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4: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鸡冠(guān) 稀疏(sū) 率领(shuài)
B.卜落(bǔ) 绿荫(yīng) 住宿(sù) 和谐(xié)
C.倘若(tǎng) 亡赖(wú) 踏实(tā) 朴素(pǔ)
D.兴奋(xìng) 剥皮(bō) 屋檐(yán) 复杂(zá)
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B.清代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C.宋代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D.当代 茅盾 《天窗》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詹 率领 天高地阔 B.闪烁 擦式 生气勃勃
C.低碳 花穗 欣喜若狂 D.涂沫 遭殃 扬长而去
4.下列句中带点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疏远)
B.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山峰)
C.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老翁和老妇)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困倦)
5.下列诗句不是描写农村田园景色的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6.关于《清平乐·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
B.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C.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讲究押韵,这首词的上阕押的韵是“ao”,下阕押的韵是“ong”。
D.“醉里”是酒后微醉的意思。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shùn xù( ) zhuāng shì( ) bà qì( ) ruì lì( )
shā tān( ) lǎo yīng( ) hé xié( ) biān fú( )
8.辨字组词。
霸( ) 构( ) 徐( ) 账( )
霜( ) 购( ) 除( ) 帐( )
9.填写近义词
锐利——( ) 扫荡——( )
闪烁——( ) 霸气十足——( )
10.成语积累闯关。
( )袅袅 车( )马( ) 高楼( )
( )相闻 ( )山( )水 ( )辉煌
走( )走( ) 天( )地( ) 自然( )
11.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加点的词。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 )的装饰。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3)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
(4)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 )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的散文。他以自己_________为题材,写了天窗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组织材料的,作者从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13.《天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他临终前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多音字组词。
扇shān( ) shàn( )
似shì ( ) sì( )
15.第一段话写木板窗的_______,与第2自然段中木板窗关起来后屋里的状态形成_______,为下文写天窗_______。
16.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开天窗的原因,引起下文。
B.说明乡下生活条件差,承上启下。
17.本文的题目是“天窗”,作者为什么从“木板窗”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屋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海。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18.与《三月桃花水》中的水的轻柔、平静相比,春潮的特点是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19.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中“大江复活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天地。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拿起手中的笔,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一写你去过的名胜古迹。要突出重点,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项“疏”的读音应是“shū”;
B项“荫”应读“yīn”;
D项“兴”读“xīng”。注意D项中的“剥”是多音字,读“bāo”时的意思是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读“bō”时,常用于复合词,如“剥削”。所以“剥皮”的“剥”读“bāo”。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作品和年代的对应,要对相应的文学常识非常熟悉,不要记混相应的内容即可。在本题中搭配不正确的是B项,范成大是南宋诗人,并不是清代的。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错误的更正如下:
A. 屋詹屋檐 B. 擦式擦拭 D. 涂沫涂抹
4.A
【详解】此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应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平时学习中,一点要熟练掌握诗句内容。A选项中篱落疏疏一径深。此句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疏疏:稀稀落落。
5.D
【详解】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D选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看出,此句不是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
6.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B项错误,《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人。
7. 顺序 装饰 霸气 锐利 沙滩 老鹰 和谐 蝙蝠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装”“霸”“鹰”“蝙蝠”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霸道 构造 徐图 账本 除霜 购买 除去 帐篷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霸:霸道、霸占。霜:除霜、打霜。
构:构造、结构。购:购物、购买。
徐:徐图、纡徐。除:除法、除去。
账:记账、账本。帐:帐篷、蚊帐。
9. 锋利 涤荡 闪动 傲气十足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锐利:锋利的,尖锐的,尖而快的(刃锋等)。或比喻(眼光、言辞等)尖锐、犀利。
近义词有:利害、锋利、明锐、厉害、尖锐、敏锐、犀利。
扫荡:1.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2.泛指彻底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东西,都应当~。
近义词有:涤荡。
闪烁:1.(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江面上隐约~着夜航船的灯光。2.(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他闪闪烁烁,不做肯定答复。
近义词有:闪动、明灭、闪灼、闪耀、闪光、忽闪。
霸气十足:傲气:自高自大的作风习气。一般是指自尊心很强,很骄傲而且对自己的各方面有自信和满足。
近义词有:威风凛凛、八面威风、霸气侧漏、霸气外露。
10. 炊烟 水 龙 林立 鸡犬 依 傍 灯火 胡

经 义 而然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成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
炊烟袅袅: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走胡走越: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为敌国所用。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越:古国名,在今江浙一带。
天经地义: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自然而然:自由发展,必然这样。 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11. 趣味 奇特 陶醉 立即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再结合语境从近义词从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填空。
风趣:一指风格志趣;二指情趣,风味;三指犹风韵;四指幽默诙谐。“风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其内涵多指风尚志趣,也可指风味情趣,它作为美学范畴确立在宋代,宋以后文论家对“风趣”展开了理论探讨。
独特:意思是指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立刻:意思是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某事发生后下一瞬间。
12. 茅盾 小时候的经历 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夏天阵雨来临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夜晚孩子被逼着上床时,天窗又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分—总 声音 光芒
【详解】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散文。他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题材,写了天窗的来历、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这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夏天阵雨来临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二层写 夜晚孩子被逼着上床时,天窗又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2)《三月桃花水》是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非常优美,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照分—总的结构来组织材料的,作者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
13. 茅盾 沈德鸿 雁冰 茅盾文学奖 子夜 春蚕 林家铺子 14. 扇风 扇子 似的 似乎 15. 作用 对比 作铺垫 16. 比喻 屋子 地洞 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像似的 A 17.从“木板窗”写起,是为了引出关于天窗的话题,自然转入下文。
【分析】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丘山之功,他从1918年起陆续编译了数十篇外国童话,是最早把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介绍给中国儿童的人。茅盾临终前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这就是著名的“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
14.本题考查多音字组词。
扇shān组词:扇风、扇动、构扇、扇惑、扇枕。
shàn组词:扇贝、扇子、蒲扇、扇骨、走扇、磨扇、台扇。
似shì组词:似的。
sì组词:相似、似乎、貌似、酷似、好似、疑似。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句子“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可知讲述的是木板窗的作用。再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可知与第2自然段中木板窗关起来后屋里的状态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天窗作铺垫。
16.(1)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关上窗后屋子里的状态。
仿写: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木板窗窗的作用,“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讲述了关上木板窗以后屋子里的状态,所以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这个句子是为了点明开天窗的原因,引起下文。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作者先是介绍了“木板窗”的作用,然后再写关上木板窗以后屋子里黑暗的状态,所以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那么从“木板窗”写起是为了引出关于天窗的话题,自然转入下文。
18. 奔腾 汹涌 19.指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 20.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第三自然段,“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第三自然段,“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写溪水、大江奔涌的样子,写出了对北方春天的喜爱之情。
21.范文
难忘的国庆节
十一国庆是欢庆、快乐的节日。我们按约定在这美丽的节日里去体验美丽的山,清澈的水。
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沿着长长的沿江风光带,从湘江大桥来到了橘子洲。刚下车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啊,真香!放眼望去这里就是江中的小岛。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了旅游观光车,来到了橘子洲上的顶端。看,年轻帅气的毛爷爷坐在岛的中央。正注视着层林尽染的岳麓山呢!岛的两边是繁华的长沙城,东边由美丽的绿带相拥普高而雄伟的杜甫阁,特别引人注目清澈的湘江水,水面非常平静,宛如一面明镜,小岛倒映在水中,远远望去,湖水宛如母亲般环抱着橘子洲。我问妈妈:“湘江是最大的河吗?”妈妈说:“湘江是三湘大地母亲河,她也是长江的孩子,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长沙县白鹭湖,啊,多美的湖啊!湖水清澈,四周绕山。看着望不到头的山脉,我就问妈妈:“这里有很多山吗?哪里才是高峰?”妈妈说:“我国有许多名山,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我想珠穆朗玛峰一定很雄伟。
国庆假期过得很快,我又回到了教室,会学到更多山和水的故事,山和水的知识。我想去游长江,去看大海,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我爱山河,我爱祖国的山河。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写景作文的掌握能力。
要求:
首先,展开联想和想象(可用拟人,比喻);
其次,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最后,介绍给同学,介绍的时候,需要讲清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
结尾:表达情感,风景如此动人,我们不禁要感叹;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