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练案
执教人: 班级:七年级 执教时间:2013年6月 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和阅读要求。
2、正确高效地描绘本单元的知识树,提高理解分析与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导入】:
【自主复习】: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祈祷( ) 亘古( ) 辔头( ) 山巅( )
2、填空:(4分)
⑴《最后一课》作者 , 国作家。
⑵《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是 。
⑶《木兰诗》选自 编的 ,是 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
⑷《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
3、《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2分)
4、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3分)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6、修改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部分,使它与其他部分的句式一致、连贯。 (2分)
⑴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 , 就像锦缎一样)。
改为:
⑵(井冈山 , 青山此起彼伏 , 峻岭绵延不断),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改为:
7、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在下面诗句里找出能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2分)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合作探究】:
阅读分析
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解释诗句中的词语:(3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关山度若飞(度: )
⑷朔气传金柝(朔: )
⑸归来见天子(见: )
⑹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 )
9、第二段中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2分)
10、第三段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 。(1分)
11、按意义单位为下列诗句划分节奏。(2分)
⑴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⑵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2、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1分)
13、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14、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2分)
(二)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5、“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16、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1分)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17、把字帖,想象成“许多成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1分)
18、选文用“ ”具体写出“个个人那么专心”;用“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3分)
19、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1分)
20、“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1分)
【小结回顾 检测达标】:
第六枚戒指
(美)简·柏特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人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件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珠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摸30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时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企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我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了,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高个子男人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正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 ”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 ”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 ”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地,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雾里。
我慢慢地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瞥见( ) 弥漫( ) 翌日( ) 抽搐( )
22、文章开头写经济萧条以及“我”的职务变更过程有什么作用?(2分)
23、文中对珠宝店内那个男人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摘出相应的句子。(2分)
24、“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你能揣摩此时“我们”的心理活动吗?(2分)
25、“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这里的“所有美好的希望”是指 。(1分)
26、细读全文,想想文中“我”根据什么做出判断:可以用语言向那个“男人”讨回戒指 (提示:参考前文对那个男人的描写)(2分)
27、“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此时为什么写雾景?(2分)
28.体会“我”用怎样的语言讨回了戒指 (2分)
29.想想,除了用语言,还有些什么办法讨回戒指 (2分)
30、虽然文中描写的那个社会很不公平,但读了此文后还能留给人们一些异样的感受,请你谈一谈。(2分)
写作(40分)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朋友。幼小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成年后事业上的合作者;读书者以“书”为友,弹琴者以“琴”为友,赏花者以“花”为友;有终生为友者,有一时为友者,也有先敌后友者。
要求:以“朋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500以上。
第二课时
【目标导入】:
【自主复习】:
考经问典(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4分)
(péngpài)(gèn)______古(bǔ)_____育阻(ài)_____
迷惘( )懊悔( )崎岖( )炽痛(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3分)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祁祷的钟声也响了。( )
(3)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3.默写并填空。(2分)
(1)古诗默写。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
②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③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黄河颂》是组诗《__________》的第二部,作者__________。
②《最后一课》,作者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籍)作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③《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4.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感受。(2分)
(1)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2)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
5.解释下列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
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合作探究】
巧练过关:
6.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往往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你能写出不少于 三个表示“笑”的(不能有笑字出现)词语吗?(2分)
7.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如果你是欢送者,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杨利伟凯旋, 如果你是迎接者,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2分)
8.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不超过20字)(2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 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大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回顾 检测达标】:(共7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生“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
11.“法兰西万岁”这个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
12.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2分)
答:
(二)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共10分)
泰山印象
于燕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8.“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19.“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三)(共8分)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干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我已征服了这只大象。这是不是太滑稽了?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她不承认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让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们绝迹。人类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20.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22.文中第三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文意,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