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力的变化。
兴趣导学
目 录/
1.
乳化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PART 01
乳化
链接课本实验7-3
观察活动
3.静置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植物油和水再次分层。
2.剧烈振荡试管,摇匀后观察到植物会分裂成很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
1.在1支试管中注入3 mL的水和数滴植物油,观察到植物油浮在水面上。
4.向试管里滴加洗涤剂,振荡,静置,细小的油滴和水不再分层。
概念解读
PART 0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链接课本实验7-4
分别取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各3 g,放进3个同样的规格的塑料杯中,分别加入初温相同的20 mL水,搅拌、测量并记录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情况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溶质完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
溶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情况 无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结论
物质溶解时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溶质的溶解过程同时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升高。
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例如:硝酸按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降低。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例如:食盐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练习
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做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修车工人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用洗涤剂洗去抽油烟机上的油污
d.用水冲洗掉试管内的固体粉末
【解答】解:A.用汽油洗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利用盐酸能与金属(铁)反应的性质,与乳化无关;C.用洗涤剂洗去抽油烟机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D.用冲洗掉试管内的固体粉末,仅是用水将固体带走。故选:C。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 )
a.均一、稳定的 b.久置不分层
c.无色、透明的 d.混合物
【解答】解:A.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乳浊液均不均一、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具有稳定性,久置不分层;而悬浊液、乳浊液均不均一稳定性,久置会分层,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均为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
【解答】解: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选择的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A.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B.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C.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正确。故选:D。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