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十二)从国共合作高国共对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 D.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 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
A. 工人运动高涨 B. 北伐胜利进军 C. 红军长征胜利 D. 全民抗战开始
3.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A.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 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4. 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分子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场“大革命”( )
A.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5. 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 统一战线破裂 B. 国民革命失败 C. 工农武装割据 D. 北伐战争进行
6. 北伐出师时,广东工农群众首先掀起支前运动,随军出征。北伐每攻破一个地方,当地的民众都组织起来,加入后续战争,这让北伐军的势力逐渐壮大,不到半年,便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材料表明了( )
A. 人民群众推动革命发展 B. 北伐战士的英勇善战
C. 北伐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D.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7.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 实现全国统一
8. 孙中山称:“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由此可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最终目的是()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巩固广州国民政府
C. 消灭吴佩孚军阀势力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9. 给大事表添加一个标题,最符合的是( )
事件 内容或意义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0.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八一”两字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 )
A. 萍浏醴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南昌起义
11.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2.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13. 它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字;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是( )
A. 井冈山 B. 南昌 C. 上海 D. 延安
14. 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指( )
A. 中心城市暴动 B. 工农武装割据 C. 议会和平斗争 D. 地主减租减息
15.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他的做法是( )
A. 组织工人罢工 B. 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C. 服从共产国际 D. 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16.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是桂林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高度颂扬的是()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井冈山精神 D. 长征精神
17. 某音乐史诗包括“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大会师”等章节,其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18. 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 生死攸关的转折 B.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 陕甘军民传喜讯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 遵义会议后红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渡赤水和渡过金沙江等军事行动使红军此前面临的危急局面大为改观,使红军最终走上了胜利的道路。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C.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 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A.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B.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C. 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 D.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21.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统计表(部分)
时间 人数(名)
1921年7月(一大) 50多
1923年6月(三大) 400多
1927年4月(五大) 5万多
1927年底 1万多
1934年 30多万
1937年初 4万多
1945年4月(七大) 120多万
材料二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的变化趋势,任选相邻两个时间点,分析该时段内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如何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
(3)综上所述,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表所示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材料二:图表所示
所谓割据,必须走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三: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遵义会议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1) 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哪一著名论断?“武装暴动”指的是哪次起义?
(2) 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分析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的革命经验。
(3)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指出遵义会议的重要影响。
23.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片.见证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1927年到192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2)将图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历史事件,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史事D,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判断,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填写字母)结合所学,说说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②直到阶级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时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译稿)材料二 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职》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2) 材料二中“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由此,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 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初步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策略,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明确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及势力,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革命史》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民主革命任务。
材料二:观察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2)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中方框A、B对应的地点名称,并据图指出两次起义部队行动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方向有何变化?
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改组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了博古同志的总负责人职务和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选举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局常委。……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就,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自伍修权《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回忆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1)趋势:党员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某些时期出现大幅下降。示例:选1927年4月和1927年底,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员遭到血腥屠杀,导致党员人数锐减。
(2)示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3)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
22.【答案】【小题1】历史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事件:秋收起义。
【小题2】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经验:工农武装割据;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土地革命。
【小题3】时间:1935年。影响;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3.【答案】(1)中共一大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①:南昌起义;②:八七会议;③:井冈山。如:史事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史事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3)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4.【答案】【小题1】中共一大。
【小题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小题3】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小题4】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5.【答案】【小题1】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及势力,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小题2】A:南昌;B:井冈山。变化:中国革命揭开了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小题3】问题:解决了当时党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原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