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8: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动前】
2022-2023学年五校期末线上联考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孙周兴概括了尼采的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去探索,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哪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所以现在,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摘自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人们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入积极的虚无主义。
D.彻底否认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凭借强健的生命本身创造价值,这是尼采推崇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无是人生的真相,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B.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C.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 )
A.在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
B.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C.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D.为了制伏肆虐的涝、沙、碱三害,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用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一整套关于兰考“三害”的具体详细的资料。
4.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
5.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搬家不如搬石头
范稳
南山村在老鹰山下,一些山头高过了鹰的翅膀。老鹰山很多年都没有见着老鹰了,不只鹰恨山高,而且人穷了,连鹰都不愿来。外面的人到南山村,大多也会这样感叹:这样的山旮旯里,怎么活人?
南山村曾经有一个很光荣的名字——南山营盘,几百年来这里都是戍边将士们的守关之地。在村庄的上方老鹰山上,清朝时就有一块界碑,现在叫198号碑。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平定云南,兵锋所指,乾坤奠定。走得最远的一支队伍一路随军征战,直到在南山村驻扎了下来。他们奉大明皇帝之命屯田戍边,新的家园便在先祖的解甲处建立。
百户长曹应征被南山村的曹姓人家奉为一世祖,年年清明节曹氏家族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去老祖先的坟上祭祖。朝代更替,沧海桑田,曹姓人家在岁月的深处为国家守关卡,距今已传了二十四代。有他们在,国家的版图上所标记的这块土地就有了炊烟宁静的飘拂,有了牛羊悠闲的啼叫,有了人欢马嘶、鸡鸣狗吠,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伴随着苦难但也充实的岁月。
每年带领族人祭祖的人是村长曹前宽。在新世纪来临的那个祭祖日,曹前宽在列祖列宗的坟前上了香,摆上供品,念了祭祖文,带着大家三拜九叩,然后杀了一只大红公鸡,鸡血滴到一个酒桶里。血酒先敬了祖先,然后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人一碗,一饮而尽。大家都知道,族长有话要说了。
他说前天我到乡里跟乡长说,我们要开一条路。乡长说,你们的村庄得癌症了,水流光土流光,庄稼树木不长,只剩下石头。这叫“生态癌症”,你懂不懂?县上不会给你们修路的钱,那样不如把你们搬下来。
参加祭祖的男人们还记得,他们的族长那一天在列祖列宗面前动感情了,发火了。他的大嗓门把山风都挡回去了,林中的鸟儿也吓得噤了声:
“我们南山村就要守不住了!守不住老祖先创下的这点基业,也守不住老祖宗的坟,更没办法守住老鹰山上那块碑!没有一条路,我们就活该受穷!现在拿出打仗时的劲头来,就是用指头抠,我们也要从岩壁上抠出一条公路来!”
这一番话,得到村里四五十岁以上的汉子们的共鸣,他们说,我们的老祖先从洪武年间就来到这里给国家守卡子,老祖先的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咋个能搬走?啥叫“生态癌症”我们不认得,我们穷死饿死也不搬家!
而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纷纷说,你们这些老辈子也不想想我们的日子不好过,看看我们的村子,现在哪里还有点人气?山下有现成的大马路,做个生意打个工都方便,哪样不比山里好?人挪活,树挪死,这些道理你们难道不晓得吗?
曹家后人们在先祖面前吵翻了天,最后还是族长曹前宽一锤定音:“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自古修路架桥,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老祖先看着我们哩。你们年轻人要出去打工讨生活,我们不反对。我们这辈人,不给你们修一条路出来,你们就只有走出去的脚,没有走回家的心。路修通了,我就不信我南山村过不上好日子。我们就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
就这样,南山村的挖路战争开始了。那时南山村算上曹前宽只有三个党员,都和曹前宽差不多年龄。他们提了钢钎大锤,率先站在了山岩子下。开工前,曹前宽动了点心思,他没让大家将路从村口修下山,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挖。他说,路挖不到家门口,谁也别想当逃兵。村里连一台凿岩机都没有,全靠汉子们抡起大锤干。他们不是专业的筑路队,要种地养家糊口,还要外出打工挣钱,经常在工地上的,就只有六七个像曹前宽这样的老倌。他们上午做完地里的活计,下午靠钢钎、铁锤、凿子、锄头、十字镐、背篼、撮箕、绳索等最简单的工具,像与时代不合拍的老愚公,年年挖山不止,干得连掌心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每个月能把路挖出去一二十米,都让人心生希望。
曹前宽经常说,没有哪个比我更懂这些石山了,它就是一本书,就看你读得烂不烂。人家读书,这个倔老倌读石山。曹前宽仿佛读书破万卷,开山如翻书。
当然也有他读不懂的时候,路挖到鹰爪岩子时,曹前宽说我们半年就可以把它干通了。可是,他们干了整整三年,鹰爪岩子还是锋利地悬在人们的头顶,就像一团啃不动的骨头,令人恨得牙痛。
连曹前宽也没有想到,这区区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竟然一挖就是十二年!而曹前宽就像一头和大山较劲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不顾的老牛。
……
这几天,省里来了两个电视台的记者在南山村采访,他们跟随曹前宽在筑路工地上来来回回地拍了两天,还去拍了198号界碑。记者说,老曹你真不容易,不等不靠、不伸手不叫苦,干一条公路干了十多年,干出了一种精神。难能可贵啊!曹前宽对记者说,带村人修路,不过是在大山围堵中找一条出路,在贫困的煎熬中找一条生路。不然年轻人就不愿回来了嘛,村庄就守不住了嘛。
王记者说,你知道不,已经有人把你老人家“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话报到省里去了,老曹,你要当典型了。曹前宽说,当年支前时生死不管,为国家守边疆,我当过典型;现在又不打仗,我算个什么典型?
王记者反问道:“这么大一场脱贫攻坚战,不算打仗?我看比当年打仗还艰难。”
(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转身》,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前宽是族长,也是村长、党员;他有远见,懂民情,能吃苦,带领村民打挖路战,是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B.小说结尾,借省电视台记者的话,侧面烘托了曹前宽的形象,展现了这场修路战的艰苦卓绝和伟大意义。
C.小说既有弥漫着烟火气的地方文化特色,也饱含厚重的古典文化底蕴,焕发着时代史诗般的文学色彩。
D.小说以悬念构造曲折跌宕的情节,在村民要修路的强烈愿望和面临的诸多困难阻力的矛盾中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主题。
7.关于文中写到的南山村的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以南山村多年不见老鹰来写这里山高人穷,交代了南山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态。
B.文中村长曹前宽带领族人上香、杀鸡、喝血酒祭祖,借此仪式统一村民修路的思想,鼓舞士气。
C.鹰爪岩子,村民干了整整三年也没打通;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挖了十二年,作者以此表明“生态癌症”之说的来源。
D.198号界碑,记录着南山村的古老历史,标记着国家疆界的寸土必守,也见证着南山村民挣脱大山束缚的坚定脚步。
8.以曹前宽为代表的一批南山村人,为什么宁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文本是怎样以小见大折射中国的脱贫攻坚战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逼,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而已。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坐,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
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及事觉,丕从帝至平城,帝每推问泰等,常令丕坐观。有司奏元业、元隆、元超罪当族,丕应从坐。帝以丕尝受诏许以不死,听免死为民,留其后妻、二子,与居于太原,杀隆、超、同产乙升,余子徙敦煌。
初,丕、睿与仆射李冲、领军于烈俱受不死之诏。睿既诛,帝赐冲、烈诏曰:“睿反逆之志,自负幽冥,违誓在彼,不关朕也。反逆既异余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然犹不忘前言,听自死别府,免其孥戮。元丕二子、一弟,首为贼端,连坐应死,特恕为民。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故此别示,想无致怪。谋反之外,皎如白日耳。”冲、烈皆上表谢。
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故君得以施恩而不失其威,臣得以免罪而不敢自恃。及魏则不然,勋贵之臣,往往豫许之以不死;使彼骄而触罪,又从而杀之。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
是时,代乡旧族,多与泰等连谋,唯于烈一族无所染涉,帝由是益重之。帝以北方酋长及侍子畏夏,听秋朝洛阳,春还部落,时之谓之“雁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B.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C.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D.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衣,古代红色的官服。古代以服色分辨贵贱,如“青衫”的尊贵程度就高于“朱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与《答司马谏议书》“授之于有司”所指一致。
C.坐,因为;连坐指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到刑罚的一种制度。
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元丕对此都不高兴;虽然朝中大臣们都改换了衣服帽子,但是由于元丕反对迁都洛阳,他依旧穿着胡服处身其间。
B.穆泰等人叛乱之事败露后,有司认为元丕也应连坐治罪;但是孝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免了元丕的死罪,杀了元隆、元超及其同母兄弟元乙升。
C.陆睿虽然受过不死之诏,后来却被诛杀。孝文帝认为,虽然曾经诏许他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免于一死,但是由于他叛逆谋反,不可宽恕,只能免除他儿子的死罪。
D.代乡旧族中只有于烈一族未参与叛乱,孝文帝因此更加器重他。鉴于北方酋长与陪侍的王子害怕暑热,孝文帝听从了他们秋天到洛阳上朝、春天回到自己部落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
(2)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
14.司马光认为,如果臣子有罪,应当怎样对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①韩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诨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再不拯救,将后悔莫及。
B.“闻说北风吹面急”一句中,“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敌军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C.作者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词章的感染力,又如一篇环环相扣的论说文,逻辑严密。
D.全词多处用典,有古人古事,如唐代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的张巡、许远等;也有化用的诗句。用典使表达含蓄委婉,体现出婉约词的风格。
16.有人说本词是时事策,是人才论,是志愿书,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3)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元宵佳节,一场春雨把整个县城洗刷一新。红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欢腾的舞蹈跳起来,欢乐的乐典奏起来。铿锵的锣鼓敲出人们奋发向上的新起点,翩跹的乐舞扭出人们团结拼搏的壮志情,节日的县城大街小巷花灯绽放,①______。全县人民张灯结彩喜庆佳节,处处灯火辉煌,人潮如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元宵灯展是今年元宵节最大的亮点。县城各主要交通干道两边的路灯电杆上大红灯串辉煌夺目,小树上“繁星”闪烁,无限春光,尽显于此间。造型各异、新颖别致的大型机械灯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长征赞歌”灯、“舜帝拜师”灯、“太空之旅”灯、“孔雀开屏”灯、“三羊开泰”灯、“好运来”灯、“龙风呈祥”灯、“龙腾奥运”灯、“二龙戏珠”灯、“福娃迎春”灯、“四君子游单”灯等集声、光、电子一体的一组组大型机械灯,美不胜收,每组灯通体明亮、灯火辉煌,与悬挂在街道两旁的传统花灯②______,把街道点缀得③______。元宵的灯——灯流似海,元宵的夜——璀璨如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些明星拿得出手的作品没几个,却擅长“造话题、炒热度”,这戏外可比戏里精彩太多了。
B.古色古香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
C.可容纳92000名观众的决赛地,也是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中国制造”越来越闪耀世界。
D.如今,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神州大地的航天人——他们虽平均年龄最大,但其飞天本领一直保持“青春状态”。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眼圈”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业内称之为“眶周色素沉着”。但其实“黑眼圈”真不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① :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与黑眼圈关系密切;皮肤内色素增多,如真皮色素细胞增多、表皮内色素沉着等,都可造成黑眼圈。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的区别, ② ,还沾沾自喜。通俗地说,卧蚕其实是饱满而紧实的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条“瘦肉”; ③ ,可以想成是一块“肥肉”。卧蚕眼是生理性眼轮匝肌的增厚引起的,眼袋大多是由于生理性眼睛老化或一些遗传因素造成的脂肪过多的膨出形成的。因此,黑眼圈的形成,遗传、自然衰老的影响更大。
改善黑眼圈时,不少人选择涂抹眼霜。其实,含有咖啡因成分的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并改善黑色素沉着的眼霜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对于黑眼圈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虽然先天性色素沉着、面部结构阴影以及衰老带来的面部松弛等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后天性黑眼圈的形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现代汉语字典》里,“亡”有这样几个意思:①逃,逃~、流~;②失去,~佚、~羊补牢;③死,伤~、死~;④灭,灭~、~国奴、救~、兴~;⑤同“无”,没有。这些“亡”的含义,似乎与“赢”的美好相去甚远。然而,古人造字时却把“亡”放在“赢”字的最上面,说明“赢”与“亡”之间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亡”是“赢”至关重要的构成。
你如何理解“赢”与“亡”之间的关系呢?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某一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主题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第10页,共10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①呼唤更完满更理想的新人类的出现。②对奋发向上、积极创造的态度的肯定。
5.首先,通过列举社会现象指出当时中国缺乏创造、冷嘲多于实干的风气。接着,通过类比形象地指出这种风气的危害。然后,表明对未来的信心,鼓励青年不受干扰,不自惭微弱,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6.D 7.C
8.①这里是祖先征战开垦出的家园,后辈要守住家园守住根脉,不能丢掉祖宗基业。
②这里是国家边疆的关卡,南山村二十多代人自觉传承,有为国守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这里是祖祖辈辈曹姓人的家园,要为后代留下乡愁,不能让走出去的年轻人失去精神皈依。
9.南山村打赢修路战是中国在当代进行的伟大的脱贫攻坚战的缩影。
①小说塑造的当代愚公式的村长曹前宽的形象,是扎根基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无数党员干部的代表。
②小说展现的南山村历尽十几年艰辛、修路走向开放的过程,就是当代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难历程的缩影。
③小说呈现的南山村人“搬家不如搬石头”,向极端贫困、恶劣环境挑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的写照。
10.B 11.A 12.D 13.(1)我本来期望与他们始终相善,但是他们自己抛弃情义,违背良心,这是多么可悲啊!
(2)这正是以言而无信的法令诱惑其人,使他陷于死地。刑法政令的过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14.①一定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②惩罚的轻重视实情而定,③处理的宽严随时机而有所不同。
15.D
16.时事策:
①词开头就尖锐地指出国家的安危存亡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统治者却麻木不仁,“问长缨”句提醒统治者应关注请缨报国志士的呼声。
②“闻说”两句写出了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以边境战事点明时局。
③“投鞭”句借典故具体写出了时局的危险。
人才论:
①“未必”二句抒发出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议论。
②“自古”两句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志愿书:结尾两句“快投笔,莫题柱”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他和王实之共勉。
17. (而)庭阶寂寂 今已亭亭如盖矣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18.①流光溢彩 ②交相辉映 ③五彩缤纷
19.①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5个相同结构的句子构成排比,每个句子都是主谓结构,主语部分都是“修饰语十中心词”的偏正结构,谓语部分都是“动词十起来”的结构。②5个句子排叠而出,语气连贯,节奏明快,突出了元宵佳节的喜庆热闹氛围。在语气上,增添了文段的气势;在感情上,表达了人们众庆佳节的无限喜悦之情。
20.D
21.①诱发黑眼圈的原因较多 ②错把眼袋当作卧蚕 ③眼袋则是松垮不紧实的脂肪
22.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黑色素沉着,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
23.略
答案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