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下第一章 第二节 三态变化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下第一章 第二节 三态变化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09: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一章 第二节 三态变化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水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按其化学性质:咸水,冰川水
B.按状态: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C.按存在的空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D.按其对生命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水,生物体外的水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A、B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B.对比B、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A、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D.对比B、D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3.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C.冰和水的质量都不改变
D.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4.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将一碗沸腾的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占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7.如图所示是拍自临安龙王山的雾淞,如同白雪。关于雾淞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下到树枝上的雨水凝固而成 B.在当地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形成
C.在水汽足且寒冷的夜晚形成 D.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9.冬天,小松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到了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关于“热气”和“冷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珠
C.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一般是在车窗的(  )
A.外表面 B.内表面
C.内、外表面都有 D.内、外表面都不会出现
12.以下不能说明大气中存在水的例子是(  )
A.夏天,蜡烛容易变软
B.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变软
C.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冒出
D.夏天将冷饮倒入玻璃杯中,外壁可看到有水珠出现
13.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融化,则(  )
A.甲盆温度高 B.乙盆温度高
C.甲乙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15.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
1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7.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再取一干燥的表面器皿盖在瓶口,并在表面器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器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1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2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21.根据以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钨 金 钢 铜 铝 水银 氢
3410 1064 1515 1083 660 ﹣39 ﹣259
A.电灯泡用钨制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B.铝可以在铜锅里熔化
C.在﹣250℃氢气是固态
D.在﹣40℃的环境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22.如图所示,去年冬天,百山祖风景区出现美丽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雾凇是水蒸气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3.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
24.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
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
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
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
2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26.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淌,此时水和冰的交界处的温度是(  )
A.高于0℃ B.低于0℃
C.等于0℃ D.等于当时的气温
2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28.“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升华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9.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难蒸发
C.地面上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30.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3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图2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3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电扇后,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室内的空气被吹冷的缘故
B.洗浴后,人被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凉快是因为加快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热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0℃的水不会蒸发
D.100℃的水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3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更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34.“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二.填空题
3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36.2022年,美丽的杭城迎来了两场冬雪,西子湖畔银装素裹,如图:
(1)雪花是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下同)而来;落在湖面上的雪消失不见,是发生了    现象。
(2)通过观察发现:枯草、瓦片要比其他地方更容易积雪,你认为下面因素是导致容易积雪的原因有    。
A.本身温度低 B.导热能力差
C.比热容小 D.密度小
37.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为某同学完成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描绘出的图像,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AB段物质的比热    CD段物质的比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若实验中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均不变,则图乙中D点位置会向    移动(填“左”或“右”)。
38.(1)汽化的两种方式为    和沸腾。
(2)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3)将固体X先加热再冷却过程的图像。由B到C的过程叫    (物态变化);固体X为晶体原因是    ,第5分钟时X是    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从E到F的过程叫    (物态变化)。变化过程B到C、E到F的温度相同;说明同一晶体    。
39.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40.(1)如图a所示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41.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我们发现   (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空气的湿度越   (选填“大”或“小”),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   ,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
42.去年冬季下大雪后,小亮同学看到有人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便产生疑问: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1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根据曲线图可知,三种冰的熔点大小、熔化前升温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熔点越   。由此可见,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的目的是    
43.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    现象。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    现象。
(3)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冰的形成是    现象。
4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3)为说明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    的操作,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5.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46.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4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或“=”)。
4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E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4小题)
1.关于水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按其化学性质:咸水,冰川水
B.按状态: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C.按存在的空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D.按其对生命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水,生物体外的水
A.咸水和冰川水都是水,一个是水的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物,不是按化学性质分类,故A错误;
B.按水的状态,可以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故B正确;
C.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都是水,但是水存在的空间不同,故C正确;
D.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按其对生命的作用不同来划分,故D正确;
故选:A。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A、B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B.对比B、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A、C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D.对比B、D两实验可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解:A、对比A、B两实验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表面积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故A错误;
B、对比B、C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和温度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得到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故B错误;
C、对比A、C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温度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C正确;
D、对比B、D两实验可知,水的表面积、温度相同,而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可得到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3.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C.冰和水的质量都不改变
D.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解: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虽然达到了熔点,但冰与周围的环境的温度都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冰不会熔化,水也不会凝固,故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4.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解: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试管内的冰虽达到熔点0℃,与烧杯内混合物温度相同,由于不能吸热,故不会熔化。故A正确。
故选:A。
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将一碗沸腾的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解:开水变为冰晶拱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占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
C、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故C不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是拍自临安龙王山的雾淞,如同白雪。关于雾淞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下到树枝上的雨水凝固而成
B.在当地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形成
C.在水汽足且寒冷的夜晚形成
D.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解:雾凇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
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小冰晶,即为雾凇,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瓶口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属于吸热过程;水蒸气是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C、干冰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升华,不是熔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气体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冬天,小松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到了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关于“热气”和“冷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珠
C.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是火锅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
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
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故选:C。
11.在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一般是在车窗的(  )
A.外表面 B.内表面
C.内、外表面都有 D.内、外表面都不会出现
解: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所以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玻璃的内表面形成水珠。
故选:B。
12.以下不能说明大气中存在水的例子是(  )
A.夏天,蜡烛容易变软
B.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变软
C.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冒出
D.夏天将冷饮倒入玻璃杯中,外壁可看到有水珠出现
解:A.夏天温度高,蜡烛熔化并变软,是非晶体的熔化现象,不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水,故A符合题意;
B.香脆饼干吸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为小液滴,因此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冒出,说明空气中有水,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为小液滴,因此夏天将冷饮倒入玻璃杯中,外壁可看到有水珠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融化,则(  )
A.甲盆温度高 B.乙盆温度高
C.甲乙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解: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盆水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C。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解:A、湖面结冰,这是水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
B、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冰的升华现象,故C不正确;
D、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15.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
解: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而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由于从碗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
故选:B。
1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
A、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变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7.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再取一干燥的表面器皿盖在瓶口,并在表面器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器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解: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雾和表面器皿下面的小水滴。此过程为液化。
故选:A。
1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1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比较低,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的鸡蛋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鸡蛋比较湿,一会儿,鸡蛋上的小水珠又变成水蒸气,这是蒸发现象。
故选:A。
2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解:A、狗伸长舌头,舌头上的水分蒸发就会吸收热量,降低狗的温度,利用了蒸发吸热,故A不合题意。
B、在地上洒水,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蒸发要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利用蒸发吸热,故B不合题意。
C、用湿毛巾敷头部水蒸发从发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利用蒸发吸热,故C不合题意。
D、衣服淋湿后,衣服上的水蒸发从身体上吸热,会使人感冒,要换衣服,防止蒸发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根据以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钨 金 钢 铜 铝 水银 氢
3410 1064 1515 1083 660 ﹣39 ﹣259
A.电灯泡用钨制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B.铝可以在铜锅里熔化
C.在﹣250℃氢气是固态
D.在﹣40℃的环境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解: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故A正确。
B、铝的熔点是660℃,低于铜的熔点,当铝在铜锅里时,达到铝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铝熔化;故B正确。
C、氢的熔点是﹣259℃,﹣250℃高于﹣259℃,氢处于液态;故C错误。
D、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40℃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故D正确。
故选:C。
22.如图所示,去年冬天,百山祖风景区出现美丽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雾凇是水蒸气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
解:A、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所以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A错误;
B、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此过程中水凝固成冰,水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故B错误;
C、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此过程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制冰时场地周围的霜主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故D错误。
故选:C。
24.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
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
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
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
解:A、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故A正确;
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是电冰箱门口附件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极小的水珠就是白雾,故B错;
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是外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子,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B。
2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26.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淌,此时水和冰的交界处的温度是(  )
A.高于0℃ B.低于0℃
C.等于0℃ D.等于当时的气温
解:冰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选:C。
2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28.“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升华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C。
29.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难蒸发
C.地面上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解: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水会很快蒸发,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人体不能通过汗液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到更加闷热。
故选:B。
30.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解: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称为熔化;同时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变成了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即变成了固态,故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是凝固;
故选:D。
3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图2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A。
3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电扇后,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室内的空气被吹冷的缘故
B.洗浴后,人被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凉快是因为加快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热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0℃的水不会蒸发
D.100℃的水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解:A、炎热的夏天人体表面有汗液,汗液蒸发会从人体中吸热,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即从人体中吸热的速度加快,所以人感到凉快,而不是空气被吹冷,故A错误;
B、洗浴后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故B正确;
C、0℃的水如果没有凝固,就可以继续蒸发,故C错误;
D、蒸发发生时就会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3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更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解: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4.“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解: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可知,“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3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有小水珠出现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升高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放出 热量。
解: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容器B内液体温度升高,所以温度计C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有小水珠出现;升高;放出。
36.2022年,美丽的杭城迎来了两场冬雪,西子湖畔银装素裹,如图:
(1)雪花是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下同)而来;落在湖面上的雪消失不见,是发生了  升华 现象。
(2)通过观察发现:枯草、瓦片要比其他地方更容易积雪,你认为下面因素是导致容易积雪的原因有  B 。
A.本身温度低
B.导热能力差
C.比热容小
D.密度小
解:(1)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雪花;落在湖面上的雪消失不见是因为雪吸热升华成水蒸气。
(2)枯草、瓦片要比其他地方更容易积雪,是因为它们导热能力差,故:B。
故答案为:(1)凝华;升华;(2)B。
37.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为某同学完成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描绘出的图像,由图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AB段物质的比热  小于 CD段物质的比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若实验中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均不变,则图乙中D点位置会向  左 移动(填“左”或“右”)。
解:(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吸热少。由Q=cmΔt,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冰升高的温度高,故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3)若实验中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均不变,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会缩短,所以图乙中D点位置会向左移。
故答案为:(1)晶体;小于;(2)左。
38.(1)汽化的两种方式为  蒸发 和沸腾。
(2)物质从  气 态直接变成  固 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3)将固体X先加热再冷却过程的图像。由B到C的过程叫  熔化 (物态变化);固体X为晶体原因是  有熔点 ,第5分钟时X是  固液共存 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从E到F的过程叫  凝固 (物态变化)。变化过程B到C、E到F的温度相同;说明同一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解:(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3)由B到C的过程叫熔化;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固体,所以X为晶体,第5分钟时X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
从E到F的过程叫凝固变化过程,B到C、E到F的温度相同,说明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故答案为:(1)蒸发;(2)气;固;(3)熔化;有熔点;固液共存;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9.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熔化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凝华 。
解:
左图中,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低于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右图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也肯升华。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凝华。
40.(1)如图a所示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小红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
解:(1)水沸腾的特点是: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在第4~8min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由图象知,初温都为93℃,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较大,则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与热水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故答案为:(1)小于;小红所用水的质量较大;(2)固液共存; 停止。
41.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我们发现 甲 (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 蒸发吸热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空气的湿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 大 ,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
解: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故答案为:甲、蒸发吸热、小、大。
42.去年冬季下大雪后,小亮同学看到有人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便产生疑问: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1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根据曲线图可知,三种冰的熔点大小、熔化前升温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快 ,熔点越  。由此可见,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的目的是  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解:从图形上还可以看出,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的熔点最低,因此熔化前升温越快,在较短时间热就可以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即该物质能在较低的温度熔化;
由此可见,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的目的是降低熔点,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故答案为:快;低;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43.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
(3)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冰的形成是  凝固 现象。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故答案为:(1)凝华;(2)液化;(3)凝固。
4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左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9 ℃;
(3)为说明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  移去酒精灯 的操作,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解:(1)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左图;
(2)由图丙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
(3)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1)左;(2)99;(3)移去酒精灯。
45.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乙 的气温较高。
解:(1)白气是水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
(2)液化放热,遇冷才容易发生液化,所以房间温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气越多,所以气温较高的是乙。
故答案为:液化;乙。
46.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冷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解: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冷水管上附着有小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这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严寒的冬天,窗子上会出现“冰花”,是教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故答案为:冷;内;凝华。
4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 m2(选填“>”、“<”或“=”)。
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效水滴;
(4)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当△t相同时,小红的需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多。即则m1<m2。
故答案为:
(1)自下而上;(2)相平;
(3)液化;(4)①低于;②<
4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降水 ,E  地表径流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解:读图可知,(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B是降水,E是地表径流。
(2)我国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配不均匀,故A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故B错误;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多,人均占有量少,故C错误;
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1)降水;地表径流;(2)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