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21: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
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时间:15分钟)
1.(2021·厦门外国语学校联考)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CO2,b代表的物质是O2
B.e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
C.物质f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被固定成C3
D.若突然增大光照强度,短时间内C3含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图中a是水,b是氧气,A错误;图中的e是NADPH,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f是CO2,CO2被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错误;如果突然增大光照强度,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加,导致暗反应过程中的C3的还原过程加快,所以短时间内C3含量减少,D正确。
2.(2021·广东东莞调研)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O2释放量(吸收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甲植物相比,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生长
B.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较小
C.与B点相比,D点时叶绿体中C3的消耗量增加
D.C点时,甲、乙两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于甲植物,因此乙植物更适合在光照弱的林下生长,A正确;A点和B点分别是乙植物和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乙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所以乙植物在A点时的光合速率小于甲植物在B点时的光合速率,即A点时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比B点小,B正确;与B点相比,D点的光照强度大,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多,暗反应还原C3的速率快,C3的消耗量增加,C正确;C点时,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由于呼吸速率不同,所以甲、乙两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不同,D错误。
3.(2021·河北冀州调研)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会出现NADH、C3(三碳化合物)、ATP等物质,下面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不同细胞器产生的NADPH还原性物质为同一种物质
B.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合成ATP的反应均需酶的催化
C.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3的生成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D.给绿色植物提供14CO2后,14C3只会出现在叶绿体而不会出现在线粒体中
答案 B
解析 光下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叶绿体中可产生NADPH,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中也可产生NADH,所以不同部位产生的还原性物质为不同物质,A错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ATP的合成过程均需酶的催化,B正确;给绿色植物供给14CO2后,叶绿体中形成的C3中会出现14C,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也会出现14C3,葡萄糖又会参与细胞呼吸,故在线粒体中也会出现14C3,D错误。
4.(2021·山东青岛调研)下图为衣藻结构模式图以及单独培养衣藻、与某种真菌混合培养衣藻细胞内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和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衣藻是能自主运动的光能自养生物
B.混合培养的衣藻和真菌相互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C.衣藻可能存在使叶绿素含量不至于过高的调节机制
D.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都必需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 B
解析 眼点、鞭毛都是动物细胞具有的特征,其中,鞭毛的摆动能使衣藻产生运动,叶绿体、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特征,衣藻二者兼有,A推测合理;衣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真菌是异养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由衣藻提供,B错误,D正确;据图可知,第12天后,衣藻细胞内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推测其体内可能存在使叶绿素含量不至于过高的调节机制,C正确。
5.(2021·长春普高联谊校联考)如图表示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②,则在①中可能会出现18O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基质中有ATP水解酶
D.细胞器a、b存在于水稻体内所有细胞内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但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水稻的根细胞,A正确;由图分析可知,①为CO2、②为H2O、③为丙酮酸、④为O2,若用18O标记水,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在二氧化碳中可以检测到18O,B正确;在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可合成ATP;而在叶绿体基质中有ATP水解酶,在暗反应过程中该酶可水解ATP,C正确;水稻根尖细胞内不含叶绿体,D错误。
6.(科学探究)(2021·安徽五校联考)农业生产中,勤劳的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种植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正其行,通其风”,“正行”、“通风”主要是通过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________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2)“合理灌溉”的目的是既要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又要避免浪费。水可参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中的________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等生理过程。作物长时间水淹会出现烂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施肥”的目的是既要满足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又要避免浪费。作物田间所施肥料中常需含有适量的N、P、K等元素,其中N可参与________的合成,该物质可为光合作用暗反应供氢供能。K+有增强植物体对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的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和最适温度,研究人员在温室中做了以下5组实验,除表格所给条件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组五
实验处理 K+浓度/ (mmol·L-1) 3 5 8 8 8
温度/℃ 28 28 28 25 22
实验结果 光合速/(MgCO3·mol-2·h-1) 11.5 13.3 15.8 20.2 17.8
(注:每组实验均重复10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的浓度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水的光解 作物长时间处于水淹环境,根部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部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作物烂根
(3)NADPH ①K+浓度和温度 ②不能 由于实验数据过少,只能确定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可能在22~28 ℃之间,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