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习题课件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实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习题课件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实验)(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3 15: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实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学会使用停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的作风.
教学目标
(2)实验器材: .
自学课本第46页~第49页,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停表 
 刻度尺 
刻度尺、停表、长木板、木块、小车、金属片
探究新知
2.运动的分类
(1)运动的物体按   ,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   ,分为   直线
运动和   直线运动.
(3)物理学中,把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物理学中,把   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 
 匀速 
 速度是否改变 
 曲线 
 直线 
 运动轨迹的曲直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后4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它在前2 s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它在后4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4.4 km/h(   )
3.它在6 s内通过了28 m的路程(   )
4.它在6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
   
 √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例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时间越短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A 
学习考点
【变式训练1】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选填“甲”或“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甲 
【例2】(核心教材母题:YH八下P46,RJ 八上P21)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运动,其速度为   m/s.
 30 
 匀速直线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10 
 8.00 
 加速 
【易错点拨】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速度的有关图象
【例3】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变式训练3】(2021兰州)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 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2 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东运动
D.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核心素养解读】本考点考查了科学思维,属于高阶思维.不仅要求学生读懂图象,更要求学生能深层理解图象.
【思路点拨】(1)s-t图象:从图象上直接读出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可计算出任一时间段内物体的路程和速度;v-t图象:图象上直接读出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可计算出任一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2)从同一出发点沿相同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两物体的s-t图象的交点,则是两物体的相遇点.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操作实验
【实验仪器】   和停表.
【数据记录与分析】(1)请根据图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补充完整.(停表显示的时间格式:时:分:秒)
路程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全程s=  . t=  . v=  .
前半程s1=  . t1=  . v1=  .
后半程s2=  . t2=  . v2=  .
 0.15
 0.1
 0.12
 2
 3
 5
 30
 30
 60
 刻度尺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速的吗
答:   ,理由是  .
 .
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不是匀速运动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半程的平均
 不是 
【实验分析】(1)斜面坡度不宜过大,原因是  .
 .
(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
准确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
导致小车速度太大,不便于测量时间 
 坡度过大会
(3)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答:   .理由是  .
.
 .
为零 
的速度不为零,但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时,在B点的速度
 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B点
 不正确 
【例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3)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4)该实验中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属于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方法.
 间接 
 0.03 
 小 
 2 
(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
 时间 
【变式训练4】(教材母题变式)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地谈论这个问题:
 下落高度(距离) 
(2)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
(3)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   比较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4)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写出一点)
 把伞面做得大一些 
 时间 
 路程 
 停表 
 刻度尺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那么它前2 s内的速度是(   )
A.20 m/s  B.10 m/s
C.5 m/s  D.无法确定
巩固基础
 C 
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3.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 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 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 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 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 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D 
4.(核心教材母题:YH八下P44,RJ 八上P2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如图甲所示.
  
(2)若小车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结果偏   .
(3)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C 
 小 
(物理观念题,阵亡率80.5%)一位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记录了他匀速通过长1 600 m的隧道的时间为40 s.
(1)则火车的运行速度为多少
(2)若这列火车长200 m,则整列火车在隧道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若这辆火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另一隧道的时间为1 min,则这一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常考易错
【错因分析】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