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4 17: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北宋的政治
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以北宋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
与汉唐的 不同,宋朝更为 。
2020热播电视剧《清平乐》 北宋 宋仁宗赵祯
为什么北宋的时代特征与唐代有着巨大差别?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相关史实;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
4、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北宋的建立
一、北宋的建立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武将擅权,政权分立
·周世宗改革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可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主要事件
公元
960年
赵匡胤(yìn)
(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960年,赵匡胤谎报
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行至汴京东北陈桥驿时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思考: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原因之一:武将专权
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观察表格思考,五代十国的政权有哪些特点?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0-960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政权更替频繁,存在时间短暂
特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君臣密谈、谋划天下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材料一:杯酒释兵权
(课本29页相关史事情)
材料二:在祖宗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事不易之法。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
材料三:“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调兵权
统兵权
(一)集中兵权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队驻防地C
军队驻防地A
军队驻防地B
将领
集中兵权的措施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
(二)集中行政权
1.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观察示意图,思考:面对五代十国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朝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①设置若干个副宰相,共同议政。
②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二)集中行政权
2.在地方
中央

府州军监











安抚司
转运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或知府)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文臣
分知州权力
①派文官任地方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地方:节度使
(集行政权、财权、兵权于一身)
唐末五代时期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思考: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权力:外重内轻
权力:内重外轻
(三)集中财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积极: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没有钱
是万万不能滴~
漫画反映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皇 帝(权力集中)
宰相
枢密院
三司使
政事堂
中央:
节度使
知州
转运使
地方:
通判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预防了内部的动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防弊之策,强化集权
对比宋朝改革前后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皇 帝(权力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较大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中央:
地方:
目的 措施 影响
1.军事上(收其兵)
2.在中央(夺其权)
3.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目的/原因:防止武将专权
2.有哪些重用文臣的表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时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且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易错易混点
压抑武将不等于轻视武备和军队建设。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措施一: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重文轻武的体现:
措施二: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宋代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举措是什么?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在宋代产生哪些影响?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文臣统兵,不熟悉军务,军队战斗力减弱
2.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财政支出。
王安石变法
读材料,说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材料三 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强干弱枝,屡战屡败,扩充军队。
官俸、军费和战争赔款,财政危机。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军事 保甲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变法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课堂小结
“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的政策]
以文抑武
发展科举


文臣统兵,牵制武将
科举完善,文教昌盛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统一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先南后北,局部统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权之因
集权之法

相权制约皇权,“方镇太盛”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收精兵,夺其权,制钱谷
[王安石变法]
旧治之弊
新治之法

“三冗”“两积”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1.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制的完善 B. 理学的兴起
C. 事权的分割 D. 租佃制的发展
C
2.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
①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②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3.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D
4.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