解】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