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7-11课;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1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回顾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2.(本题1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从根本上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3.(本题1分)“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材料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4.(本题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5.(本题1分)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包干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能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
6.(本题1分)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B.农村改革的成功
C.城市改革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
7.(本题1分)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主要因为
A.乡镇企业形成了适应市场的经营机制 B.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C.国家加大对乡镇企业的经济投入 D.乡镇企业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8.(本题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说明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方向为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设乡镇企业 D.实行股份制改革
9.(本题1分)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下列没有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政企分开
C.按计划搞生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本题1分)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全国。这表明兴办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本题1分)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这里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指的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共建“一带一路”
12.(本题1分)下列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置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专题展板。由此可见,该奋斗历程围绕的核心主题是( )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捍卫祖国完全统一
13.(本题1分)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更通畅的绿灯”是指( )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决定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 D.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14.(本题1分)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都是党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
A.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B.主要矛盾——经济特区——初级阶段——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
15.(本题1分)在学习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后,李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进行梳理。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B.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征程
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布局
16.(本题1分)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讲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他的讲话(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本题1分)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创新是动力之源 B.协调、绿色、开放是必要路径
C.共享是最终目标 D.五大发展理念本身不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
18.(本题1分)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全世界都对此高度关注。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中国再次向全球证明并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据环球网消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19.(本题1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探索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20.(本题1分)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观察下面的漫画,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恰当的说明性文字,应该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党风廉政建设 C.优化育人环境 D.努力发展经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0分)
21.(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正确政策指导下,国民经济一路腾飞,举世艳羡!
图①1978年以来农民人均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图示 图③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图②首都钢铁公司 :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79年到2003年 ,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现已成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分析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解读图①和图②图表信息,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取得这些成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
(2)解读图③,任意写出一个“经济特区”和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并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通过探究可知,[序言]中所说“正确政策”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该政策的认识。
22.(本题6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捆住手脚的“现行体制”是指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23.(本题7分)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实现民族独立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民族富裕梦】
材料二: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材料中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始于哪一年?
【民族振兴梦】
材料三:党的18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新常态到提出发展新理念,一系列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3)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中国梦有何关联?
(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做为中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24.(本题6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自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自信,就要对这条道路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有深刻认识 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道路,这是一条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 ”
(1)材料一中“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含义是什么?新中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这一变革的?这一变革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指的“适合中国国情 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道路”是什么?
(3)请列举两列实例证明“这是一条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
(4)结合两则材料及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本题5分)阅读下面大事年表,请为大事年表拟一标题。并从发展的角度选出大事年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 大事年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改社建乡,承包责任制推广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B
6.B
7.A
8.A
9.C
10.A
11.C
12.B
13.D
14.A
15.C
16.B
17.D
18.C
19.C
20.B
21.(1)成效:农民人均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企业利润增加,活力增强。原因:改革开放的国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2)“经济特区”: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等。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正确政策”: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22.(1)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政策: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2)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3)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公正地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23.(1)事件:开国大典。
(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间:1978年。
(3)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努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4.(1)含义: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或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或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渐确立。方式: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港澳回归祖国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
(4)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5.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理由: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