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哲思短章
进 化
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意思。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即理解,那也不是高招。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回想一下,我们一生所做的比较像样的大事,连父母亲也未必能深刻理解。父母缔造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减肥、排毒,才能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修身名句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赏读:(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赏读: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赏读: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少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私利。”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赏读: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
亨利·梭罗 (l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强调直觉作用,对纯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自然、荒芜人烟的旷野丛林一往情深)的中心人物之一。是“简朴生活”的宗师,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代表作有散文集《 瓦尔登湖 》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2.写作背景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28岁的梭罗抛开尘世生活的羁绊,在瓦尔登湖畔自建一间小木屋,自耕自食了两年零二个月,也就在那些日子里,梭罗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与这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一样,他的写作是美丽而睿智的。这个瘦小的美国人,居然在一个湖边,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也就在那个湖边,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的这一举动,也许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能做到,也许只有那些有着深厚宗教情结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与时光之间的变奏,思索起工业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问题。
《瓦尔登湖》最早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徐迟于1949年译成中文出版。 3.审美视窗
真正的心灵漫步者——梭罗每每打开那一本《瓦尔登湖》,我都会闻到属于那一片林子的青涩气息,和湖面吹来的新鲜跃动的风。我觉得很舒服,能在一本书中自由地漫步呼吸。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的雪,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能洗涤人燥热的灵魂。从此,梭罗走过,世界只留下一些厚厚的沉淀。
一直以为梭罗还没有死,他一直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很远,离我的灵魂很近。
从此,我看到那个身影,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雷电风霜,都一个人走在莽莽苍苍的树林里,手捧那瓦尔登湖水,将阳光全装在心底。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中相望。预习作业答案 (1)①suì ②kàn ③hé ④róu ⑤yì ⑥hóng ⑦tái ⑧cuǐ càn
(2) zhǎnɡ zhànɡ ②mú mó ③pū pù ④pō bó答案 (1) 融合 熔化 溶解 (2)清澈 撤退 车辙 (3)嬉戏 嘻哈 (4)晶莹 坟茔3.近义辨析
(1)变换·变幻 二者都有“变化”之意。“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外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
例句:①据研究,多种因素可以助长血管内斑块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因素:情绪激动、季节________、大量出汗等。
②用十七大精神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对于确保社会主义中国在________的国际局势中始终保持安定团结和强大生机,具有重大意义。(2)融解·溶解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化解”的意思。融解:融化,即(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溶解: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
例句:①最新医学研究成果表明,洋葱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________。
②朝韩首脑七年后的再聚首,也很难完全________半岛半个多世纪凝结成的坚冰,因此,两国和平与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答案 (1)①变换 ②变幻 (2)①溶解 ②融解
4.词语解释
(1) 不足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罕有甚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了如指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历历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值得称赞。
(2)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
(3)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4) (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结构示图主旨归纳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不同寻常的丰富感受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天性,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提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瓦尔登湖的“奇崛”表现在哪里?它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提示 课文第一段中提到瓦尔登湖的“深邃”、“清澈”、“清亮、深碧”。可见瓦尔登湖的特点主要在其颜色、清澈、深邃。 “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1)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得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从不同地点,山顶、湖边,再远一点,颜色不同;不同时间:在阳光衬托下,晴空万里时,颜色不同;不同的角度去看,湖水的变化更为明显,变化万端,清新空灵。
(2)在很深的湖底的东西历历可数,还可以看到成群的鲈鱼和银鱼,甚至连鲈鱼的横行条纹都清晰可辨,把斧子掉在25英尺的水里,也能清楚看到,并能用树枝把斧子勾上来。
(3)湖水清可见底,没有一处是污浊的,并且居然连一棵水草都没有,即使在湖边所见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样,清净无垢。
(4)瓦尔登湖的清晨,漂浮的烟雾和南风,还有金色的春雨,还有成群的野鸭和天鹅在湖边遨游,给瓦尔登湖增添了生机,最后又写了湖水涨落起伏时的奇幻变化。
提示 (1)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进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2)当晴空万里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3)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的空灵。
艺术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作者心境: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纯净里,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考点链接散文中的情与景
散文中的情与景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情是景的魂,景是情的形。刘熙载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那么怎样使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呢?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一、触景生情法
也就是“情以物兴”,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感,发出感叹抒怀的方法。《故乡的榕树》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引出故乡的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的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个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哪里是对榕树说的,分明是呼唤着故乡的亲人,作者面对榕树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抒发感人肺腑之情。二、寓情于景法
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到景物中去,以景衬情的写法。朱自清的《绿》,通过描绘梅雨潭的绿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全文依次写了瀑——亭——潭,处处流露出狂喜之情,把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寄托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融情于景,还常常直接赞叹:“那醉人的绿啊”、“那满是奇异的绿啊”,抒发出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悦之情。茅盾的《风景谈》描写北国清晨,朝霞粉红,喇叭嘹亮,两个战士如雕像一般站在岗位上的情景,则烘托了作者对这些英雄战士的由衷敬仰之情。
三、情景交融法
指在描写景物时,句句流露出感情,将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抓住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中的景物特征来写,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一种不满现实,幻想超越现实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内心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辅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哀愁紧紧地融为一体。
四、情景相异法
指作者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似乎是相异的,或景美情悲,或景丑情美,然而却是一种自然的反衬、辩证的统一,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茅盾的《风景谈》,写沙漠风光的单调、平板,反衬了人类活动创造“风景”的庄严、妩媚;石洞雨景画面,写了一个沉闷的雨天,在寂寞荒山的原始洞里,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自然界的贫乏,却反衬了人的精神生活的高尚。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找出课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提示 如(1)“(部落)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欣喜和赞叹,情景相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2)“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对瓦尔登湖进行了歌颂,它的纯洁,它的宁静,在作者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思考。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提示 《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瑕的瓦尔登湖作出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地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1.文本审美
(1)语言干净、细腻。
《瓦尔登湖》的语言是干净的,如那方湖水一般圣洁。我们读到的是游鱼,是水鸟,是阳光,是雨露,没有尘世的污染。《瓦尔登湖》的语言是细腻的,如湖上的涟漪一轮轮地轻漾开来。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细致的、宁静的世界。
(2)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本文所写景物让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一是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惟作者处之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一是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3)抒情、写景、说理巧妙融合。
在文章里面,我们读到了大段的景物描写,读到了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散于其中的,还有作者精辟的见解。作者不仅是景物的观赏者,更在景物中透悟人生和社会。例如他从湖的纯洁写到人——“然而,据我们知道的一些角色中,也许只有瓦尔登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作者不仅在观湖,而且在思考,这思考提升了文章的高度。
2.写作迁移
【角度】 散文的写景抒情
题目:借鉴本文的写景抒情手法,以“走进自然”为题,写一篇短文,抒发心中的情感。300字以上。
【示例】
走进自然
走出烦闷的校园,走进宁静的自然。来到茂密的森林,脚踩松软的落叶,触摸着老树粗糙的皮衣,敞开胸襟尽情地吸一口清纯的空气,让泥土的芬芳和森林的气息沁入我的心脾。听小鸟尽情地放歌,看松鼠欢快地跳跃,让翠叶上晶莹的水滴,滋润我的脸庞。松涛的声响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小鹿的欢跳是少女在舞蹈……快快按下快门,留下点点纯洁的瞬间。
走出喧闹的城镇,走进静谧的自然。来到绿莹莹的草地,伸展满怀疲惫的躯体,与这绿色亲密接触,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让绿色辉映我的躯体,穿透我的肌肤,纯化我的灵魂。让肮脏和罪孽在这绿色中过滤,让正义和仁爱得到升华,任和煦的阳光洒遍我全身。倾听着蛐蛐悠悠对唱,睨蚂蚱欢腾跳跃,随手摘一朵灿灿的野花,让芬芳溢满胸腔。起伏的小草是我的朋友,摇曳的鲜花是我的新娘……快快按下快门,留下无尽欢乐的时光。
丢下烦恼的工作,走进纯洁的自然。来到波光粼粼的湖边,看远处白帆点点,听汽笛声声鸣唱,瞧渔民挥手撒网。掬清澈的湖水洗脸,做一支芦笛声声悠扬。清凉的风吹皱了滟波中流动的白云,吹开了我的胸襟,任脚下的浪花吞吐我的脚掌。撑起长长竹篙,荡起灵动的双桨。遮天碧荷为我让路,别样红花向我点头。笑看着随波荡漾的水草,欣赏着阳光下翔集的鸥鹭……快快按下快门,让富有寓意的刹那永恒。 抛开尘世烦恼,走向纯洁的自然。来到深幽的山谷,仰望头顶的一片蓝天,大吼一声,呼出满腔的愤懑。看条条曲径通幽,听禅房祷告声声。打量着禅房墙上头重脚轻的芦苇,呵护着雨后山间冒尖的竹笋,避开带着锋芒的离离小草,拥抱着挺拔高耸的郁郁青松,侧身倾听,倾听着叮咚潺潺小溪欢快地歌唱。小兔在草间跳跃,小鸟在枝头放歌……快快按下快门,让富有哲理的一幕永恒。
我倾慕自然,因为她宁静;我热爱自然,因为她纯洁;我崇尚自然,因为她给人以生活的启迪。我找不到陶潜的“桃花源”,但纯净的自然永远是我的向往。我渴望人们打破生活中的厚厚城墙,让智慧和仁爱在人间流淌。
【漫漫古典情】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感旧》
前两句写景,描绘江月相映的优美景色,流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表达了对曾结伴共游的友人的思念。往昔是结侣游江楼,今日却“独上”,孤寂落寞之情溢于言表。“思渺然”写其感旧事,忆往年,情思无尽。第二句却笔锋一转,描绘眼前之景,用水天明月来烘托思念的情绪。这句写景极为精妙,运用顶真格,造成回环往复的美感。诗句把月、水、天融为一体,天上的明月,水中的倒影,构成了幽静恬美的意境。
三、四句感怀,写人事变迁,风物依旧。“同来”与“独上”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主旨,深化了意境。这与晏殊的“去年天气旧亭台”,李清照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的意境相似。
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怀念友人,写了这首感情真挚的怀人之作,表现了浓浓的缅怀故旧之情,将一种浓郁的情思带进了一个无限飘渺的意境。
富翁·农夫
屠格涅夫
人们在我面前称颂富豪洛希尔德,他从自己的巨额收入中拨出成千上万的钱来教育儿童、医治病人、救济老人。这时,我赞扬,并且深为感动。
当我赞扬和感动时,我不禁想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这家人收养了一个孤苦的侄女,把她带到他们破烂的小屋里。
“若是收下卡吉尔,”老太婆说,“我们最后的几个钱也要为她花了,就没法买盐,汤里就没有咸味儿了……”
“可我们把她……那我就不吃盐好了。”那农夫——她的丈夫说。
洛希尔德比起这位农夫还差得很远哪! 瓦尔登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湖畔 拌和 绊子 伴随左右
B.挑唆 轻佻 兼祧 极目远眺
C.澄清 澄澈 凳子 目瞪口呆
D.遨游 鏖战 敖包 佶屈聱牙
解析 A项“湖畔”的“畔”读“pàn”,其余均读“bàn”;B项“眺”读“tiào”,“佻”“祧”读“tiāo”,“挑”读“tiǎo”;C项“凳”“瞪”读“dèng”,其余均读“chéng”;D项均读“áo”。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5分)
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_其他国家。
②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________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③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团艺术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正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④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________纳税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
A.涉及 受权 质疑 因此
B.波及 授权 置疑 因为
C.波及 受权 置疑 因为
D.涉及 授权 质疑 因此
解析 “涉及”,牵连到;“波及”主要指影响到。受权:接受委托有权力做事。授权:把权利交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质疑:提出怀疑。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句中。因为:表原因。因此:表结果。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B.俄罗斯宣布研制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无法对付的新型导弹,实际上是对那些想加入北约的原独联体国家敲边鼓。
C.巴以冲突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数,让许多投资者退避三舍。
D.足球界的有识人士很不认同足协牺牲联赛豪赌世界杯出线的执政路线,认为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解析 A.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某种旗号以虚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改“挂羊头,卖狗肉”。B.敲边鼓:从旁帮助。C.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答案 D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5分)
A.《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B.梭罗过于依赖自然的道德生活把自己推到了极端,旷野是他唯一的精神营养。
C.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的隐居和写作充满了反叛色彩,给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以冷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解析 D项有歧义,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跃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
5.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
6.“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思,让人产生丰富而奇妙的联想和想像。
7.本段是怎样来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变幻。
8.本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了作者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9~11题。
阳关雪(节选)
余秋雨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步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来越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层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像,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9.结合三、四段回答: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阳关荒凉偏僻,环境恶劣,而王维在诗中只字未提到,只说“无故人”,强调的是友情至上,因而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10.从第五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概括出唐人风范的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乐观;(2)眼光放得远;(3)告别步履放达;(4)充满自信。
11.第六自然段中“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有哪些?(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2)与下文的“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