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民歌体裁
1、号子
2、山歌
3、小调
1、号子:在人们劳动时候一起发力时演唱的。特点:一领众合、铿锵有力。如《推船号子》。
2、山歌:劳动时或休息演唱 或隔山岗传达信息。特点:声音穿透力 清脆 嘹亮。如《山歌好比春江水》
3、小调:“里巷之音” 巷 指城镇大街小巷。人们休息时娱乐所演唱。特点:旋律委婉、优美 。如《沂蒙山小调》 《茉莉花》
听音乐,判断这几段音乐属于哪种民歌体裁?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沂蒙山并不是单指某一座山,以前是指而是沂山山系与蒙山山系的总称。沂蒙山山系大部分在今临沂市境内。沂山山系大半部分在潍坊境内。现在的沂蒙是指蒙山沂水(沂河)。
歌曲创作背景: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
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间筒陋的民房里创作—出来的。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沂蒙山风光
歌曲简析
原名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因此原来的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了。
初听音乐并思考:
1、歌曲的速度特点?
2、歌曲的曲调特点?
稍 慢
柔美、悠扬
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
发声练习
1 2 3 4 5 6 7 i
发声练习
1 2 3 4|5 -|5 4 3 2 |1 - ||
yi ya ya yi
1=c 2/4
要求:
1、身体要直,重心要稳,气息下沉, 2、口腔打开,面部表情自然,精神饱满。
鱼咬尾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就像下一条鱼的嘴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的。
谢谢观看!
附点音符的作用
打破的节奏的均衡,使之音乐富有动感,使歌唱者和观众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在劳动号子中以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