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9 11: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
一 、单选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 ( )
(
A
).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A 、B 、C 全部
2. 如图为接种灭活新冠疫苗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 其中 a 、b 表示物质, A~E 表示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 细胞 E 只来自细胞 D 的分化
B. 灭活新冠病毒保留了抗原特性, 一般不会致病
C. 只有细胞 E 才有表达相应抗体的基因
D. 细胞 A 属于淋巴细胞, 细胞 A~E 均能识别抗原
3. 机体的多种生理 、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
(
A
).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 衰老 、损伤的细胞器被多种酶降解
C. 胃里面的蛋白质被胃蛋白酶降解
(
D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
4. 近年来性早熟患儿比例越来越大, 性早熟的发生与性激素含量有关 。人体内性激素含量的 相对稳定, 依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 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 就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性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靶细胞发挥作

).
B. 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不存在反馈调节
C. 性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D. 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细胞, 也能分泌性激素
高二生物 第 1 页, 共 10 页
5.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 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b 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c 为性别比例, 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 d 为年龄组成, 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D. d 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进行采

).
(
B
). 装置①中的金属筛网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C. 装置②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
D. 装置②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置于 70%的酒精中
7.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 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B
).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 与各种鱼的食性无关
(
D
).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和光照有关
8. 将离体的某植物根尖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测得经某一浓度生长素处理前后的细
胞内 DNA, RNA, 蛋白质含量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B
). 该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 该浓度生长素处理的根尖细胞生长速度一定加快
C. 处理过程中, DNA 的数量 、结构等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
D
图示现象说明生长素直接参与了植物的代谢过

).
9. 某病毒感染 T 细胞后, 迅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6 ) , 进一步激活其他白细胞 产生更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形成炎症风暴,严重则导致肺部
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炎症风暴引发的免疫功能异常属于自身免疫

).
B. 据图分析, 针对“炎症风暴”, 可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高二生物 第 2 页, 共 10 页
C. 下丘脑细胞同时具有神经递质 、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
(
D
).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受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调控轴的调节
10.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 甲 、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 )
A. 上述现象中, X 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信息
B.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既有来自无机环境的, 也有来自生物的
C.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D.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都 增加
11. 下列有关对照组设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实验中, 设置自来水和缓冲液组作对照组
B. 在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 需要一组不做任何处理的公鸡作对照
C. 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与尖端有关的实验中, 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
D.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 无需再设置空白对照组
12. 细颗粒物 ( PM2. 5 ) 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 5 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胸腺 影响特异性免疫
B 改变吞噬细胞数目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 导致唾液中溶菌酶减少 影响第二道防线
D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A. A B. B C. C D. D
13. 图甲是幼苗某处弯曲部分纵切装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 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幼苗某 处组织生长的影响曲线图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二生物 第 3 页, 共 10 页
A .若图甲所示为根向地生长弯曲部分,则①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乙中 c ,②侧为 m ,体现了 生长素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B. 若图甲所示为切面上放置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去尖端幼苗弯曲部分, 则可能是在幼苗的
①侧给予了单侧光照
C. 若图甲所示为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弯曲部分, 则①侧为向光侧且生长素浓度较②侧高
D. 若图甲所示为茎背地生长弯曲部分且②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 m, 则①侧生长素浓度大于
m
14. 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清水, 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出血; 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 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 直接饮用后往往会危及生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早晨饮水后, 血浆渗透压下降, 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 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 人体中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D.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 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15. 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它的生态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植株高度 、种群密度等
B.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 、食物 、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
D
). 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6. 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 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 37 ℃左右的环境中生活 。 金鱼能在 pH= 10 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 而金鱼的细胞在 pH= 10 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
).
高二生物 第 4 页, 共 10 页
(

)B 单个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本身
C.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的稳定
D. 高等动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 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
17. 有人说: “生物就是生活” 。生活中下列与学习有关的生物现象正确的是 ( )
(
A
听力考试时主要使用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和
V

).
B. 上课时交感神经占优势, 消化速率变快, 血管收缩
C. 放学回家后尿意会增加, 是因为身体中副交感神经兴奋,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加
D. 听到上课铃会不由自主地想回班级, 因为不由自主, 所以是非条件反射
18.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 ( )
A. 将一种生物引入一新环境中, 在一定时期内, 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B. 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C.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 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稳定不变
D. 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 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不同的
19. 图甲 、 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信号分子 A 、B 、C 均 为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图甲中信号分子 A 和 B 都能与该细胞的受体结合, 发挥调节功能
B 三种信号分子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发挥调节作用
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
D. 雄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 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 来调节细胞代谢
20.如图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高二生物 第 5 页, 共 10 页
A. 反射过程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图中 ac 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
C. 图中 ae 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 手指被刺后,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也是一次反射活动
二 、非选择题 (除标注外, 每空 2 分, 共 60 分)
21. 蝗虫趋水喜洼,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 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 有所 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我国科研工作者深入蝗虫多发地考察后运用了“改治结合,根 除蝗灾”的战略治理蝗灾, 一方面通过多种防治方式降低蝗虫密度; 另一方面改造蝗虫发生地, 如修筑堤坝 、控制水位 、耕垦河滩荒地等, 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科学家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________,蝗灾发生地植被条件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 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改治结合”的“改”, 采取改造蝗虫发生地等措施来防治蝗虫是通过______________, 以控制 蝗虫的数量 。估算跳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古往今来,老百姓控制蝗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宋书》记载景祐元年春正月,“诏募民掘蝗种, 给菽米”, 六月“诸路募民, 掘蝗种万余石” 。掘蝗种其实就是要通过降低___________, 来降低 来年虫害发生的概率。
22. 保护生态环境, 垃圾和污水的治理是关键 。为解决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问题, 可采取垃圾 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利用湿地净化处理污水 。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厨余垃圾可用于堆肥,堆肥处理后总能量___________ (增加/不变/减少) ,产品的肥效增加。 包装垃圾如纸杯 、塑料袋等, 若通过焚烧处理, 其有害产物可能会出现在南极企鹅体内, 原因 是___________, 因此需经处理后再进行填埋。
(2)水体受到轻微的污染时, 可通过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很快消除污染, 这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 。湿地在净化生活污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选择引人湿 地的水生植物, 必须适应当地环境且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 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___________原理。
(3)为筛选适合引人镉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研究者从镉污染水体中取底泥、水, 用来培养本地
高二生物 第 6 页, 共 10 页
沉水植物黑藻和菹草 。测定两种植物的生长率和镉迁移系数 (镉迁移系数可反映植物由根系向
地上部分迁移镉的能力), 结果如下图。
分析以上结果, 更适合修复镉污染水体的物种是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 (4)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 ___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 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 。二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使 ___________而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23. 2022 年 2 月 20 日, 北京冬奥会, 中国队 9 金 4 银 2 铜收官, 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 高 。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书写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篇章。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冰面上比赛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和______________的运动平衡中枢兴 奋性提高, 产生的相关指令信息, 经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四肢运动, 经由______________支配 内脏 、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2)激烈比赛会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 这是产热量_______________散热量 的结果 。运动员大量出汗 、丢失水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引起垂体______________, 以维持体内水分相对平衡。
(3)勇夺单板滑雪项目金牌的山西选手苏翊鸣在比赛过程中,体内的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其含量 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此时血糖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得到补充的, 在此过程中起主要调 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
(4)谷爱凌是冬奥会上的“双冠王”, 同时也是一名学霸 。科学家研究发现运动对学习和记忆都有 促进作用 。其促进长期记忆形成的机理可能是: 运动可促进脑部相关区域的突触形态及功能的
改变以及_______________ 的建立。
(5) “十年磨一剑, 一朝试锋芒”, 不少运动员在听到自己获得佳绩时喜极而泣, 该过程属于
高二生物 第 7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反射。
24. 将蛙脑破坏, 保留脊髓, 做蛙心静脉灌注, 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 图甲为蛙的某反射 弧结构示意图, 电位计 a 和 b 分别连接在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 图乙为甲中 c 结构的放大 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乙表示[c]_________结构, ③一般由_________ (填细胞器) 形成。
(2)若在 a 上给予适宜刺激, 当神经冲动抵达 c 处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结构 c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 与分布在⑤上的_________结合, 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
(3)若图甲为屈反射的反射弧, 如果剥去趾尖的皮肤, 再将趾尖触及稀硫酸, 将_________ (有/ 无) 反应, 因为_________ 。如果毁坏传出神经元, 再刺激趾尖, 骨骼肌_________ (有/无) 反 应, 冲动_________ (能/不能) 向神经中枢传导。
(4)请利用图甲,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
高二生物 第 8 页, 共 10 页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 、非选择题 (除标注外, 每空 2 分, 共 60 分)
21 、 ( 1 )
( 2 )
( 3 ) ( 1 分)
22 、( 1)
( 2 )
( 3 )
( 4 )
23. ( 1)
(2)
高二生物 第 9 页, 共 10 页
(3)
( 4 )
( 5 )
24 、( 1) ( 1 分) ( 1 分)
(2)
(3)
(4)
( 3 分)
高二生物 第10页, 共 10 页
同课章节目录