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统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2021年9月28日,“山高水阔长流天际一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展
现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既独具气质、风格各异,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
明气象。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点是(·)
A.领先世界
B.南重北轻
C.农牧同源
D.多元一体
2.《孟子·尽心下》记载,“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
殍,用其三而父子离。”据此可知,孟子的治国主张是(
A.道德教化
B.广施仁政
C.因时施治
D.节用尚同
3.秦始皇于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又于今内蒙古、山西和陕西境内修建直道。其共同
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促进边疆经济发展
C.消除六国政治影响
D.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4.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
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
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A.顽固的忠君意识·B.激进的功利思想·C.昂扬的进取精神D.浓厚的宗法观念
5.《三字经》对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有如此概述:“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
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大事是(
A.楚汉战争
B.淝水之战
C.王莽新政
D.安史之乱
6.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
曾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见右表),其中
第一次:商周时期
一从“神”到“人”
第三次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第二次:魏晋时期一从“礼教”到“个性”
A儒学的复兴
B.国家的统一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一从“道德”到“功利”
C.科举制发展
D.民族的交融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7.宋太祖说:“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符合这
一理念的施政方针是()
A.与民休息
B.守外虚内
C.无为而治
D.崇文抑武
8.右图为发现于河北宣化的辽代墓葬茶道图,图中
茶盏、盏托、茶碗、茶勺、渣斗等茶具清晰可见。据
此可知,当时辽朝(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B.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C.手工业发展较缓慢
D.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9.元朝时,南方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的税粮总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仅江浙一省即超出全
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当时()
A.南方经济优势明显
B.区域经济差距缩小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北方粮食生产衰退
10.乾隆帝谕令:“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
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据此可知,清政府对边疆少
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
A.扩大贸易
B.招抚授官
C.因地制宜
D.军事控制
11.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作)坊
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这表明当时该地(,)
A.是徽商的活动中心
B.是全国纺织业龙头
C.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12.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
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明清时期一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13.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
是()
A.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B.b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c是唐朝时期,佛道思想成为主流
春秋
秦汉
三国两晋宋明清
D.d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渐趋没落
南北糊隋唐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统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A C B C D D A C D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C B C D D C B A A D
二、非选择题
26.(1)举措:全面推行郡县制;北击匈奴,修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控制;修驰
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等。(任答两点4
分)。
特点:空前辽阔。(2分)创新:实行行省制度;驿站制度;设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
地区等。(任答两点4分)
(2)举措: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制度、法令;推行察举制;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发挥儒家的
教化作用;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用统一文字等(任答四点 8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得
分)。
(3)认识:自古以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或制度要不
断创新;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等。(2分,言之成理均可
得分)
27.(1)目的“:自强”“求富”(或“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2分)
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培养了人才,是中国早期现代
化的尝试。但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
产技术,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两个角度,每个角度各3分,共6分)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第 1 页(共2页)
(2)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一些障碍,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条件;政府鼓励民间兴
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兴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战,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契机。(任答三点6分)
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地区分布不平衡;近代工业的比重小。(任答两点4分)
28.【示例】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2分)
论题: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2分)
阐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为解决当时问题,孔子主张“仁、礼”的学说,并开办私学,
儒家思想至此产生。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并形成一
整套完整的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儒学发展的系统化、理论化进程。汉
武帝时期,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上,融合阴阳五行、道、法等学派思想,
提出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儒学由此被统治者确
定为封建正统思想。但随着魏晋佛道的兴盛,儒学正统受到挑战,直到南宋,朱熹在
结合佛道,以及北宋五子思想基础上,将儒学发展为足以抗衡佛老的完整思想体
系,并且在明清两代被尊为儒学正统哲学。儒家思想自产生开始,便在继承中不
断吸收其他思想,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分)
(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第 2 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