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桂花雨 说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6: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说课稿
一花一鸟总关情。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请各位评委老师和我一起走进《桂花雨》,去感受那场奇妙的桂花雨。我将从多维镜头析教材,以学定教说目标,教学相长说方法、情感交流说过程、画龙点睛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维镜头析教材
《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地方法。”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桂花树是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 但“收桂花”“摇桂花”这样的情景与孩子们的生活脱节,不便理解;另外,文章表达了对母亲、家乡的思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造成情感衔接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
三、教学相长说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导读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法 (三)合作学习法
四、情感交流说过程 (首先、其次、再者、最后)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环节具体展示我的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由扶到放,一条主线贯穿
一、复习回顾,孕育情感。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琦君的美文,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一下词语,开火车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二、品味桂花香。
是呀,这桂花到底香到什么程度 请你读一读3-6自然段,找出哪些词、哪些句写得特别传神,让你一读就感受到了桂花的香?请你读的时候画下来。可以小组内讨论学习。
预设: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指名学生读。指导朗读。读好“浸”字。
3.去掉“没有不”,和原文进行对比,体会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4.谁能带着我们走进香海里?指导朗读。
预设: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 质疑: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全年都浸在桂花香中呢?
2.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先 ,
然后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3. 紧扣“沉浸”,开展语言训练:
春季,泡上一杯桂花茶,我们沉浸在__________;
夏季,吃上一口桂花卤,我们沉浸在______________;
过年时,吃上一口桂花糕,我们沉浸在____________。
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__。
4.难怪作者这么喜欢。齐读最后一节。
三、品悟摇花乐。
过渡:作者不仅喜欢桂花的香,更喜欢“摇桂花”呢!请默读第五自然段,用心去感受一下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传神,让你一读就能感受到乐趣呢?边读边作上记号吧。我们读书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更要关注文字背后隐藏的感情。
预设: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呢?”
1.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情算得上“大事”呢?
对于作者来说,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就像是我们过生日,过年一样的重要,是一件---大事”。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抓住“大事”,读出我的快乐。
2. 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你生活中有没有缠着父母的事情?
那我是怎么缠着母亲问的呢?(创设情境)生展示
同学们,这就是——“老是缠着”。
预设: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1.指名读句子。
2.师:“我”是怎么摇得呢?读出这种快乐。
3. 想想快乐的我使劲摇摇桂花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有感情读句子。
预设: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看,桂花落下来了,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请你读。你是带着什么心情读的?(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想不想亲身沐浴这缤纷的花雨?开展语言训练:
摇啊摇,
2.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让我们带着快乐一起来读。
3.作者沉浸在桂花雨的欢乐中了,这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长大后作者还对儿时的桂花雨记忆犹新,以至于看到了桂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引读)
四、感受思乡心。
1.母亲喜爱桂花,我赏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2. 故乡的桂花,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回到母亲身边,对她说:课件出示:
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
3.母亲比的不是香气的浓和淡,比的是不同寻常的乡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出示)
4.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的桂花,我----(引读第8自然段)
在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品读感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者,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又有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点拨、启发、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五、体验思乡情。
1.同学们,长大后的琦君因为种种原因孤身一人离开家乡浙江,来到了台湾。
曾经在《烟愁》中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朗读!
2.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猜她此时会怎么样?
3. 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难怪琦君会说:“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齐读)。就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吧。齐读最后一节。
六、作业:
1.说: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2.推荐阅读琦君的《烟愁》。
说评价,举例子
五、画龙点睛说板书
根据本课特点及教学重难点,我采用提要式板书,用几个关键词,提纲挈领使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理清学习思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