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4: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掺和(cān) 翡翠(chuì) 蒜瓣(suàn) 更新(gèng)
B.转暖(zhu n) 分外(fèn) 商铺(pù) 水浒传(zhuàn)
C.唾沫(chuí) 嘟囔(rāng) 肿胀(zh ng) 黄焖鸡(mè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B.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肯定有一百年了。
C.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D.通过这部电影,使他懂得了: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哄堂大笑 C.截然不同 D.悬灯接彩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课堂上娟子总是瞪着杏核般的眼睛看着讲台上的老师。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B.习作的时候,我们要做到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会更清楚。
C.《北京的春节》一文依次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的风俗。
D.《腊八粥》一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等粥写得较为详细。
6.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yā pò( ),为了chè dǐ( )解放全中国,多少共产党人qián fù hòu jì( ),浴血奋战。他们有的遭受了kǔ xíng( ),面对yán jùn( )的考验,仍然坚强不屈;有的未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就已zhuàng liè xī shēng( )。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为人民lì yì( )而死,就是sǐ dé qí suǒ( )。这些革命先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8.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腊( ) 咽( )  脏( )  肿( )
蜡( ) 烟( )  桩( )  种( )
9.关联词语填空。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3)( )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 )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4)北京的春节( )讲排场,( )分外热闹。
10.指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
(2)“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 )
(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 )
1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腊八粥》一文围绕( ),描绘了一幅的( )图景。
(2)根据《迢迢牵牛星》一诗填空。
①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诗是“( ) ”。
②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塑造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3)《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节 明朗、素洁 的月色,抒发了诗人( )思想感情
(4)《寒食》一诗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哪讽的两句是“( )”。
(5)《截戏》一文以( )句开头,概括地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 )和(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腊八粥(节选)
①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②“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③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④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3.文中哪句话最能准确描述插图的内容,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下面句子不属于他猜想的是( )
A.栗子跌进黄焖鸡锅子里,不久就融掉了 B.锅巴围着锅边成一圈
C.饭豆煮得浑身肿胀 D.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15.第③、④两段加点的三处部分都是表示(1)________________的,这样写是为了衬托“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让八儿奇怪的是:(2)________。(用文中原句作答)
16.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腊八粥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让人垂涎欲滴。请你也照样子,用一两句话描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木偶戏(节选)
①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②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稗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7.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8.给加点字注音。
傀儡( ) 稗官野史( )
19.解释下面词语。
屡试不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21.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习作。
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我们在浓浓的亲情、友情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过节多有趣啊!不过最有趣的是想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如轮滑节、风筝节……哈哈,多么有意思的创想,期待你赶快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一定要写清楚为什么过这个节,想象你们是如何庆祝的,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汉字的读音。
A项翡翠(chuì)应为(cuì);更新(gèng)应为(gēng)
C项唾沫(chuí)应为(tuò);嘟囔(rāng)应为(nang)
2.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要注意掌握病句的类型并做到准确判断。
选项A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提高。
选项B属于前后矛盾,“约莫”表示不确定,“肯定”表示确定,可改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有一百年了。
选项C正确。
选项D属于成分残缺,缺少注意,可改为:这部电影,使他懂得了: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
3.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D项中“悬灯接彩”的“接”字错误,应是“结”字,词语“悬灯结彩”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的手法,把“粥”比作“农产品展览会”。
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粥的响声”比拟成“人的叹气声”。
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肚子”比作“小鼓”。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睛”比作“杏核”。
5.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说法是否正确。
C项说法错误,《北京的春节》一文依次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这几天的风俗。
6.C
【详解】本题考查了国学常识,即中国传统习俗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熟知国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日即事》,翻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诗句表现出了传统习俗,描写的是寒食节的习俗。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今夜明月当空,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诗句表现出了传统习俗,描写的是中秋节的习俗。
C.“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翻译: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诗句没有表现出传统习俗,这是作者用浪漫的拟人的写实手法“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诗人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故选:C。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翻译: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诗句表现出了传统习俗,描写的是元宵节的习俗。
7. 压迫 彻底 前赴后继 苦刑 严峻 壮烈牺牲 利益 死得其所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拼写能力以及词语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再结合整句话,联系上下文正确书写。写完后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刑”、“峻”、“牺”、“继”容易书写错误,需特别注意。
8. 腊月 吞咽 脏水 肿胀 蜡烛 烟火 树桩 种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腊:读“là”和“xī”,可以组词腊梅、腊肠、腊月等。
蜡:读“là”和“zhà”,可以组词蜡烛、坐蜡、蜡台等。
咽:读“yān”和“yàn”、“yè”,可以组词哽咽、咽泣、呜咽等。
烟:读“yān”,可以组词烟雾、烟花、烟火等。
脏:读“zāng”和“zàng”,可以组词肝脏、肮脏、内脏等。
桩:读“zhuāng”,可以组词树桩、木桩、打桩等。
肿:读“zhǒng”,可以组词红肿、臃肿、肿胀等。
种:读“zhǒng”和“zhòng”、“chóng”,可以组词播种、种地、种子等。
9.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这粥”与“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之间是并列关系,故用关联词“不是……而是……”连接。
(2)“除夕之夜要守岁”和“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之间是因果关系,故填:因为……所以……。
(3)“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和“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4)“讲排场”和“分外热闹”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用关联词“不但……而且……。”
10.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掌握。
(1)通过“眼睛可急红了”可知是神态描写。
(2)引号标注,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3)通过“靠”“斜立”可分析出,是动作描写。
11.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落花飞舞,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整幅的布帛,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们相去也没有多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诗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再把诗句翻译出来即可。平时要注意相关内容的积累。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其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句翻译为: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落花飞舞,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全诗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诗句翻译为: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整幅的布帛,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全诗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诗句翻译为: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们相去也没有多远。
12. 八儿等着吃腊八弱的经过 淳补、和睦、温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行 思乡怀人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排比 戴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
【详解】(1)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沈从文,全文笔触细腻,详略得当,紧紧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展示了一幅甜蜜温馨的腊八图。关于过年风俗我还知道:吃饺子、贴对联。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及其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对整篇文章大致内容进行回忆,其次思考题目的要求并匹配合适的内容填入即可。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②“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行。”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3)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及其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对整篇文章大致内容进行回忆,其次思考题目的要求并匹配合适的内容填入即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5)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选自《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受到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一文以排比句开头,概括地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戴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和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
13.“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4.A 15. 猜想 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6.才天亮,卖冰糖葫芦的已经开门了,把涨着通红的小脸的山楂串起来,放在板子上,再把刚煮熟的糖浆淋在上面咬一口,酸酸甜甜,酸的是山楂,甜的是糖浆,好吃极了。
【分析】13.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和插图内容的掌握。
图片上画的是妈妈抱起八儿看锅里煮的腊八粥的情景,这与文中“‘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这句话所描述的内容一致。
14.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掌握。
选文写了八儿在焦急等待腊八粥出锅时的心理活动。八儿猜想: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会煮得肿胀,花生仁会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会围着锅边成了一圈。当妈妈抱起他看锅里的腊八粥时,“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作者对八儿“等粥”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选文中“栗子跌进黄焖鸡锅子里,不久就融掉了”这是八儿以前见过的,不属于他猜想的内容。故选A。
15.本题考查了对选文第③、④段的掌握情况。
选文第③、④段加点的部分“那是他知道的”“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不消说的事”“正是”都是表示猜想的,这样写是为了衬托“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这一层意思。让八儿奇怪的是“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6.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的能力。
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腊八粥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让人垂涎欲滴。我也想照样子用一两句话描写一种我喜爱的食物。如: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冰糖葫芦。才天亮,卖冰糖葫芦的已经开门了,把涨着通红的小脸的山楂串起来,放在板子上,再把刚煮熟的糖浆淋在上面,咬一口,酸酸甜甜,酸的是山楂,甜的是糖浆,好吃极了。
17.因为 所以 18. kuí lěi bài 19. 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文中指梁炳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取。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文中指梁炳麟表演木偶戏深受欢迎,钟声大振。 20.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1.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 22.梁炳麟用手表演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
【分析】17.本题考查关联词填空。
作答时要先分析分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结合句意及语境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与“称‘布袋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8.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意,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
“傀儡”一词的正确读音为:kuǐ lěi;“稗官野史”一词中“稗”的正确读音为:bài。
19.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含义。
作答时可以根据日常所学与积累,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文中义。
“屡试不第”本义指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结合文中“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分析可知,“屡试不第”在文中指梁炳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取。
“声名鹊起”本义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结合文中“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分析可知,“声名鹊起”在文中梁炳麟表演木偶戏深受欢迎,钟声大振。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文章可知,本文第一自然段中“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详细地写出了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文章,根据文中“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分析可知,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
22.本题考查学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文章,结合本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内容分析可知,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梁炳麟用手表演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功名在掌中”在文中指梁炳麟用手表演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
23.范文:
风筝节
大人小孩围着她们发放风筝呢!我非常兴奋,就吵嚷着要放风筝了。
我和潘新业来到一边的空地上,手忙脚乱地把大鲸鱼风筝组装好。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拽着线,迫不及待地跑了起来。可是,无论我跑得多快,风筝就是放不上天去,真是令人沮丧。这时,潘新业说:“还是我来吧!”说完,他拿着风筝,只跑了几小步,放了一些线,风筝竟然就慢慢升上了天空。哎呀,原来潘新业放风筝的技术这么好啊!风筝越飞越高,于是,我提出要自己试一试放风筝的感觉。潘新业对我说:“如果感觉线紧了就慢慢放线,发觉风筝往下落,就要往上提一提线。”我欣喜若狂的拽着线,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去做,风筝果然又升高了一些,心里得意极了。放眼向天空望去,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飞翔,有老鹰,有凤凰,有愤怒的小鸟,有可怕的乌贼,当然也有我的大鲸鱼,哈哈!
我和潘新业只得收拾好风筝回学校。天空中,稀稀落落也还飘着一些风筝,继续放风筝.
今年的风筝节,有点沮丧。可是,我和潘新业成功的把风筝给放到天上去了,还放得那么高,玩得那么开心,总的来说,快乐多过于失望。就好像老师说得那样,这个风筝节,开心就好,快乐就好!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