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01 13: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看云识天气
主备: 审核: 时间: 年 月 第 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2.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3.培养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学习重点: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学习难点: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作者简介
朱永燚,当代科普作家。
2.说明文简介
说明文:以说明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的顺序:1.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等。
(二)预习指导
1.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
2.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三)预习检测
1.注音:
峰峦( ) 一霎( )间 点缀( ) 绫纱( )
弥漫( ) 晕( )头转向 月晕( ) 崩塌( )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默读课文思考,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1:整体感知
问题1: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 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 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
晴天云简表: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 名 变化过程 形 状 位 置 天气征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学习重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作批注。
(二)预习检测
1.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2)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
(3)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
(4)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本文除了写云,还写了什么?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1:文本理解
问题1: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彩 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 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
云的光彩简表:
光 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 彩 天气征兆
问题2: 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探究点2:美句赏析
问题1: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请大家用“美在……,如……”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性的话。
问题2: 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例:1.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2.天上的云,有的……有的……还有的……
探究点3:生活链接
问题1: 观察这一周的云的情况,作出天气预测,写成观察日记。
问题2: 课外收集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