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微专题任务单:理解“学习之道”——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方案】微专题任务单:理解“学习之道”——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5: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理解“学习之道”
——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大单元微专题学习)
情境任务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他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要求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与此同时,习近平更提倡实干,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他曾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党员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想一想,围绕“学习之道”,习主席主要给了哪些建议?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基本内容。
2.理解文章从不同角度阐发的学习之道。
3.结合文章名言警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自学过程
◆问题导学
一、流利诵读,熟悉文本。
参考助读资料:【情境课文】劝学诵读版;【情境课文】师说诵读版
二、疏通字词句,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下列重点字词句的释义。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 )矣。
③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 )解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 )之。
三、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劝学》段落内容概括: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段落内容概括: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