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代表作,熟悉作者的文学风格。
2.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疏通文章论证结构,把握中心观点。
3.通过学习课文体悟阅读的重要性,热爱阅读,为个人成长和思想成熟助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疏通文章论证结构,把握中心观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悟阅读的重要性,热爱阅读,为个人成长和思想成熟助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黑塞的相关资料,阅读其代表作,感受其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
读书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的全部。古有先贤在山中苦读,今有毛主席在闹市读书。今天让我们走进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 黑塞黑塞的阅读世界,是对读书有怎样的看法吧!
二、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考入毛尔布伦修道院。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过了一年便逃离学校,独立谋生,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190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名骑士”。1912年迁居瑞士,除了写诗、撰文抨击沙文主义外,支援德国流亡者出版刊物,坚持同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斗争,直至二战结束。
1927年发表自传体长篇小说《荒原狼》,引起德国文学界的激烈争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背景介绍
赫尔曼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开始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文体简介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标题叫做“目的”和“前提”,围绕这两点,作者写了哪些内容?通读全文进行梳理概括。
四、精读探究
(一)读书:目的
阅读1、2两段,思考:
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
定义——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形式——永远都在半道上
2.“真正的教养”与“读书”及“生活的意义”有何关系?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即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
(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2)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二)读书:前提
1.研读世界文学,该如何行动呢?
(1) 认识自己,从天性出发感受文学的魅力(第③段)
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2)从反面论述,指出不当的阅读枷锁会让人厌恶读书,适得其反。(第③段)
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
(3)进一步指出读书不在数量,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确立了读书的前提。(第④段)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4)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例:
①曾经以理性矫正阅读,发现行不通;转而依从天性,于是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第⑤段)
阅读数量:由少到多又到少。(第⑥段)
阅读巴尔扎克:从完全没有兴趣到“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第⑥段)
从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了在感兴趣的作品少,或者全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顺其自然,最终也会走上阅读的道路,印证了前文的观点。
②分享阅读中国古代著作的经验(第⑦段)
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证明,不同文化思想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阅读体验,令人难以忘怀。
2.当前世界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见解?
第8段:
(1)当前现状——轻视书籍
(2)面对这样的现状,作者再次强调阅读杰作的意义
提出读书的建议(⑧):
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
②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
③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1)读书观: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认为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
(2)原因:
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下功夫。
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否则他的阅读也许能带来知识,但会缺少爱和生命。
2.在作者行文的过程中,哪些内容或句子给你带来触动?找出相关句子,说说哪里令你触动,或结合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1: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用“爱”和“义务”这一对词语生动直白地区别出了以兴趣为引导和读书和“为读书而读书”或为了某一责任而读书的情况,“必须”一次强调了以“爱”引导阅读的必要性,将理性的思辨孕育于感性的表达中。
例2: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只能如同念叨着 “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一般,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如此,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不能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
例3:我们先得向杰作证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自己的价值”指的是客体是可被教养的,即前文所说的个性和人格;“杰作真正的价值”则是指经典作品对一个人的教养作用。“向杰作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句,突出了“杰作”的崇高地位,阐明了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才能体会杰作的伟大的之处。
六、拓展延伸
你的读书观是什么?试着像作者一样,结合具体读书事例,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作者阐述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完善自我修养。
八、名句赏析
作者善于将自己的深思凝练于简练生动的语句中。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这样发人深思的句子还有很多……
1.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2.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候,石头的缝隙中也会开出小小的幸福花朵。
3.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
4.大部分人都像被风吹落、随风飘舞、掉于地上的树叶一样。但也有与星星相似的人,他们行走在固定的轨道上,多强的风都吹不倒他们。他们本身拥有自己的法则和轨道。
九、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的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绘制思维导图。
2.阅读黑塞其他代表作,写一篇读书笔记。
3.以“我的读书观”为主题,在班级举办专项研讨会,并且组织代表发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