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卷(2份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卷(2份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10:56:35

内容文字预览

第1章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A卷 基础夯实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
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研究人员参考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其中小鼠死亡的是( )
A.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B.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们的实验思路都是把不同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功能
B.他们所进行的实验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及细菌培养过程
C.格里菲思在艾弗里实验的基础上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侵入细菌
3.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5.肺炎链球菌有多种类型:有荚膜的有致病性,能使小鼠患肺炎,并发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无致病性。科研人员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
B.c、d、e三组对比,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C.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其致病性遗传给后代
D.培养后的d组中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具有致病性
6.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有碱基A塑料片12个,碱基G塑料片20个,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70个,脱氧核糖塑料片5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磷酸塑料片、其他碱基塑料片均充足,则( )
A.最多能搭建出32个脱氧核苷酸
B.最多能搭建出425种DNA片段
C.最多能搭建出一条含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
D.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64个碱基塑料片
7.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和18% B.34%和18% C.16%和34% D.34%和16%
8.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T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
B.被35S标记的T噬菌体经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被32P标记的T噬菌体经侵染、离心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
D.该实验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四种含氮碱基A:T:G:C=4:4:7:7
B.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
10.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
B.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之比为1:1
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之比为1:1
D.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
11.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a)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b)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用基本培养基直接培养肺炎链球菌或T2噬菌体
B.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C.实验a中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经DNA酶处理后,培养基上有2种细菌生长
D.实验b中离心后32P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说明DNA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编号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病斑 从病斑中分离出的病
类型 毒类型
① a型TMV 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 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组合病毒(a型TMV 的蛋白质+ b型 TMV 的 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 a型 TMV 的 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3.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肽键连接成碱基对
C.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双链DNA中A+G不一定等于T+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链球菌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的实验
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C.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D.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16.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遗传信息
17.(多选)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数量比为4︰3︰2︰1
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18.下面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②和③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B. ①②③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④占的比例越大,DNA越稳定
D. DNA中⑤⑥⑦⑧依次代表A、G、C、T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该实验证明了 。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 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3)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20.已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m,求:
(1)在其互补链中的上述比值是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值为_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如果在一单链中,(A+T)/(G+C)=n,求:
①在其互补链中的上述比值是_______。
②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值为__________。
据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1.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9 ] __________连接起来。
(2)[ 5 ] __________和[ 6 ] 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在细胞内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
(4)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的,碱基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_______原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加入的R型细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细菌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加入的S型细菌有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细菌的DNA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R型细菌的DNA,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2.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把不同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功能,A错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实验没有涉及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而艾弗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面,D正确。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但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两条单链的相反端,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正确。
5.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A正确;d、e两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c、d、e三组对比可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正确;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其致病性遗传给后代,C正确;培养后的d组中少数的肺炎链球菌具有致病性,大部分的无荚膜细菌未发生转化,无致病性,D错误。
6.答案:C
解析:分析可得,最多能搭建出50个脱氧核苷酸,A不符合题意;由于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只有70个,因此每条DNA 链最多可以包含18个脱氧核苷酸,则最多能搭建出一个含18 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另外,由于碱基塑料片A只有12个,G只有20个,则最多能搭建出的DNA片段少于418种,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36个碱基塑料片,D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G+C=34%。则单链DNA分子中,G+C=34%,又已知该单链中T=32%、C=18%,所以G=16%、A=34%。互补链中的T与已知单链中的A互补,为34%,C与已知单链中的G互补,为16%。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则4种碱基的数量比为A:T:G:C=3:3:7:7,A项错误;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该DNA分子中G的总数为[(pm/n)-2p]/2=(pm/2n)-p,B项正确;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C项错误;该DNA分子含有2条链,每一条链都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该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氨碱基组成的,所以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A正确; B、由于嘌呤和嘧啶互补配对,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之比为1:1,B正确; C、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而相邻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所以DN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不相等,C错误; D、由于DNA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A=T、G=C,所以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实验③中用组合病毒 (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病斑类型为b型,从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为b型。
13.答案:C
解析:D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B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G的量一定等于T+C的量,D错误。
14.答案:CD
解析:该实验是格里菲思进行的实验,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B错误,D正确;该实验中,1、2、3组是对照组,4组是实验组,C正确。故选CD。
15.答案:ABD
解析: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完成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说明保温时间过短;有的病毒除了把自己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还携带了一些蛋白质进去,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16.答案:AD
解析: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的,即图中的①②,A正确;
B、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不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因此④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⑨是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作用,C错误;
D、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AD.
17.答案:ABD
解析:依题意知,A和T所占比例均为a,则C和G所占比例均为1/2-a,A项正确;如果一条链上(A+T)/(G+C)=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项正确;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数量比为2︰1︰4︰3,C项错误;如果该DNA分子片段只含有A—T碱基对,则含有的氢键数最少,为100个,D项正确。
18.答案:ABC
解析:A、②和①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②③⑨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碱基对C-G之间有3个氢键,C-G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⑥⑦⑧依次代表A、G、C、T,D正确。
故选ABC。
19.答案:(1)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等以除去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相应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DNA是遗传物质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②①④③
(3)上清液
解析:(1)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等以除去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相应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为: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①T2噬菌
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20.答案:(1)1/m,两条互补链中该碱基比值互为倒数; (2)1, 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 (3)①n,②n;在整个DNA分子中, (A+T)/(G+C)的比值与任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同;
解析:(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已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G等于互补链中的T+C,因此一条链中的(A+G)/(T+C)的比值等于互补链中(T+C)/(A+G)的比值,两条链中各自的(A+G)/(T+C)值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2)在双链DNA分子中,A=T, G=C,所以(A+G)/(T+C)=1,即在整个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
(3)已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T等于互补链中的T+A,一条链中的G+C等于互补链中的C+G,因此,当一条链中(A+T)/(G+C)的比值为n时,互补链中这一比值也为n,这一比值也是整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
21.答案:(1)氢键
(2) 脱氧核糖 磷酸 (不可互换)
(3) 双螺旋
(4) 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1)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9氢键连接起来。
(2)5脱氧核糖~与6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3)DNA在细胞内的空间结构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
(4)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的:碱基间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 互补配对,即A与T配对, G与C配对。
2第1章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B卷 能力提升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
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B.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们的实验思路都是把不同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功能
B.他们所进行的实验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及细菌培养过程
C.格里菲思在艾弗里实验的基础上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侵入细菌
3.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5.肺炎链球菌有多种类型:有荚膜的有致病性,能使小鼠患肺炎,并发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无致病性。科研人员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
B.c、d、e三组对比,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C.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其致病性遗传给后代
D.培养后的d组中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具有致病性
6.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有碱基A塑料片12个,碱基G塑料片20个,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70个,脱氧核糖塑料片5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磷酸塑料片、其他碱基塑料片均充足,则( )
A.最多能搭建出32个脱氧核苷酸
B.最多能搭建出425种DNA片段
C.最多能搭建出一条含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
D.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64个碱基塑料片
7.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和18% B.34%和18% C.16%和34% D.34%和16%
8.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T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
B.被35S标记的T噬菌体经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被32P标记的T噬菌体经侵染、离心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
D.该实验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四种含氮碱基A:T:G:C=4:4:7:7
B.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
10.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
B.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之比为1:1
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之比为1:1
D.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
11.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a)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b)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用基本培养基直接培养肺炎链球菌或T2噬菌体
B.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C.实验a中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经DNA酶处理后,培养基上有2种细菌生长
D.实验b中离心后32P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说明DNA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编号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病斑 从病斑中分离出的病
类型 毒类型
① a型TMV 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 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组合病毒(a型TMV 的蛋白质+ b型 TMV 的 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 a型 TMV 的 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3.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肽键连接成碱基对
C.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双链DNA中A+G不一定等于T+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链球菌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的实验
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C.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D.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16.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遗传信息
17.(多选)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数量比为4︰3︰2︰1
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18.下面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②和③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B. ①②③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④占的比例越大,DNA越稳定
D. DNA中⑤⑥⑦⑧依次代表A、G、C、T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该实验证明了 。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 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3)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20.已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m,求:
(1)在其互补链中的上述比值是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值为_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如果在一单链中,(A+T)/(G+C)=n,求:
①在其互补链中的上述比值是_______。
②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值为__________。
据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1.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9 ] __________连接起来。
(2)[ 5 ] __________和[ 6 ] 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在细胞内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
(4)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的,碱基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_______原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加入的R型细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细菌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型细菌的提取物+DNA酶,DNA被水解,加入的S型细菌有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细菌的DNA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细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R型细菌的DNA,无致病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2.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把不同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功能,A错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实验没有涉及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而艾弗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面,D正确。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但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两条单链的相反端,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正确。
5.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A正确;d、e两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c、d、e三组对比可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正确;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其致病性遗传给后代,C正确;培养后的d组中少数的肺炎链球菌具有致病性,大部分的无荚膜细菌未发生转化,无致病性,D错误。
6.答案:C
解析:分析可得,最多能搭建出50个脱氧核苷酸,A不符合题意;由于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只有70个,因此每条DNA 链最多可以包含18个脱氧核苷酸,则最多能搭建出一个含18 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另外,由于碱基塑料片A只有12个,G只有20个,则最多能搭建出的DNA片段少于418种,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36个碱基塑料片,D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G+C=34%。则单链DNA分子中,G+C=34%,又已知该单链中T=32%、C=18%,所以G=16%、A=34%。互补链中的T与已知单链中的A互补,为34%,C与已知单链中的G互补,为16%。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则4种碱基的数量比为A:T:G:C=3:3:7:7,A项错误;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该DNA分子中G的总数为[(pm/n)-2p]/2=(pm/2n)-p,B项正确;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C项错误;该DNA分子含有2条链,每一条链都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该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氨碱基组成的,所以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A正确; B、由于嘌呤和嘧啶互补配对,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之比为1:1,B正确; C、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而相邻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所以DN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不相等,C错误; D、由于DNA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A=T、G=C,所以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实验③中用组合病毒 (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病斑类型为b型,从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为b型。
13.答案:C
解析:D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B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G的量一定等于T+C的量,D错误。
14.答案:CD
解析:该实验是格里菲思进行的实验,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B错误,D正确;该实验中,1、2、3组是对照组,4组是实验组,C正确。故选CD。
15.答案:ABD
解析: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完成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说明保温时间过短;有的病毒除了把自己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还携带了一些蛋白质进去,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16.答案:AD
解析: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的,即图中的①②,A正确;
B、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不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因此④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⑨是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作用,C错误;
D、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AD.
17.答案:ABD
解析:依题意知,A和T所占比例均为a,则C和G所占比例均为1/2-a,A项正确;如果一条链上(A+T)/(G+C)=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项正确;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数量比为2︰1︰4︰3,C项错误;如果该DNA分子片段只含有A—T碱基对,则含有的氢键数最少,为100个,D项正确。
18.答案:ABC
解析:A、②和①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②③⑨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碱基对C-G之间有3个氢键,C-G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⑥⑦⑧依次代表A、G、C、T,D正确。
故选ABC。
19.答案:(1)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等以除去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相应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DNA是遗传物质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②①④③
(3)上清液
解析:(1)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等以除去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相应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为: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①T2噬菌
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20.答案:(1)1/m,两条互补链中该碱基比值互为倒数; (2)1, 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 (3)①n,②n;在整个DNA分子中, (A+T)/(G+C)的比值与任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同;
解析:(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已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G等于互补链中的T+C,因此一条链中的(A+G)/(T+C)的比值等于互补链中(T+C)/(A+G)的比值,两条链中各自的(A+G)/(T+C)值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2)在双链DNA分子中,A=T, G=C,所以(A+G)/(T+C)=1,即在整个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
(3)已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T等于互补链中的T+A,一条链中的G+C等于互补链中的C+G,因此,当一条链中(A+T)/(G+C)的比值为n时,互补链中这一比值也为n,这一比值也是整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
21.答案:(1)氢键
(2) 脱氧核糖 磷酸 (不可互换)
(3) 双螺旋
(4) 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1)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9氢键连接起来。
(2)5脱氧核糖~与6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3)DNA在细胞内的空间结构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
(4)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的:碱基间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 互补配对,即A与T配对, G与C配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