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掠过(lüè) 油漆(xī) 苟安(gǒu)
B. 躲避(bì) 拘泥(ní) 怅然(chàng)
C. 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
D. 一缕(lǚ) 即使(jí) 契合(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 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 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 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②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③文字是一道桥梁。
④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A. ③④①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铜仁市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B.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C.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D.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6.下面有关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 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 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二 、语言表达
7.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杭州某校文学社的同学在一次阅读沙龙上交流了有关作家创作谈的话题,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说起当初《红高粱家族》的创作状态,莫言说也有创作缺陷:“没有现场的体验感,当然可以通过想象来弥补,但是我想假如我是亲历者,我写出来的《红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完美。”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变成他创作过程中的强项:“我只有在别的方面来弥补它,譬如对高粱地的描述,对于高粱这种植物拟人化的描写,在那个时代里面反叛的男女青年们爱情生活的描写。恰好是这样一种替换、一种弥补,使《红高粱》这部小说具有更多的丰富性。”
材料二:在写《奇鸟行状录》时,村上春树的灵感仅仅源于鸟的叫声。“我在后院听到一只鸟在叫,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这似乎是一种预示,于是我开始想写这样一部作品。”如此这般,每一个“未知”的日子在村上春树看来都很有趣。“每天,我起床,走向桌子,打开电脑,然后我问自己今天会发生什么。”除了生活中的观察与体会,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源于丰富的想象力。“我的想象力是一头动物,我要做的就是让它活着。”
材料三:在谈话中,门罗除了回答读者关心的关于她创作的问题,也讲到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变化。门罗说她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写进书中,“那样会有点无聊,我想让角色更有趣一些,角色应该背叛实际的生活。”“但你书中的人物总生活在同一个小镇。”阿特伍德说。“的确,”门罗表示,“一些人一生所见的都是一些相同的人,他们一辈子去同一个教堂,让他们期待、思考一些奇怪的、不同寻常的想法,的确是对他们要求太多了。”
(1)下面福斯特的这句话中写到了不同的小说家对于小说创作有不同的理解,你更喜欢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还是超越生活实际的作品?任选一则材料作为依据进行评价。
有些小说家会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可能发生之事。”但有幻想倾向的小说家则说:“这些是在你日常生活中所遇不到的事,你首先得将我的小说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接受,然后再接受小说中的某些事物。” (选自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想象力是一头动物,我要做的就是让它活着。”结合材料中的三位作家和你的亲身经历,谈谈如何才能让想象力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诗歌鉴赏
8.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南宋]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④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④横槊: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
⑴词的上片以 “________ ”二字将词人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又以“________ ”二字一笔带过对六年况味的感受。
⑵“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驱遣我们的想象》)请结合词的下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⑵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⑶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⑷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项中的“漆”应读qī;
B项中的“泥”应读nì;
C项正确;
D项中的“契”应读qì。
故选C。
2.【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A项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的“慌”应为“荒”,故B不合题意。
C项中的“既”应为“即”,故C不合题意。
D项中的“察”应为“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根据语境,这里B恰当。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本段讲了“文字”的作用,③引领了话题,是第一句;结合①中的“这边”及句意理解,此句为第二句;上两句提到“桥梁”③讲到了“桥梁”的作用,④为第三句;结合上句的“会面”理解,②为第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改善”;
B.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C.有误,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在……后”;
D.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6.【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故A错误。
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故C错误。
D.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1) 示例一:更喜欢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理由:根据材料一,莫言认为亲身经历写出的作品会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完美,想象是一种弥补的方式。根据材料二,村上春树听到鸟叫,进行细致的生活观察和体会,为他的创作找到灵感。根据材料三,门罗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写进书里,会经过加工改造,但还是以现实人物为出发点的。
示例二:更喜欢超越现实的作品。理由:根据材料一,莫言认为想象使《红高粱》具有更多的丰富性。根据材料二,村上春树只凭一声鸟叫,然后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写作。根据材料三,门罗让书中角色脱离现实生活从而显得更为有趣。
(2) ①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多加体会,由此展开想象。②热爱生活,有好奇心,对每一个未知都有兴趣。③让角色背叛实际生活,期待各种奇怪的、不同寻常的想法。;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此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但一定要结合材料寻找依据。示例一:更喜欢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理由:根据材料一,莫言认为亲身经历写出的作品会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完美,想象是一种弥补的方式。根据材料二,村上春树听到鸟叫,进行细致的生活观察和体会,为他的创作找到灵感。根据材料三,门罗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写进书里,会经过加工改造,但还是以现实人物为出发点的。
(2)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本题在表述观点时候要注意结合材料,如“但是我想假如我是亲历者,我写出来的《红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完美”“ 除了生活中的观察与体会,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源于丰富的想象力”等重点词句。
【答案】⑴记得 堪惊
⑵词的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和描摹;首先描绘了想象中边塞的傍晚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接着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并说他不仅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而且还有写诗赞美的豪情。;
【解析】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通读整首词,在把握整首词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词的上片以 “记得”二字将词人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又以“堪惊 ”二字一笔带过对六年况味的感受。
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先通读整首诗词,在把握整首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的意思,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自己对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作答即可。“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驱遣我们的想象》)请结合词的下阙,这句话的可理解为:词的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和描摹;首先描绘了想象中边塞的傍晚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接着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并说他不仅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而且还有写诗赞美的豪情。
【答案】⑴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⑶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⑷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文论点为: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如: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