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11 理解基因表达的机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11 理解基因表达的机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21:1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生物小题狂练一刻钟
11 理解基因表达的机制
(时间:15分钟)
1.(2021·广西师大附中联考)人类基因组70%以上的DNA可以转录产生mRNA,但其中部分mRNA存在不翻译现象,即mRNA合成后并不能在细胞内检测到其翻译的产物。下列关于mRNA不翻译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mRNA合成后存在于细胞核,未能到达细胞质
B.合成的mRNA上不存在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某种原因导致合成的mRNA没有与核糖体进行结合
D.细胞中的某种物质导致蛋白质的合成模板mRNA发生降解
答案 B
解析 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若mRNA合成后不能到达细胞质,则不能进行翻译,A合理;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RNA上不存在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不是mRNA不翻译现象的原因,B不合理;若转录出的mRNA与其他RNA互补结合,没有与核糖体结合,则不能进行翻译,C合理;若细胞中的某种物质导致mRNA发生降解,没有合成模板,则无法合成蛋白质,D合理。
2.(2021·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人细胞内基因1、基因2与相关性状的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同一个体正常体细胞中存在基因1与基因2
B.图中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DNA→RNA→蛋白质
C.白化病患者表现出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控制镰状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 C
解析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体的正常体细胞中基因组成情况是相同的,A正确;图中是基因转录、翻译得到蛋白质从而影响生物性状的过程,B正确;白化病是人体不能合成酪氨酸酶或所合成的酶活性低,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患者患病的根本原因是体细胞中缺少能编码有活性酪氨酸酶的正常基因,C错误;镰状红细胞贫血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D正确。
3.(2021·湖南益阳质检)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其中①为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②③④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UG为起始密码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且AB段和ab段等长
B.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D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
C.过程甲中RNA聚合酶和①位点结合,可引起AB段的双螺旋解开
D.图中一条mRNA仅能翻译出三条多肽,且三条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
答案 C
解析 ①为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意味着从此处开始转录,可一直转录至B处,因此AB段包含了至少1个基因,也可能是多个基因,A错误;mRNA上ab间有②③④三个核糖体结合位点,意味着从这三处均可开始翻译,但往往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翻译的速率,且R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B错误;RNA聚合酶和①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结合,催化转录过程,引起DNA解旋,C正确;题图中一条mRNA仅能翻译出三种多肽,且三种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D错误。
4.(2021·河南六市调研)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与昼夜节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为相关过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ER基因两条链均参与转录
B.图1中过程②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
C.若图2中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了T,则碱基改变前后转录形成的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不变
D.图3过程与图1中的过程①不同
答案 D
解析 图1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过程③表示PER蛋白进入细胞核;图2表示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图3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图1中过程②为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为氨基酸,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B错误;若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改变导致转录提前或延后终止,则模板链中碱基改变很可能影响转录形成的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若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改变不影响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C与T对应的碱基都是嘌呤,因此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T,碱基改变前后转录形成的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不变,C错误;图3表示翻译过程,与图1中的过程②相同,D正确。
5.(2021·山西师大附中调研)下列有关基因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比较,错误的是(  )
A.转录和翻译不可能在细胞中同一场所同时发生
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差异
C.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均有转录和翻译发生
D.DNA复制时碱基配对出现差错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 A
解析 转录和翻译可以在细胞中同一场所同时发生,如原核细胞及线粒体、叶绿体中,A错误。
6.(2021·四川石室中学一诊)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长度不变,但肽链缩短(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U—A
B.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嘌呤与嘧啶比可能改变
C.图中肽链变短的原因是突变基因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D.该果蝇体内某细胞中可能含2个正常基因和2个突变基因
答案 D
解析 ①是转录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②是翻译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①、②过程相比,①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T—A,A错误;由于双链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配对,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嘌呤和嘧啶比不改变,嘌呤数始终等于嘧啶数,B错误;图中肽链变短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错误;该果蝇体内能增殖的细胞,经过DNA复制可能含2个正常基因和2个突变基因,D正确。
7.(2021·湖南雅礼中学联考)资料一 某细胞内存在如图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调控方式。
资料二 1982年,科学家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疾病。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
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资料一表明该细胞内一定存在某种逆转录病毒
B.资料一表明蛋白质可能对基因的表达存在反馈调节
C.翻译过程中tRNA上密码子可识别mRNA上的反密码子
D.脑细胞中“结构异常蛋白”增多会使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增多
答案 C
解析 据图细胞内存在逆转录过程,因此该细胞一定寄生了逆转录病毒.A正确;据图,蛋白质可以影响DNA和RNA的合成,B正确;翻译过程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C错误;根据资料二结构异常的蛋白质会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即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增多,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