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6 07: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世界卫生组织
思考1、世界卫生组织的图标设计有何寓意?
蛇杖:古希腊医神埃斯科拉庇俄斯手持蛇杖治病救人、云游四方
蛇: 具有极高药用价值,提炼成药品,治病救人
五大洲: 五大洲象征着蛇杖贯穿世界
橄榄叶: 一圈橄榄叶象征着世界团结一致守卫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普惠性、实用性
概念解读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与社会生活
第 十五 课
【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目录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01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02
生活中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现代医疗体系下,从生病到恢复健康你会经历哪些环节呢?
医院
预约挂号
分级诊疗
接受治疗,药品
医保缴费
基层医疗单位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等
医疗服务体系
规范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规范药品采购和收费标准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医院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
(1)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933年
1945年
1949年
1960年
1978年
2000年
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福利国家”出现
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病有所医
完善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
时空坐标
内容 具体成就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西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①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②城乡居民享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2、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①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现代医疗卫生医疗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20世纪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西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体系;改革开放后建成各种医疗保险制度。
知识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异:①起步时间:中国起步晚于西方;
②发展阶段:西方在二战后医疗保障制度推广,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③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的原因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经济高度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经济发展;现实需要;
科技进步;国家政策调整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刚成立时,卫生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传染病肆虐。……为了解决国民基本健康问题,新政府颁布一系列医疗改革措施: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卫生部在1957年的《关于加强基层卫生组织领导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卫生、卫生教育等工作的重要性和基层卫生组织在承担以上工作中要体现社会主义卫生的福利性。
——摘自叶俊《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新中国成立,社会稳定;现实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医疗水平的进步;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阅读教材P89“思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20世纪60—70年代城镇公费医疗证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2)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中国政府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斗争中,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依靠群众,科学依法有序防控,效果显著,赢得世界尊重,为人类提供了有效防治疫病的中国经验。
——教材88页历史纵横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
世界
中国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
②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③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并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②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表现
①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②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③在现代社会,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
④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达 200‰,孕妇死亡率为 15‰,人均期望寿命只有 35 岁。
材料二: 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卫生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这一时期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 195‰降到 4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 65 岁。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何特点?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②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落后;③社会公众健康水平低。
(2)特点: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政府统一管理;成就显著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极端落后。1950年前后,东北各省率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1951年,卫生部要求基层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大力训练“接生员”等初级卫生人员,号召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1955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合作社自发组织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它们基本是在乡政府领导下,以自愿为原则,每个农民缴纳几角钱保健费,便可享受免费预防保健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的服务。到1956年底,这些省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医务人员约10万人。1960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随后,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20%—30%,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摘编自姚力《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及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合作探究:
(1)特点: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政府领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主要目的: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意义:有利于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积累了有益经验。
知识结构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普惠性)
体系构成:医疗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
中西异同:同:内容、趋势、动力;异:起步、发展、重心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实用性)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建立概况:西方、中国
材料一:
武汉雷神山医院
材料二:
雷神山医院共设床位1500张,分别为2个重症医学科病区、3个亚重症病区及27个普通病区,除重症病区外,病房均为2人间。医院配有CT、床边超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艾克膜、床边血气分析仪、有创无创呼吸机等必需的设备,并实现CT和心电的远程诊断运输。
——人民网《武汉雷神山医院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中》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紧急加建并完善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分别在10天、18天内交付使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
情境拓展:分析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材料三:
为避免人多聚集发生交叉感染,全国超十万家公立医院提供线上免费问诊服务。
材料四:
为降低医院运转负荷、避免交叉感染,1月27日,百度开通肺炎类问题免费咨询通道,接入了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医生等多个医疗健康咨询平台,由超10万公立医院医生为全国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咨询服务。
——经济日报《避免交叉感染,超10万公立医院医生在线问诊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线上问诊、复诊、开药等业务已成为未来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便利了人民看病问诊的多种就医需求。
二、医疗服务体系
材料五: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规范药品收费,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购得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需求。
材料六:
三、药品供应体系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时俱进,及时将新冠肺炎检测、新冠肺炎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使全民病有所医。
材料七 截至2020年7月31日,医保结算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17.3万人次,结算费用约18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支出12.7亿元。
——央视网新闻《药品目录调整“进行时”12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成为“准医保药品”》
四、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